立足考纲着眼细节勤学善思科学备考——中考数学复习备考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1

立足考纲着眼细节勤学善思科学备考——中考数学复习备考策略研究

朱华

陕西省延安市实验中学716000

摘要:对于中考复习,教师不仅要从高水准、宽视野、大格局的角度去解读中考,更要从小我的视角出发,依据学情、着眼细节、强化落实、高效提升,以高重视度、强训练度、超整合度将学生章节习得的零散的碎片化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进行及时提取、有效组合,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完善知识框架、挖掘题目通法、提炼解题模型、提高学习能力、提升数学素养。

关键词:中考数学复习备考方法策略

一、重视中考动向要求,及时调整复习策略

近几年,陕西中考试题都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了“立足基础、考查能力、加强应用”的中考指导思想,其特点是:知识考查基础化、题材选择生活化、能力要求层次化、思维模式开放化、试卷结构稳定化。我们在认真研读、仔细对比中要努力做到:解读中考说明,掌握要求变化;立足核心素养,引领中考方向;对比中考真题,总结命题规律

二、重视构建知识网络,宏观把握数学框架

首先,重视对教材的充分挖掘。初中数学总复习最主要的是要将每一章节中的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找出其变化规律、性质、相似之处及不同点等,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以点成线、以线成面、以面成体的知识框架体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而中考命题基本上是教材中题目的引申、变形或组合,特别是人教版教材的编排有“螺旋上升”的优点,同时也伴随着知识点分散的缺点,所以复习时教师要深钻教材,决不能脱离课本。

其次,重视对教辅的选择利用。现在市面上的教辅资料种类繁杂、编排各异,归类、难易、题型、题量、排版、格式、字体、字号、颜色、留白等都可能成为学生抵触厌倦的一个小因素,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多参考、多对比、慎选择。教师不仅要静下心来为孩子们挑选甄别,更要从不同的教辅资料中去伪存真,选择精华部分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方法去填补和构建学生心中多样化的知识网络。只有老师们心中的数学框架搭建的足够庞大、坚实、脉络清晰,那么学生才能在老师的引领之下越走越远。

三、重视学生学情分析、强化学生目标意识

经过初中两年多的学习与磨合,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能力、成绩也逐渐清晰和稳定下来,此时教师要及时对班级学生进行了解分析,比如好、中、差学生的比例情况,学生上学期月考所反映出来的个体变化情况和班级总体发展方向,确定拔尖、提优、辅差的具体对象,方便学生进入总复习之后的定向培养。

另外学生的思想工作不仅仅是班主任的工作,更是每个任课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至少要在学科范围内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升学目标,大概预判中考分数,制定近期目标、中考目标,为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心,给学生打气。另外,每个学生都是各不相同、不断变化的独立个体,所以老师在教固有知识的同时更要解决不断涌现和变化着新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也要做好最后冲刺阶段拼命输出的决心。

四、重视制定合理计划、有效选择复习策略

1.发挥集体智慧,加强互研合作。“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事实证明,一个人的思维狭窄、方法单一、力量有限,集体的智慧才是无穷的,只有团结协作,才能优势互补、事半功倍。教研组一定要组织和带领大家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创新,努力优化教学效果,并且要做到时间“制度化”、研究“程序化”、任务“责任化”。上课的进度、复习的情况、练习的效果、作业的落实、解题的优化、知识的整合等都是教研探讨的焦点,只有大家一起研究过、讨论过才能努力做到备课精细、上课精练、选题精准、结果精彩。

2.结合班级学情,制定周密计划。任课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水平,结合教研组老师的集体智慧,制定合理周密的复习计划,并将任务明确到每一天每一节课,提前预留调节和缓冲的时间,以应对计划中的突发状况。第一轮复习:全面复习、梳理知识、夯实基础、再现核心;第二轮复习:专题训练、提炼方法、提升思维、深化提高;第三轮复习:仿真模拟、试卷讲评、查漏补缺、能力升华。

3.摒弃固有陋习,把握复习原则。

首先,摒弃“大量训练,题海遨游”的陋习,避免学生陷入无边无际的题海,挫伤他们复习的热情。

其次,摒弃“争讲难题,忽略基础”的陋习。

第三,摒弃“就题讲题,忽略小结”的陋习。课堂中的例题应是思维训练的最佳手段,切不可就题讲题,要让学生在某道题中不仅吸收到本题的知识要点,更要学习其中的分析过程、思考方式、解题思路、答题技巧、思想方法、数学素养,使学生做到多总结、善变通、扩思路。

第四,摒弃“勤于布置,懒于落实”的陋习。在中考复习中最重要的并不完全在于做多少题,而是做通、做会并能举一反三的有多少。

“立足考纲、着眼细节、勤学善思、科学备考”是中考复习的不二法宝,这是一个连贯系统的长效“落实”程序,长期坚持必定带来高效的回报,当然,落实的程度如何还需要老师们自己下定决心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