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气荚膜梭茵的检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产气荚膜梭茵的检验

高学强曹献芹

高学强曹献芹(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检验科453000)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3-0190-01

【摘要】目的研究产气荚膜梭茵的检验方法。方法分析其生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验等。结论要提高产气荚膜梭茵的检出率,要在多个环节上加以重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才能提高检出率,有效地治疗厌氧菌引起的化脓性炎症,使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产气荚膜梭茵检验

产气荚膜梭菌(c.peueringens),又名魏氏梭菌(c.welchii),它是引起气性坏疽的病原菌群之一。

(一)生态

产气荚膜梭菌广泛地分布于自然界,尽管它在人畜肠道中数量不大,约104~105/g,但它是人畜肠道正常菌群之一。此菌对人致病的主要为A型和c型。A型产气荚膜梭菌是土壤及肠道菌群成员之一,而B、C、D、E型菌可能是动物专性栖生菌,偶尔在人体内发现。本菌可从食物、牛奶、奶酪或包装不合格的肉食及野味中分离,在人体中除了口腔外,子宫颈、阴道、尿道、消化道中也可分离到,1/5人群还可能从前肘窝皮肤分离到此菌。A型产气荚膜梭菌参与气性坏疽致病。

(二)生物学性状

1.形态产气荚膜梭菌是革兰染色阳性粗大杆菌,约为0.6~2.4μm×1.3~1.9(或3~5)μm,无鞭毛,不运动,直杆菌,两端纯圆,单个或成双排列,偶见长丝状。芽胞椭圆形,位于菌体中央或次极端,芽胞直径不大于茵体。在一般培养时不易形成芽胞,在无糖培养基中有。

2.培养厌氧,但要求不严格。繁殖迅速,培养2h后,在液体培养基深层即有明显生长,经4~6h培养后出觋表面生长,在平板培养基上24h培养,表面蔼落直径2~4,霭形、凸起,光滑、半透明、边缘整齐,无迁徙生长现象。在血平板上,多数菌株有双层溶血环,内环完全溶血是由于0毒素的作用,外环不完全溶血则是由α毒素所致。在卵黄琼脂平板上,菌落周围出现乳白色混浊圈,是由于此菌所产生的卵磷脂酶分解了蛋黄中的卵磷脂,此现象可被特异性抗血清所中和,这一现象称为聂格尔(Nagler)反应,对于菌株的确定有决定性意义。在疱肉培养基中产生气体,肉渣呈粉红色,不被消化。在牛乳培养基中能分解乳糖产酸,使酪蛋白凝固,同时生成大量气体(H2和CO2)将凝固的酪蛋白冲成蜂窝状,并将液面上凡士林向上推挤,甚至冲开管口棉塞,气势凶猛,称为“汹涌发酵”。这是鉴别本菌的重要特征之一。

3.性状所有菌株均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乳糖和蔗糖,产酸产气。不发酵甘露醇或水杨苷,可液化明胶,产生H2S,不能消化已凝蛋白质和血清,吲哚阴性。主要代谢产物有乙酸和丁酸,有时也形成丁醇。

(三)致病性与免疫性

本菌能产生β、ε、M等12种外毒素。这些毒素与溶血、动物致死、侵袭等致病作用有关。根据细菌产生外毒素种类的不同,可将产气荚膜梭菌分成A、B、C、D、E五个型,过去曾增加到F型,现普遍认为F型实为不典型c型。对人类致病的主要是A型和C型。A型主要引起气性坏疽和食物中毒,临床上大约80%的气性坏疽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此外,还可以引起菌血症和其他混合感染。E型主要引起坏死性肠炎。

(四)微生物学检验

1.标本的采集和处理一般取感染创伤深部的分泌物、穿刺物、坏死组织块等经组织捣碎器研磨成悬液,一份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另一份用疱肉培养基增菌后接种血平板或卵黄琼脂,48h厌氧培养以后再纯化。

2.鉴定依据①革兰染色阳性粗大杆菌,缺少芽胞,有荚膜。②24h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圆形、凸起、半透明、边缘整齐菌落而无迁徙生长现象,在血平板上有双层溶血环。牛乳培养基出现汹涌发酵现象;③聂格尔(Nagler)试验阳性:测定时在乳糖卵黄牛乳琼脂平板的半侧涂以A型产气荚膜梭菌与A型诺维梭菌混合抗毒素,然后从未涂抗毒素的一侧向涂抗毒素一测接种待测菌株,厌氧培养18h后观察。在未涂抗毒素一侧生长菌落周围出现混浊白环,而在涂抗毒素一侧生长的菌落无此现象,称为聂格尔试验阳性。本试验也可先在平板上划线接种待测菌株,然后贴一浸过抗毒素的长条滤纸,结果同上,即卵磷脂酶被抗毒素中和,表明待测菌产生卵磷脂酶。④动物试验:如用豚鼠,可取本菌疱肉培养基滤液1ml,接种于动物的左后腿肌肉中,使其产生实验性坏疽。接种动物24~48h死亡,接种后数小时局部有明显肿胀,由气体产生捻发音。水肿可扩展至腹部或腋下区等,如预先注射相应的抗生素血清,可使动物得到保护。或者将本培养物0.5~1ml注射人家兔或小鼠静脉内,10min后杀死动物,取其肝脏(或其他脏器)37℃培养5~8h,肝脏出现大量气泡,称“泡沫肝”。涂片镜检发现有革兰阳性大杆菌,并有明显荚膜。⑤代谢产物的气相色谱分析:以乙酸和丁酸为主。以上5条都可作为鉴定“有产气荚膜梭菌致病”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孟晓静,龚书明,苏明权,于文彬.采用PCR技术快速检测肠毒性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7年01.

[2]吴光先.卵磷脂酶阳性和阴性的产气荚膜梭菌肠毒素的检出[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81年03期.

[3]李尤薇,周黎,邱宗文.产气荚膜杆菌致创口深部感染2例报道期刊-核心期刊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