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 1

纳洛酮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李公召

李公召(河南省新乡县小冀镇卫生院内科453731)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1-0282-02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纳洛酮奥扎格雷钠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均经CT证实,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治疗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61.14±5.30)岁。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60.31±6028)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伴发病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资料: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在48h接受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80mg加生理盐水250ml内静滴2次/d,胞二胆碱0.75g加入5%葡萄糖250ml内静滴,1次/d。同时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纳洛酮2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两组均治疗14天,同时给予对症处理等。

2结果

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显效率69.44%明显优予对照组有效率66.67%,显效率5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无不良反应。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的常见急重症,具有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高等特点,也是造成老年人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急性脑梗死是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流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脑血管病。其病灶是由缺血中心区及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成。缺血中心区神经细胞膜离子泵和细胞能量代谢衰竭,神经细胞迅速发生不可逆死亡。缺血半暗带的脑血流处于电衰竭于能量衰竭之间,局部脑组织缺血程度较轻,具有可逆性变化。随着缺血程度的加重及血流再灌注,半暗带发生缺血性级联反应,如兴奋性氨基酸释放,神经细胞钙离子内流,氧自由基产生,使神经元磷脂膜,细胞骨架蛋白,核酸等重要结构解体,神经细胞凋亡,将进一步加重神经细胞损害。

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关键是挽救缺血半暗带的脑细胞,改善神经细胞功能缺损,主要有以下3方面:再灌注疗法:超急性期使用溶栓治疗是闭死的脑血管再通。药物疗法:抗血小板及抗凝血酶等药物治疗改善缺血半暗带脑组织的微循环。脑保护疗法:关键是阻断或减弱缺血性级联反应。

急性脑梗死的始动因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小板聚集性增高,释放血栓素合成酶(TAX2),TAX2具有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缩的作用,导致血栓形成。奥扎格雷钠作为一种抑制TAX2合成的药物,具有抑制TAX2生成、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前列腺合成酶(PGI2)产生的作用,而PGI2具有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和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从而使血栓形成受到有效的抑制。脑缺血期间及再灌注后,半暗带可发生级联反应,加重神经细胞的损害。纳洛酮能改善脑缺血后神经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死亡率。而纳洛酮主要拮抗β-内啡肽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增加缺血区的血流量,促使神经细胞的功能恢复。纳洛酮脂溶性级高,能快速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于神经细胞,抑制脂质过氧化,清除自由基,稳定细胞膜,抑制钙离子跨膜内流拮抗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可有效保护缺血半暗带。

通过治疗观察发现,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所以笔者认为,纳洛酮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一方面抢救缺血半暗带,加强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另一方面抑制血栓的形成,改善循环,从而起到协同作用,更有效地改善脑梗死急性期的脑部血液循环,减轻梗死后脑组织的缺血坏死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病残率,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预后,其安全性高,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