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他司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眩晕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倍他司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眩晕的疗效观察

王丽丽周素娟徐瑞红

王丽丽周素娟徐瑞红(河南省淇县人民医院456750)

【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0-0085-02

【摘要】目的观察倍他司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眩晕的效果。方法门诊15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倍他司汀治疗,治疗组给予倍他司汀联合曲美他嗪口服治疗,观察所有患者治疗2周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倍他司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眩晕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倍他司汀曲美他嗪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由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痉挛缺血或由于颈椎病引起椎动脉狭窄或椎动脉受压,导致椎动脉血流受阻所致。临床主要以眩晕为首发症状,国内资料统计约占45.5%-81.6%,病人多数呈天旋地转感,一部分为倾斜感,可伴耳鸣,胸闷,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是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常常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继续发展可形成椎-基底动脉血栓,进展为后循环脑梗死。因此积极防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对于缓解患者症状,预防进展,防止脑梗死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现对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门诊治疗的15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眩晕的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以探讨倍他司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眩晕的临床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入选152例患者均为2009年1月-2011年1月年在我院神经内科门急诊及耳鼻喉科门诊治疗的患者,年龄在43~81岁之间,平均年龄60.5岁,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经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颅多普勒(TCD)提示:单侧或双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参照WHO脑血管病诊断标准,排除梅尼埃病、脑梗死、脑出血和脑肿瘤等,将确诊的152例病人随机分组:治疗组76例,男31例,女45例;对照组76例,男34例,女42例。均观察2周。

1.2治疗方法所以患者在治疗前都进行TCD检查,治疗组采用倍他司汀(8mg/次,三次/日)联合曲美他嗪(20mg/次,三次/日)口服,治疗2周;对照组采用倍他司汀(8mg/次,三次/日)口服,治疗2周。其余治疗两组无差异,治疗2周后复查TCD,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观察半年患者复诊情况,判断疗效。

1.3疗效判定标准治愈:各种临床症状消失,在观察期内各种症状无发作,TCD的血流速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基本达到正常范围。显效:各种临床症状消失,TCD的血流指标治疗后有所改善。有效:各种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或缓解,但在观察期内仍有发作,TCD的血流速指标治疗后有所改善;无效:各种临床症状消失无改善或加重。

1.4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临床疗效由表1可见治疗组的治愈率、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合计总有效率(%)

治疗组4720547694.73

对照组32206187676.32

合计7940112215286.18

x2=16.370P<0.01

2.2患者治疗前后都采用同一台TCD机进行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检测,检测峰值流速(Vp),平均流速(Vm),舒张期末流速(DVP)。由表2可见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加快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

表2两组治疗前后TCD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测定(x±s;cm/s)

组别例数检测时间VpVmdVP

治疗组76治疗前55.6土3.231.9土2.820.0土4.4

治疗后66.1土3.140.3土3.026.5土3.0

对照组76治疗前56.4土1.932.5土2.620.5土3.9

治疗后62.5土3.235.8土3.623.0土3.1

3讨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的眩晕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变之一,是卒中发病的先兆,任其自然发展约有1/3的患者在以后数年内会发展为脑梗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的眩晕病因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引起血管狭窄,或因颈椎增生压迫椎动脉,或颈部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椎-基底动脉痉挛、狭窄,使脑血管血流不畅造成供血不足,前庭系统缺血,导致脑功能障碍,如果长期反复发作,最终能致脑干、小脑或枕叶梗死,长期遗留神经功能障碍。缺血性脑血管病尤其脑缺血后的再灌注损伤,危害极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脑缺血致脑细胞损伤,恢复血液再灌注后,其缺血性损伤反而进一步加重的现象。曲美他嗪可帮助维持心脏和神经感觉器官在缺血和缺氧情况下的能量代谢;降低细胞内的酸中毒和由缺血引起的透膜离子流的变化;减少缺血时和缺血再灌注时出现的多核中性粒细胞的移动和浸润;可能通过诱导缺血再灌注时Bcl-2的表达和抑制Caspase-3的生成而发挥抗凋亡的作用。而倍他司汀其化学名称为N-甲基-2-吡啶乙胺二盐酸盐,为双胺氧化酶抑制剂,是组胺H1受体的弱激动剂,H3受体的强拮抗剂,对脑血管、心血管特别是对椎-基底动脉系统有明显的扩张作用,改善血循环,增加耳蜗和前庭血流量,从而消除内耳性眩晕、耳鸣及耳闭感,还能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细胞外液的吸收,消除淋巴内水肿。二者联合应用相得益彰,可有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的眩晕。通过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分析及两组治疗前后TCD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提示倍他司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眩晕的临床疗效显著,特别值得基层医院使用。

参考文献

[1]游国雄,武志耀.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诊断回顾[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85,(2):62.

[2]陈玲玲.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50例疗效观察.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4(7):597.

[3]吴建军.曲美他嗪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88例临床观察.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年12卷03期.

[4]周小蓬.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临床观察.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年21卷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