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120例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120例的临床观察

肖华明

湖南省宜章县中医医院湖南宜章4242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采用口服硝酸异山梨酯+抗血小板聚集+降脂,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服用自拟养心通脉汤治疗。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胸痛症状、心电图及血脂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3.33%(44/60)、88.33%(53/6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患者HDL-C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LDL-C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得到改善,尤其治疗组改善幅度更明显。且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轻,容易接受。

关键词: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中西结合;养心通脉汤;疗效;不良反应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地暂时性缺血缺氧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重者可危及生命[1]。其最佳治疗方案一直是临床研究热点,我科自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的2年期间,运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120例该病患者,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1.2纳入标准:1.有典型的心绞痛临床症状。2.通过影像以及心电图检查确诊为冠心病。

1.3排除标准[2]:1.明确诊断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2.合并严重的其他系统或脏器疾病如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等。3.对使用本药物过敏者。

将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的2年期间本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到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如下表1,经检验无显著差异(P均>0.05)。

1.3方法

对照组:口服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每次5mg,每天3次;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林),每次100mg,每日1次;瑞舒伐他汀(舒夫坦),10mg,每晚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养心通脉汤加减治疗。基本方:白参10克、麦冬10克、全瓜蒌20克、薤白20克、丹参20克、降香6克、酸枣仁20克。加减:胃气涨满,噫气或干呕者,加橘皮、枳实、生姜;心悸脉数者,加生龙骨、牡蛎、当归;血瘀,浮肿者加当归、芍药、丹参、苏木;体弱、便溏、心下痞满者加干姜、白芍;动则气短、心悸、胸闷、气塞者,加茯苓、杏仁、甘草;头昏目眩阴虚阳浮者,加天麻钩藤饮;脉结代,心动悸者加炙甘草汤。痰多者加橘皮、生姜、茯苓、杏仁;痰浊化热者,去薤白,加竹茹、胆南星、黄连。每天1剂,水煎2次,分2次日服。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都予以卧床休息、吸氧,控制血压、血糖等28天为一疗程,二个疗程结束后评价两组疗效。

1.4评价标准[3]

治疗效果评价分显著、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显著:胸痛症状基本或者完全消失,心电图检查已经彻底或者大致恢复正态,血脂水平恢复正常;有效:胸痛症状表现明显好转,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降低ST段回升幅度超过0.05mV,24小时心肌缺血的发作次数与治疗前比较减少幅度超过50%,血脂水平大幅度改善;无效:胸痛症状没有任何好转,心电图检测结果、血脂水平的改善幅度没有达到上述标准,或没有改善。

1.5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f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两个疗程后120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对照组和治疗组疗效比较如表2所示,对照组显著14例、有效30例、无效16例;治疗组疗效显著15例、有效38例、无效7例,有效率分别为73.33%,(44/60)和88.33%(53/60),治疗组疗效显著,且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226,P=0.040)。

2.2血脂水平检测情况

120例患者均血脂水平治疗前后对比分析,HDL-C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LDL-C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说明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得到改善,尤其治疗组改善幅度更明显(表3)。

2.3不良反应

120例患者全部可评价不良反应,如表4所示,治疗组发生胃肠道反应、面红、头痛头胀、心率加快、咳嗽等不良反应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中西结合治疗组,未增加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安全性好。

3讨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厥心痛、真心痛”范畴。东汉张仲景认为本病是由于“上焦阳微”而导致血运失常和血脉痹阻,所以应以宣痹通阳法则为主进行治疗。同时张氏以“阳微阴弦”,“责其极虚也”,一针见血地指出本病以虚证居多[4]。虚,表现为心阳虚出现胸中气塞而短气,脉见阳微或沉迟。实为气滞,由痰饮内阻,水邪不化所致,表现为胸痹而痛,脉阴弦、关上小紧。因此本病本虚标实,因虚致实,故治疗应以补为通,以通为补,通补兼施,适宜用扶阳抑阴和补气养血药。方中取白参补益心气,麦冬滋养心阴,其中瓜蒌甘寒滑利、理气宽胸、涤痰散结,可荡涤胸中垢腻:薤白温通滑利、通阳散结、行气止痛,两药相配,一祛痰结,一通阳气,辛开为用,寓泄其中.竭尽宣痹通阳之能事。酸枣仁养心安神,丹参、降香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以畅胸廓,方中薤白、瓜蒌宜重,可用至30g。尤其薤白一味,辛而不燥,通阳

散结,功效尤殊。全方共奏益气养血,宽胸散结,行气活血之功,通养结合,达养心通脉之效[5]。本研究结果显示,服用消心痛等药物的基础上配合养心通脉汤治疗该病有效率高达88.33%(53/60),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44/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进行血脂水平检测评价,发现治疗后血脂水平得到改善,HDL-C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LDL-C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尤其治疗组改善幅度更明显。推测可能是二者结合更加有效的机理之一。

总之,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养心通脉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可依据你发的血脂的那个对照表没有发现明显改善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并且不良反应轻,患者可以耐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秀勤.中西药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28(8):1021-1022.

[2]姚成增.石见喜.蒋梅先.心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研究切入点初探[J].中医杂志,2016,1611):803-805

[3]姚成增.阮小芬.徐燕.等.心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研究切入点寻探[J].医学与哲学,2016,33(3B):1-3

[4]朴元林.等.心血管系统疾病中西药物合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医生,2016.42(6):12-15,

[5]中国中西药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关于中西药结合心血管病临床试验若干问题的意见[J].中国中西药结合杂志,2013.30(10):1021-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