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过程中实现可持续人居环境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4-14
/ 2

城乡规划过程中实现可持续人居环境的探讨

辛国豪

大连艺景规划设计有限公司116400

【摘要】本文首先对我国城乡发展规划进行详细的介绍,同时从人居环境理念角度,深入探讨如何实现城乡规划转型。此外,基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本文以住宅小区设计为例,探讨如何在城乡建筑设计的基础上创造经济、安全、和谐、宜居的人居环境。

【关键词】城乡规划;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城市化进程,城市化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同时也使城市土地的扩张、人口的激增更加激烈,从而加剧城市交通的混乱、住房的紧张和生活环境的恶化。因此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紧迫问题之一。

1我国城乡规划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城乡规划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重大举措,去年底召开了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今年3月出台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城乡规划的本质是对城市空间资源多元利益的平衡、协调,是公共政策,而非技术问题。《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落实新型城镇化,为城镇化提供空间支撑。结合中央精神,各省结合自身实际,纷纷提出了推进城乡规划,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要求大力促进城市群发展,壮大区域中心城市,做优做强县级市和县城,积极发展重点小城镇,等等。这一切,均要求在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县城规划和集镇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中得到体现,并作出科学合理的空间安排。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内容

1.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思想源自于1972年6月5口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第一次国际环保大会一一“联合国人类与环境会议”,这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探讨当代环境问题,探索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的第一次国际会议,可以认为是人类环境保护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会议突出发展的主题,提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根本区别在于,发展是集社会、科技、文化、环境等多项因素于一体的完整现象,是人类共同和普遍的权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利。

2.人居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1)生态性

生态性是可持续发展最基础的要求。在人居环境建设方面,德国对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绿色运动做出了重要的改善:针对住区内的周边环境条件进行大面积绿化系统;兼顾节约、景观以及促进自然循环的水系统;建筑工程采用环保与节能的建筑材料。

(2)经济性

为了满足现代人生存的需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时势在必行的,对于人居环境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保证人民能够有房住并住的起房子,目前我国所有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住宅建设已经完成了试验,可以进行大量的普及。可持续人居环境的基本内容和意义主要包括:在保证土地利用最大化的基础上优化规划设计;在确保住区环境质量的条件下将建设密度提升;在保证质量与居住舒适度的前提下,为了发展新的建筑材料和相对应的建造系统,可以通过选择环保以及节能的建筑,起到降低住宅的价格的效果,提供低价格的住宅,从而更好的满足“当代人”对居住的需求。

(3)文化性

一般提到人居环境,人们往往想到土地、房屋、空气、水、植被等其它自然生态环境,其实,广义的人居环境不仅包括了这种硬环境,还包括软环境———城市社会的文化环境。在现代建筑技术与材料迅速普及、城市设计趋同的情况下,城市人居环境的优劣,将更多的体现在文化软环境中。它包括居民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建设,包括休闲文化环境,还包括服务意识、邻里之间的互助精神等,这种城市文化是城市提升人居环境的核心竞争力。

3基于人居环境理念,推动城乡规划转型

3.1人居环境科学的提出吴良墉先生受道氏人类聚居学理论的影响和启示,运用他丰富的知识,结合20世纪80年代后崛起于世界的“环境意识”和当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手段,在道氏学说的基础上,发展和建立起“人居环境科学”的系统理论。

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先生说过,“二十世纪的文明是微观的,二十一世纪微观与宏观应结合成一体。”人居环境科学的目的是要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更好地建设符合于人类理想的适宜聚居环境。

3.2基于人居环境理念,实现城乡规划转型我们推动城乡规划转型,一要丰富规划的内涵。从单纯的物质空间规划转向更多关注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公共政策等方面的社会空间规划,进一步明晰城乡规划在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和地位,调整与完善各层次城乡规划的内容,加强与公共治理行为的协同作用。二要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要求,优化城乡空间资源和布局,合理划定基本农田保护线、生态保护线、城市增长边界线,统筹规划市区、城郊和周边乡村发展,为子孙后代留足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三要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由扩张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科学确定城市功能定位和形态,加强城市空间开发利用管制,合理划定城市“三区四线”,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开发边界、开发强度和保护性空间。以湖南省为例,湖南省系人口净流出省份,7100万的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只有6600万。今后一些城市和县城,尤其是集镇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核定既要做“加法”,更要做“减法”,规划修改要从扩张性规划转向提质性规划。四要充分体现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要彻底清除“规划是向权力诉说真理”的错误思想,让规划从贵族走向平民、从专家走向社会,改变过去封闭的精英式规划,加大公众参与程度,实现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沟通和协商,尽可能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和诉求。

4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人居环境设计

规划是人居环境事业的龙头,合理的规划及设计在和谐的人居环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在尊重城市其他职能的前提下,重新树立并强化城市的“人居环境”意识,这是纠正解决诸多现实问题、进而实现城市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之一。

4.1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进绿色城市建设652个城市,2077个建制镇,这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城镇发展规模。什么是绿色城市,一个基本思路是视觉上的,绿色,宽敞空间,是我们很多地方长官和居民最简单的认识。但是根据国际城市化发展经验,绿色低碳的城市并不仅仅是可视的,更重要的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人口密度,减少资源浪费。体制改革就包括城市经济模式的转变、城市管理人思想观念的转变、城市公共安全和服务意识的提升,必须有比较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支撑产业发展活力;必须有比较完善的民生政策保障市民安居乐业;必须有坚定不移的环境计划保证生态可持续发展。

4.2积极推进低碳社区建设,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低碳社区是指采用低碳模式建设,社区成员采用低碳生活、生产方式,将社区内所有活动的碳排放量降到最低的社区。设计住宅小区时,必须考虑人的生活习俗和各项诉求,通过对空间布局、绿色建筑、交通系统、能源系统、水资源利用、固体废弃物处理、环境绿化几个主要方面的精心设计,建立科学的运营管理模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在满足居住需要的同时,兼顾自然环境,力求建造出经济舒适、安全宜居的生态社区,使人与自然和谐共融。

4.3注重社区的人文生态建设,提高人居环境的品质。设计师应该结合小区所在地域的文化习俗,同时充分考虑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结合地形、植被等因素设计自然环境,合理安排空间布局,为儿童游戏、居民休憩、邻里交往提供自由的空间。避免住区景观的盲目仿效,保持本地城乡文化特征,创造丰富的、生动的、充满活力的住区环境,使住区居民形成归属感,使城市文脉与肌理得以继承,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特色得以发展。

5结论

未来和谐的人居环境必将是高科技和生态建筑观相结合。我们要走人居环境规划城市设计观的道路,即在规划设计管理中,对区域--城市--社区--建筑空间的发展予以“协调控制”,使人居环境在生态、生活、文化、美学等方面,都能具有良好的质量和体形秩序。

参考文献:

[1]陈畅.论可持续发展之人居环境的低碳设计[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4,02:46-48.

[2]张靖,李强,周渊.陕西省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环境,2013,12:448-453.

[3]李敏娟.西安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06:1-75.

[4]牛雪飞.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人居环境评价—以山西省晋城市为例[J].辽宁师范大学,2013,06:1-48.

[5]刘中顼.城市文化建设与人居环境的提升[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9,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