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矫治器临床矫治分析

/ 2

固定矫治器临床矫治分析

王宏艳秦蕴管翠霞

王宏艳秦蕴管翠霞(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163001)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1-0221-02

【关键词】固定矫治治疗

固定矫正器是指多托槽固定矫正器,过去也叫多带环固定矫正器。这是口腔正畸临床上最常用的矫正器,正畸临床工作中,替牙期错非常普遍,纠正幼年时期出现的牙畸形,固定矫治技术以其对牙齿有效的移动及控制成为现代口腔正畸临床治疗中最常用的技术,随着该技术的不断推广发展,选取2009年收治的用固定矫治器矫正的替牙期错患者80例用于替牙期错的矫治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文收集了2009年1月~12月在我科固定矫治器矫正的替牙期错患者80例,男36例,女44例,就诊年龄7~12岁,疗程最短3周,最长4个月。双侧反牙合40例,单侧反牙合26例,上颌牙弓狭窄,均无矫治史。

1.2治疗采用方丝弓托槽或细管和节段弓丝(可根据需要用不锈钠丝、澳丝或镍钛丝)。方丝弓托槽用粘合剂粘贴,弓丝根据需要弯闭照曲或多个垂直曲,也可采用类似钉管装置的矫治器。选择能承担较大矫治力的第一恒磨牙作为抗基牙。通常该牙近、远中面与邻牙接触点是紧密的,必须采用分牙技术,使抗基牙与邻牙之间出现微小间隙,方能使矫治器固位装置如带环能通过邻接点。分牙一般在装置带环前3~5天进行。矫治器焊接要求不仅焊接物之间有足够的焊接强度,而且焊接后钢丝、弹簧等保持原来的物理特性。带环的粘固,在粘固前,应先将带环试戴,检查与对颌牙的关系,去除早接触。确认合适后,取出带环磨光,基牙消毒吹干,最后用磷酸锌粘固剂(或玻璃离子粘固剂)粘固,随着带环戴入就位,应去除龈、牙合处多余的粘固剂。

2结果

80例患者中40例个别牙列严重拥挤或不齐,经先期拔牙或将个别牙排入牙列中,矫治器1周后复诊,检查有无其他不适及颞下颌关节症状,平均戴治时间6个月。磨牙关系为中性偏近中或近中尖对尖,前牙呈浅覆牙合覆盖,临床X光检查,CR-C00.5~1.0mm髁突位关节窝中央。

3讨论

固定矫正器是指多托槽固定矫正器,过去也叫多带环固定矫正器。这是口腔正畸临床上最常用的矫正器,应属于口腔正畸专科医师必须掌握的内容。这里仅对固定矫正器作一般的介绍。要想详细了解和学习,需参阅有关的专著。主要由托槽、磨牙颊面管及拉钩、弓丝、皮圈。托槽是固定矫正器的核心部件。最常用的是方托槽,含有0.6mm或0.5mm的槽沟,大多用前者。槽沟可容纳弓丝,共同作用,发挥矫治功能。还有Begg托槽,目前较少用。过去(如20世纪60年代)靠带环将托槽装置到牙上,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主要用黏合剂将托槽粘到牙齿上。磨牙颊面管及拉钩通常装置在第一恒磨牙的颊侧面上。焊接在带环上,将带环粘到磨牙上;也可直接粘到牙面上。颊面管分为圆管和方管,前者可插入圆丝,后者可插入方丝,有时也可容纳圆丝。弓丝包括不同尺寸从方丝弓和圆丝弓。根据需要可选用不锈钢弓丝和钛镍弓丝。皮圈各种尺寸的皮圈用于各种牵引。

固定矫治器一般选择能承担较大矫治力的第一恒磨牙作为抗基牙。通常该牙近、远中面与邻牙接触点是紧密的,必须采用分牙技术,使抗基牙与邻牙之间出现微小间隙,方能使矫治器固位装置如带环能通过邻接点。分牙一般在装置带环前3~5天进行。结扎分牙法,将直径0.6~0.7mm铜丝自颊侧邻接点下楔状隙插入至舌侧到牙合面外展隙,围绕邻接点一圈,至颊楔状隙与铜丝的另一端交叉后顺时针方向扭转,直至紧密固定为止;于丝扭端2.0~3.0mm处剪断,将断端磨平,再向颈楔状隙内压入。邻接点为点状接触者,一般3~5天即可达到目的。结扎时,患者可有一定的或比较明显的疼痛感。分牙弹簧分牙法:分牙弹簧由直径0.5mm直径不锈钢丝弯制而成。分牙弹簧之下部直丝部分由颊面近龈楔状隙穿向舌侧,而簧的上部通过牙合面后使小弯部钩入舌侧邻间隙,利用弹簧的弹力达到分牙目的。一般3~5天有效。制作矫治器时常常需要进行焊接工作,如颊面管、钩、舌纽扣焊于带环上、弹簧焊于唇弓上等。矫治器焊接要求不仅焊接物之间有足够的焊接强度,而且焊接后钢丝、弹簧等保持原来的物理特性。制作矫治器时常常需要进行焊接工作,如颊面管、钩、舌纽扣焊于带环上、弹簧焊于唇弓上等。矫治器焊接要求不仅焊接物之间有足够的焊接强度,而且焊接后钢丝、弹簧等保持原来的物理特性。带环的粘固,在粘固前,应先将带环试戴,检查与对颌牙的关系,去除早接触。确认合适后,取出带环磨光,基牙消毒吹干,最后用磷酸锌粘固剂(或玻璃离子粘固剂)粘固,随着带环戴入就位,应去除龈、牙合处多余的粘固剂。

正畸附件的直接黏合是将托槽、纽扣等正畸附件用黏合材料直接黏合在牙面上的方法。用杯状橡皮轮蘸细磨光粉清洁牙面,以去处牙垢、色渍、油脂,再以清水冲洗,酒精擦洗后吹干,隔湿以利酸蚀,用开口器并垫棉条和吸唾器隔湿。釉质发育异常者应先适当磨除其表层。用50%磷酸(凝胶型)直接涂敷在要黏附的牙面上,其范围略大于附件背板面积,酸处理时间为60~90秒,氟牙症为2~3分钟。酸蚀后,牙面须用清水彻底冲洗,把酸液和碎屑等冲洗干净,用温空气或压缩空气吹干,此时牙面无光泽呈白垩色;干燥后应严密隔湿,酸蚀后的牙面不能接触唾液,也不能用硬器械碰擦,以免破坏牙面蜂窝状结构,应立即用黏合剂粘着正畸附件,以免被水蒸气或唾液污染,影响粘接效果。按要求调制黏合材料,先涂底胶于已酸蚀的牙面上,再用气枪轻吹底胶使其形成一薄层分布于牙面上,另取适量粘接糊剂涂于正畸附件的金属背板上,置于所要求的牙面位置上并稍加压,及时去除托槽周围溢出的黏合剂,保持托槽周围牙面光滑。在黏合剂开始固化过程中,不要再移动附件,否则就会影响粘着效果。当黏合剂完全固化后,正畸附件即可承担矫治力;继之用大、小号卵圆形碳钨钢钻去除托槽底周和龈缘多余的黏合剂。当需要取下已黏合的正畸附件时,可用薄的锐凿在附件和牙面之间施以小的冲击力,即可将附件脱落;也可用How钳头夹住托槽翼两侧,稍用力压托槽翼使托槽底板稍变形后,托槽即可去除。附件取下后,可用牙周清洁器或慢速裂钻去除残余黏合剂等物质,再依次用毛刷、橡皮杯及磨光膏将牙面抛光。

参考文献

[1]胡炜,王勤,傅明魁,等.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釉质脱矿的临床调查[J].口腔正畸学,2001,8(2):51-52.

[2]岳松龄.口腔内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29.

[3]王翰章.中华口腔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61-1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