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麻复合七氟醚吸入全麻在小儿心脏介入术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局麻复合七氟醚吸入全麻在小儿心脏介入术中的应用

杨继红李守富

杨继红李守富

(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麻醉科贵州兴义562400)

【摘要】目的对局麻复合七氟醚吸入全麻在小儿心脏介入术中的应用进行临床观察。方法正常体重患儿,年龄1~6岁,选择40例,ASA分级I~II级的择期心脏介入手术的小儿,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入室后采用8%七氟醚加3L/min氧气吸入诱导,睫毛反射消失后插入气管导管,消毒铺巾后,穿刺部位予1%盐酸利多卡因2~3ml局部侵润麻醉,术中吸入2-3%七氟醚加1.5L/min氧气维持,术中保留自主呼吸。手术结束后,吸尽胃内及咽喉部分泌物,拔出气管导管再停用七氟醚;B组采用咪达唑仑0.1mg/Kg,、芬太尼3ug/Kg、依托咪酯200ug/Kg、维库溴铵0.08mg/Kg顺序进行诱导,术中吸入2%异氟醚维持,手术结束后停用异氟醚,待自主呼吸恢复后拔管。观察两组患儿诱导时是否平稳、拔管时有无咳嗽、屏气及喉痉挛、有无术后躁动及恶心呕吐,记录术后清醒时间。结果A组诱导较B组快;拔管时A组较B组呛咳、呕吐、喉痉挛的发生率小;A组术后清醒时间较B组短。结论局麻复合七氟醚吸入全麻在小儿心脏介入术中的主要优势在于诱导快,术中无须使用肌松剂,术后清醒快,而且醒得较彻底,能有效防止反流、误吸,是一种可以安全应用于小儿介入手术的麻醉方法。

【关键词】局麻七氟醚小儿介入术

【中图分类号】R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4-0174-02

小儿心脏介入手术是心血管内科的常见手术,手术时间较短、创伤小,疼痛刺激小,一般不需要肌松药物和深度麻醉,在手术和麻醉过程中保持充分的镇静、镇痛、意识消失,就可以满足手术的需要。七氟醚是新型的吸入麻醉药物,作用迅速、恢复快、术后清醒快、血气分配系数低等特点,减少了呼吸抑制、呛咳、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并且七氟醚具有水果味,对呼吸道的刺激小、宽容度大、在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过程中易于控制,安全,患儿恐惧心理较轻,易于接受,诱导期比较安静,特别适用于小儿全麻。局麻药的复合使用,减少了全麻药的用量,患儿清醒时间极大的缩短。本文介绍我院在小儿心脏介入术中应用局麻复合七氟醚吸入全麻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及分组

择期心脏介入手术患儿40例,均为房室缺患儿,年龄1~6岁,男27例,女13例,体重6.5~18Kg,ASA分级I~II级,ECG正常,无肝、肾功能异常。采用完全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入室后采用局麻复合七氟醚吸入全麻,8%七氟醚诱导,插管,保留自主呼吸,消毒铺巾后手术开始前于穿刺部位给与1%盐酸利多卡因2~3ml局部侵润麻醉,术中吸入2-3%七氟醚维持,手术结束后,从一侧鼻腔插入吸痰管直至胃内,吸尽胃内容物后,再吸尽咽喉部分泌物,观察患儿呼吸动度好,潮气量达术前水平,拔出气管导管再停用七氟醚;B组采用咪达唑仑0.1mg/Kg、芬太尼3ug/Kg、依托咪酯200ug/Kg、维库溴铵0.08mg/Kg顺序诱导,术中吸入异氟醚维持,手术结束后停用异氟醚,待呼吸恢复后,吸尽气管内及咽喉部分泌物,患儿完全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

两组患儿在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及术中情况各指标的比较(-x±s)

组别例数性别构成情况(例,男/女)年龄岁体重Kg手术时间min失血量ml

A组2014/63.5±2.212.1±6.230.02±5.22±1

B组2013/73.1±2.912.05±7.330.3±4.52±1

注:与B组比较,P>0.05

1.2麻醉方法

所有患儿术前一周均无上呼吸道感染,均禁食8小时,禁牛奶6小时,禁清水2小时,入手术室后监测心电图ECG、无创血压NBP、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A组入室后予面罩吸入8%七氟醚加3L/min氧气,待患儿睫毛反射消失后,建立外周静脉通道,下颌松弛后气管内插入合适的气管导管,在气管导管与呼吸回路连接处连接呼气末二氧化碳检测仪连续监测PETCO2,根据术中血压及心率情况,以2~3%七氟醚维持,氧流量1.5L/min,手术开始前,于介入穿刺置管部位给与1%盐酸利多卡因2~3ml局部侵润麻醉,术中保留自主呼吸,手术结束后,吸尽胃内容物及咽喉部分泌物(气管内及双肺无明显痰鸣音无须吸痰),观察呼吸动度好、潮气量满意后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停用七氟醚,面罩吸入3L/min氧气,待患儿意识恢复、完全清醒后送返病房。B组采用咪达唑仑0.1mg/Kg、芬太尼3ug/Kg、依托咪酯200ug/Kg、维库溴铵0.08mg/Kg顺序诱导,术中吸入2%异氟醚加2L/min氧气维持,手术结束后停用异氟醚,氧流量3~5L/min,待患儿保护性反射(咳嗽、吞咽反射)恢复,自主呼吸恢复后,吸尽气管内及咽喉部的分泌物,潮气量达8ml/Kg,呼吸频率正常后,拔除气管导管。

1.3观察项目

麻醉开始到气管插管的时间,拔管时呛咳、呕吐、喉痉挛的发生率,手术结束到患儿完全清醒的时间。

1.4统计学方法所有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SPSS10.1进行数据分析。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结果

表2两组患儿反射时间和不良反应并发症的比较(-x±s)

屏气或喉痉挛n分泌物n躁动或嗜睡n

A组2010☆0☆

B组20☆121514

注:与B组比较,☆P<0.01

表3两组诱导时间、拔管时Ramsay评分、清醒时间的比较(-x±s)组别例数诱导时间(秒)拔管时Ramsay评分清醒时间(min)

A组2058±1763.1±2.5

B组2074±193±132.5±12.5

注:与B组比较,P<0.05

A组仅1例拔管时发生屏气,B组拔管时有12例发生呛咳、1例呕吐、1例喉痉挛,A组呛咳、呕吐、喉痉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

A组手术结束到完全清醒的时间明显低于B组。

3讨论

本次的临床观察中,选择的病例均为ASA分级1~2级择期介入手术患儿,术前均无感冒,严格禁饮禁食,且两组患儿在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小儿心脏介入手术的麻醉要求平稳、迅速、苏醒快而及时,传统的麻醉方法是以静脉为主的全麻,麻醉诱导慢、苏醒慢、呛咳、恶心、呕吐、喉痉挛的发生率高。

七氟醚是一种较新的吸入麻醉药,于1968年由Regan合成,20世纪90年代正式批准用于临床,与其他吸入麻药相比,七氟醚具有血气分配系数低,仅为0.63,易于快速诱导和苏醒[1],七氟醚诱导可大大的缩短麻醉处置期,即使极不配合的小儿也可在2~3次呼吸内使其安静。七氟醚诱导后全身外周血管扩张,相对于哭闹时的血管收缩更易于静脉穿刺,这一点对肥胖的小儿是至关重要的。七氟醚对呼吸道刺激性小、有芳香味、小儿易于接受[2],良好的气道耐受性、溶解度低、有较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吸收和清除迅速、有一定的肌松作用[3],可以迅速达到“深度”麻醉,避免兴奋、流涎、咳嗽、体动,尤其适合面罩吸入诱导和术中维持[4],七氟醚用于麻醉维持较异丙酚而言有其独特的优势:维持期的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麻醉深度的调控更迅速,苏醒更迅速,是目前小儿吸入麻醉的理想临床麻醉药物。尤其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麻醉的应用中有更大的优势:七氟醚在血中溶解度低,麻醉深度易于控制;较少引起心律失常;对心肌收缩力影响小,易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特别适用于紫绀型患儿可以防止或减轻患儿哭闹,减少缺氧发作;心率平稳,减少右室流出道痉挛的可能;诱导迅速,呼吸系统并发症少。本研究中用8%七氟醚进行诱导,能迅速地使患儿入睡,疼痛反应消失,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最佳的诱导浓度。通过调节吸入浓度(2%~3%)来控制麻醉深度,可满足手术的要求[5],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且不需肌松剂,不影响苏醒时间。七氟醚对小儿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影响较为轻微,有利于维持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的稳定,在小儿麻醉中有防止反流误吸的作用[6]术毕在麻醉状态下拔管,较少发生屏气、喉痉挛、烦躁、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停药后随着气体从肺排出,在短时间内呼吸和意识迅速恢复,无术后嗜睡现象,时间预测性好。七氟醚安全可控,主要不良反应为血压下降,出现血压下降通过减小七氟醚的吸入浓度及适量补液可基本恢复原来水平。

利多卡因局麻作用,极大的减少了术中七氟醚的用量,患儿苏醒时间更快、苏醒更彻底。

局麻复合七氟醚吸入全麻在小儿介入术中的应用有利用及实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佘应军,宋兴荣,王怀贞,黄俊祥,田航.新生儿七氟烷最低肺泡有效浓度《中华麻醉学杂志》2013年3月第33卷第3期

[2]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46-447

[3]张春艳,刘保江,七氟醚的临床应用现状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论文

[4]张燕飞,赖忠盟,金友松.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婴儿唇裂修复术的临床观察《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7月43卷4期

[5]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73-275.2000年度

[6]孙莹杰,陈卫民,张铁铮,等.七氟醚对小儿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3,19(8):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