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透刺为主综合治疗顽固性面瘫86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电针透刺为主综合治疗顽固性面瘫86例

张国洪

张国洪

(四川攀枝花市米易丙谷张茸中西医诊所针灸门诊四川攀枝花617200)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透刺为主综合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方法:采用电针透刺、梅花针、拔罐、中药外敷内服综合治疗顽固性面瘫86例。结果:痊愈54.7%;显效29%;好转12.8%;无效3.5%;愈显率83.7%;总有效率96.5%。结论:电针透刺为主综合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确切。

【关键词】顽固性面瘫电针透刺综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5-0081-02

面瘫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面部神炎,经及时、有效治疗,多数患者在1月左右可完全恢复;病程超过1月者恢复较慢。病程超过1月症状改善不明显的面瘫,我们称为顽固性面瘫。笔者采用电针透刺为主综合治疗顽固性面瘫86例,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86例,男40例,女46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6岁,平均46岁;病程最短1月,最长6月,平均2.3月;全部单侧发病。

1.2诊断标准:

采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1)起病突然。(2)患侧周围性面瘫。(3)损害部位不同又分:影响鼓索支时伴舌前2/3味觉障碍;镫骨神经处可有听觉障碍;膝状神经节有乳突部疼痛、外耳道与耳郭感觉障碍或疱疹;膝状神经节以上可有流泪、唾液减少。(4)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性面瘫(如小脑桥脑角病变、脑干病变、手术损伤、外伤、中耳炎、乳突尖、腮腺病变、格林——巴利综合征等)。

2治疗方法

2.1电针透刺:

穴位:主穴①阳白四透(一穴四针,透上星、头维、攒竹、丝竹空)、四白两透(目内眦、目外眦)、上关透地仓、颊车透地仓、颞前线、百会透前顶、足三里(患侧)、合谷(健侧);②阳白四透(鱼腰、头临泣、悬颅、健侧阳白)、四白两透(迎香、颧髎)、太阳透地仓、下关透地仓、顶颞前斜线下2/5、百会透后顶、足三里(健侧)、合谷(患侧)。两组交替使用。配穴:额纹少或无加本神透神庭或头维;露睛:睛明,攒竹透鱼腰;口歪甚:颊车至地仓排刺(0.5寸一针);上唇歪:人中透地仓或巨髎;下唇歪:承浆透大迎或地仓;听觉障碍:听宫、耳门;面肌痉挛:四神聪、神庭、本神。

操作:各透刺进针穴先直刺得气后行捻转补法5秒后退针透刺,到位后捻转补法10秒后用滞针法留针,主穴针柄连G6805-2型电针仪,断续波,中等强度,30分钟后起针。日一次,2周(14天)一疗程,疗程间休息一天。2个疗程无效者停止治疗。

2.2梅花针:

阳白、鱼腰、四白、颧髎、颊车、地仓、承浆处予梅花针叩击,每穴约3分钟,叩至皮肤潮红、无渗血、稍觉疼痛,日一次。

2.3拔罐:

取胸1—腰5椎部督脉、膀胱经一线,交替使用,拔罐10分钟,日一次。

2.4中药外敷:

取生白附子、白芨、莪术、冰片粉,蜂蜜调敷患侧翳风穴,外用麝香壮骨膏固定。睡前敷,晨起取。

2.5中药内服:牵正散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3治疗效果

3.1疗效标准:

2周一疗程,4个疗程结束时,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和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系统[2],结合Portmann简称评分法[3]评分以拟定最终疗效。

3.1.1面肌功能评分患者初次就诊及结束治疗时均作评分记录,评分标准按Portmann简易评分法:以面部六组表情肌的自主运动打分,用皱眉、闭眼、张大鼻孔、示齿、噘嘴、鼓腮吹气6个动作来表示。运动时与健侧对比,基本相同记3分,减弱记2分,微弱运动记1分,完全不能运动记0分。最后加安静时印象分,面部对称2分,稍不对称1分,明显不对称0分,总分20分。同时根据治疗前后评分按如下公式计算改善率。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20-治疗前评分)×100%

3.1.2整体疗效评定治愈:面瘫症状消失,眼睑闭合良好,口角无歪斜,面肌功能恢复正常,左右对称。面肌功能改善率达100%。

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患侧面肌感觉及功能恢复好,仔细观察仍有轻微功能减弱,有轻微联带运动,做表情时面部稍有歪斜,静止时对称,张力正常,上额运动中等,眼用力可完全闭合,口轻度不对称。60≤改善率×100%。

好转:面肌功能部份恢复,有眼显的功能减弱,但临床症状体征较初诊时减轻,可看到并不严重的联动,挛缩和半侧面部痉挛,眼用力可完全闭合,上额运动微弱,口角明显不对称。25≤改善率×100%。

无效:症状无改善,改善率<25%。

3.2治疗结果:

例数治愈显效好转无效愈显率总有效率

8647(54.7%)25(29%)11(12.8%)3(3.5%)83.7%96.5%

4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面瘫大多因受凉、风湿或病毒感染等因素导致茎乳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神经功能障碍所致。中医认为面瘫是因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寒或风热邪气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失养、筋肉纵缓不收而发病。面瘫之所以迁延而成顽固,可能与失治、误治、感邪深重等因素有关。遵循《内经》“在筋守筋”原则,按“腧穴所在,主治所能”规律以局部选穴为主,加百会、足三里用以鼓舞正气。“阳白四透”、“四白两透”、“阳明经筋排刺”源于石学敏院士的“经筋刺法”。面神经干从面神经管出茎乳孔后,分为颞友、颧友、颊支、下颌支、颈支等五支,阳白、太阳、四白、颧髎、地仓、颊车、下关、翳风等均位于面神经各分支的重要解剖位置上,采用透刺法恰好刺到面神经各主要分支分布和走行部份,由此广泛刺激面神经颅外段分布区,可改善神经营养,促进神经组织代谢,提高神经兴奋性,有利于病损神经的恢复[4]。电针可松解肌肉粘连,改善血液循环,有助于神经的再生,但强度不宜过大,很强的电流刺激神经肌肉,可阻滞神经纤维长入运动终板[5]。

梅花针是根据《灵枢?官针》“毛刺”、“浮刺”发展而来。《素问?皮部论》“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梅花针叩刺主要是使病变组织充血、发热,在血管扩张的同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水肿,提高局部免疫功能,并让受压造成的神经功能损害得以降低,从而使神经功能恢复[6]。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阳气;膀胱经为“一身之蕃蓠”,膀胱经一线又是众多背俞穴所在处,给予拔罐可激发全身阳气,调节五脏穴腑功能,利于振奋全身正气,增强修复功能,又可减少、预防外邪再次入侵。翳风是面神经离开茎乳孔的地方,外敷中药可直接作用于患部以活血通络、祛风豁痰。牵正散是面瘫专方,补阳还五汤专为气虚、脉络瘀阻而设。以上方法同时施用,多角度、多渠道充分激发人体正气,共达通络活血、濡养筋肉之功。

参考文献

[1]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S].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198

[2]王兴林、黄德亮.面神经麻痹[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73-174

[3]杜元灏、石学敏.中华针灸临床诊疗规范.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08

[4]沙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近况[J].中国针灸,1999,19(11):703

[5]胡奋强.电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4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7,11:35

[6]易友康.透刺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面神经麻痹[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8(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