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热敷贴治疗肠易激综合症(脾胃虚弱型)38例疗效观察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0
/ 1

中药热敷贴治疗肠易激综合症(脾胃虚弱型)38例疗效观察及护理

高本梅

高本梅(山东省枣庄市中医医院心脑血管科山东枣庄277101)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0-0267-02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热敷贴治疗肠易激综合症(脾胃虚弱型)的临床治疗护理的效果。方法将76例肠易激综合症(脾胃虚弱型)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热敷贴治疗。结果两组病人临床症状积分变化、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热敷贴治疗肠易激综合症(脾胃虚弱型)效果显著,且具有价格低廉、可操作性强、无毒副作用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药热敷贴肠易激综合症护理

2008年6月—2009年8月,我们对肠易激综合症(脾胃虚弱型)患者38例,采用中药热敷贴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同期入住内科并确诊为肠易激综合症(脾胃虚弱型)的患者76例,男34例,女42例;年龄18—67岁,平均46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疾病诊断标准采用罗马Ⅱ标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组织编写的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1]的相关内容制定。脾胃虚弱型:主症为:①经常餐后即泄,大便时溏时泻,夹带黏液;②食少纳差;③食后腹胀,脘闷不舒。次症为:①腹部隐痛喜按;②腹胀肠鸣;③神疲懒言,肢倦乏力;④面色萎黄;⑤舌质淡,舌体胖有齿痕,苔白;⑥脉细弱。排除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腹部手术及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

1.3方法

1.3.1对照组给予补脾益肠丸口服,同时给予对症治疗。

1.3.2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热敷贴治疗。热敷贴由内装中药酊的药袋、加热袋、敷贴胶带组成,装入塑料袋密封备用。中药成分为:党参20g、白术10g、白芥子20g、陈皮6g、干姜8g、甘草3g,经50%乙醇100ml提炼为酊剂。中药热敷贴持续外敷的具体方法:嘱患者仰卧,用75%乙醇以脐为中心消毒,消毒面积为12cm×9cm,然后将中药热敷帖的加热袋、药袋和敷贴胶带从塑料袋中取出,轻摇数次加热袋,使其开始产热逐渐升温;将中药酊剂从药袋的药液注入口缓慢加入,撕掉药袋上双面胶的隔粘纸,将药袋粘贴在加热袋上;撕掉敷贴胶带上的隔粘纸,粘贴在加热袋的一面(注意不要贴反)。然后将药袋一面以脐为中心平整地贴放在患者的腹部,撕去敷贴胶带两侧的隔粘纸,使其与皮肤粘牢即可。每4—5h轻柔加热袋内的加热剂1次,使其疏松透气并持续产热,24h更换热敷贴1次,10d为一疗程。

1.4疗效标准参照中华中医学会脾胃病分会组织编写的《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中指定的IBS疗效评定标准制定[1]。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症状积分减少≥95%;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状积分减少≥70%,且<95%;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症状积分减少≥30%,且<70%;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好转,甚至加重,症状积分减少<30%。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护理

3.1一般护理重症患者卧床休息,轻症特别是慢性患者应适当活动、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贴热敷贴前详细询问病情、药物过敏史,防止毒性及药物过敏反应。

3.2心理护理为患者详细讲解疾病的性质、起病的原因、良好的预后,提高治愈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3贴热敷贴的护理贴热敷贴时注意为患者保暖,预防受凉。

4讨论

肠易激综合症的发病原因有感受外邪、饮食所伤、脏腑虚衰及脏腑功能失调,影响到脾主运化水湿功能及大肠传导失司,而脾胃虚弱、脾虚肝郁是本病的基本病机[2]。中药热敷贴贴敷用于治疗肠易激综合症具有方法简便、价格低廉、使用安全、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乾构,单兆伟,周学文等.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90―95.

[2]储浩然.点灸特点穴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9,29(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