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是徽州传统民居建筑之魂洪志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3

风水是徽州传统民居建筑之魂洪志玮

洪志玮

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摘要:西方建筑文化的快速发展给中国的传统建筑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的问题也越来越得以重视。而中国风水的易学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哲学思想。就徽州而言,徽派建筑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古建筑之一,它的选址、布局、设计和装饰都蕴含着深邃的风水文化。从风水术的发展历程中分析它与徽州村落形成、发展的关系,由此为徽州村落及建筑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

关键词:风水;徽州;村落;建筑

0.引言

徽州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之一,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都蕴含着风水文化。通过前人对徽州村落与建筑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风水和徽州村落与建筑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现如今,建筑行业中所不断推崇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的发展,事实上就对应着我们的祖先在风水思想出现之初,所追求的“顺其自然”,以人为中心并与自然环境相互适应的思想,以“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影响着中国的传统建筑。

1.风水与徽州

风水与徽州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风水作为我国古老的文化传承下来的产物,是前人通过对自然的认识,对经验的积累与总结。人们自古以来就将风水思想运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建筑作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须求,自然也不可免除。了解其与风水之间的密切联系也将有助于我们对建筑的理解、对历史的认识、对文化的传承。

1.1风水的发展历程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对于风水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与准确的概念,可以这样说,风水学雏形的产生,就是人们认识自然的一个过程,先贤们以“我”为中心,通过经验的积累、合理的推算,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然、适应自然、运用自然。

在文字出现之后,从经历了商周到秦汉时期,诸多朝代的发展与演变,先人从对于房屋的选址,朝向等简单的运用;到后来哲学思想以及学术氛围的兴起均为风水学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最后,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玄学盛行,细致的描述了宇宙万物时空的框架。

在东晋郭璞所著的《葬书》中,第一次发现了风水一词:“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郭璞首次明确了风水的概念之处安居必然选择“生气”旺盛的“藏风聚气”之地。[4]风水学在这个时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诸多学术的交流、碰撞与融合,为风水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帮助。

在宋元明清时期,风水学的配套更加完善,理论内容更加丰富与充实。同时逐渐改变了风水术口授心传的传承模式,出现了更多收录风水知识内容的官方编撰的书籍如:《永乐大典》、《四库全书》。风水术在这个时期达到了鼎盛,不仅发展成为了一种文化,同时也成为了一种职业选择,也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1.2徽州村落的形成

徽州村落的形成主要分为两种,原住居民与外来移民。

早在先秦时期,徽州原有的土著居民主要从事的是农业生产。出土的文物表明,徽州先民的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以及精神生活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同时农业生产是其主要的生活依赖。所以说,从先秦时期开始,村落在徽州就已经存在,同时这个时期的徽州以山越人聚居之地。

人类的不断迁移的过程,是发展的必然规律,人们为了追求发展与进步不断的进行着迁移。人口迁移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由于统治阶级对权利的巩固与集中,人们随着无奈迁移;二、因为战争和格局带来的混乱,人们为了躲避而迁移;三、受到自然灾害和饥荒的影响也会造成人口迁移。

对于徽州来说,自汉、唐以来就作为天然之所,成为中原各族的战乱避难之地、迁徙之所。由于自然屏障相对闭塞,陆路交通不便,然而水路却四通八达。[5]如此天然条件,为徽州日后的繁荣也奠定了基础,而在多次移民中,最有影响的有三次:汉末至魏晋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唐末的黄巢起义以及两宋“靖康南渡”时的移民。

徽州村落与建筑的形成不仅有原来的土著先民们,还有来自中原以及各地的移民,不同的风俗与地域文化的冲突碰撞,才使得徽州文化的发展独具特色。

2.风水对徽州村落与建筑的影响

风水从古发展至今,主要分为形式派与理气派两种,而徽州传统建筑是以形式派为主辅以理气派的理念。风水,藏风的水,长期发展以来收到了我国古代阴阳、五行“生气论”哲学思想的影响,是古代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理论之一,因其充满神秘的迷信色彩和表现形式,在当今的学术界备受争议。有人把风水斥为一钱不值的迷信;也有人把风水请进了人民大会堂[6]。如今风水发展至今,我认为对徽州村落与建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选址、和谐布局、设计理念与心理祈愿上。

2.1规划选址

前文中有提到过,在风水出现之初我们的先人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理论思想,这样的理念发展至今,有了“天人合一”这样的理论观点。徽州的堪舆师门依据自然形式,实地踏勘,通过“寻龙,察砂,观水,点穴,定向”等步骤,遵循“阳宅须教择地形,背山面水称人心,山有来龙昂秀发,水须围抱作环形,明堂宽大斯为福,水口收藏积万金,关煞二方无障碍,光明正大旺门庭。”[7]风水学说从原有顺应自然的的原则,发展为“天人合一”的观念,无非就是在既有的自然条件下,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曾经的遮风避雨基本需求,逐渐发展成为更加舒适优化的生活需要,风水的衍变与发展也是在人们发现曾经的生产方式对气候条件与自然环境的强烈历来,认知天地万物节气的神秘变化有着确实的规律,体会了自然强大且不可逆转的力量。人们在这样的前提下,通过对选址的选择,给人们提供更好的条件。与此同时,风水本身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它一直以来代表了人们的思想倾向与内心追求,而我们对村落的选择标准也符合了风水的原理与使命。风水在哲学与物理两方面的不断发展是对一种理念的完善,正是徽州村落形成的前提。

2.2和谐布局

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不是一个人为人类表演的舞台提供一个装饰的背景,或者甚至为了改善一下肮脏的城市,而是需要把自然作为生命的源泉,社会的环境,诲人的老师,神圣的场所来围护,尤其是需要不断的再发现自然界其本身的还未被我们掌握的规律,寻根求源。——伊恩•L•麦克哈格。[8]

风水理念出现之初,服务于统治阶级对于地位的重视。而到了徽州,虽然风水依然受到了徽州宗祠思想的剧烈影响,但风水对于布局的理念观点也不断发生的新的变化,以徽州村落宏村为例,整个宏村的布局规划如同一头牛的身体构造,有头有尾,肠道,经络等等,牛作为自然环境中既有成熟的生物体,它的存在与繁衍有着他合理之处。徽州村落的布局,遵循这风水学中的阴阳观点,宏村中的月沼在整个村子的布局中属于内阴水,而南湖则属于外阳水。在风水学中认为,一切的事物都有着阴阳两面,也只有同时拥有了阴阳两面才能达到平衡和谐,《易经》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与自然和谐的思想观念从古时候模糊的平衡理念,发展到现如今的阴阳平衡的学说思想,这样的发展促进了徽州村落形成的逐渐成熟。

2.3设计理念

在风水学说从原始发展至今,风水学者们认为:风水所描述的是一个“场”,从世界到国家到城市到村落到建筑甚至具体到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场”。风水通过阴阳、四象、八卦、五行等多个观点去分析解释不同的“场”。它受到从大环境到小环境的不同影响,每一个不同的个体都有着它与众不同的情况。以徽州建筑为例,徽州建筑发展到成熟时期,风水的理论也已经形成系统,建筑使用功能及居住者的不同为建筑设计带来了各不相同的影响。如绩溪县龙川村的仁和园,曾经作为赖文正的居所,门前有水渠,厅后有池塘,是因为园门朝南,南离宫方属火,所以蓄水挖塘,以水克火。旧时,龙川子弟多出门经商,求金发家,而在五行中,火克金,水生金且克火,故而要蓄水克火,以求族人经商顺利,早日致富。[9]

建筑的设计,通过五行的相生相克来调节建筑的“场”对人类的“场”所产生的影响,可以这么说,风水发展到成熟时期对于这方面的考究是对人们努力进取的一种“锦上添花”而非“逆天改命”,并不是封建迷信,而是确实存在的。

2.4建筑装饰

徽州建筑中最为著名的建筑装饰就是“三雕”,即砖雕、石雕、木雕。在这些天然材料上,用以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手艺进行加工,用来表现人们对于生活的向往与期许,是一种美好的心理祈愿。风水从远古运用庞大的宫殿,垒高的台阶来表现人们对皇权的象征,发展到徽州,人们也用这样的装饰来体现对生活的期许。这或许也是风水学中唯心主义观点的一种现实体现,人们有一种趋吉避凶的固有思想,面对一些自然中代表着“凶煞”的东西,我们常用一些装饰或者构筑物来抵挡,并转化为“吉”。

3.总结

国内的一些字典或教科书中,几乎都将风水视为一种“迷信”。《中国古代地理学》说:“风水是一种建立在封建迷信思想上的相地术,是不科学的,甚是非常荒谬的。他是地理学中唯心主义的一个流派。”《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定义的:“风水指住宅基地、坟地等的地理形式,如山脉、山水的方向等。迷信的人认为风水好坏可以影响其家族、子孙的盛衰吉凶。”[10]

从这些具有权威性的书籍中我们可以发现,现代人们对于风水学说的看法还是有所偏见的,诚然,风水学说的形成与发展是由一代一代的劳动人民通过对自然的观察认识,经验积累,不断总结而来,并非现如今的理论、学说是通过客观严谨的实验论证而来,但是我们从一些风水学说的理论不难看出,古代人们发现的这些观点理论,在当今社会是可以用科学理论解释清楚的。如对村落建筑选址背山面水的要求,因为我国地理位置大多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的寒冷季风从北面吹来,高大的山脉可以阻挡寒冷的侵袭;而夏季的炎热季风从南面吹来,季风通过水汽的过度可以降低炎热的袭扰。我们不可否认,风水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它其中的确包含这一些唯心主义的观念,是对我们在生活工作中的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诉求。风水,在易理思维的指导下,使得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有了“灵魂”,它蕴含着自然知识、自然规律、人生哲理以及传统的么学、伦理观念等诸多方面的丰富内容。[10]风水的发展对徽州村落与建筑乃至中国传统建筑的形成都具有这深远的影响,我们只有从建筑根本的哲学思想去了解、学习,才能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这些历史与文化。

参考文献

[1]邵本武.徽州崇尚风水之俗的历史考察[J].安徽大学学吧,1989(2):102-104

[2]姚广钰.徽州古村落风水表征[J].古建筑艺术与理论研究,2000(2):11-13.

[3]朱东生.徽州古村落民居建筑的文化心理解析[J].华中建筑,2006(9):2-29.

[4]李少君.图解皇帝宅经.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版.

[5]王韄.徽州传统聚落生成环境研究.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2月.

[6]2004年9月9日上午,由建设部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和国际易学联合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建筑风水文化与健康地产发展国际论坛”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个关于风水文化的高峰论坛.

[7]陈伟.徽州古民居(村落)的风水观[J].华中建筑,2000(2):123-126.

[8]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DesignwithNature).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

[9]张永刚.徽州村落建筑风水文化解读——以绩溪县龙川村为例.韶关学院学报,2013年1月,第34卷第1期.

[10]亢羽.易学堪舆与建筑.中国书店出版社,2001年1月第2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