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1

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分析

陶红旗

陶红旗(河南省开封县第二人民医院内科河南开封475121)

【摘要】目的:探讨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治疗,对照组采用雷尼替丁+甲硝唑+阿莫西林三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治疗消化性溃疡,能够有效清除Hp,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三联疗法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1-0209-02

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在十二指肠和胃的慢性溃疡,在老年人和青壮年比较多发。[1]该病发病主要与幽门螺旋杆菌Hp有关,会造成患者腹胀、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因而必须加强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且三联疗法是目前最先进的治疗方法。为了探讨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本文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治疗,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在25-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1±2.9)岁;对照组采用雷尼替丁+甲硝唑+阿莫西林三联治疗,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在26-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0±3.5)岁;所有患者中胃溃疡20例,十二指肠溃疡6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溃疡类型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临床诊断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过胃镜检查确诊,幽门螺旋杆菌检查为阳性;(2)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等;(3)排除肝肾功能不全和药物过敏患者。

1.3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20mg+克拉霉素0.5g+阿莫西林1.0g三联治疗,口服,每天2次,连续服用1周;再继续服用奥美拉唑20mg,每天1次,连续服用4周。对照组采用雷尼替丁150mg+甲硝唑0.4g+阿莫西林1.0g三联治疗,口服,每天2次,连续服用2周;再继续服用雷尼替丁150mg,每天2次,连续服用6周。

1.4观察项目和指标(1)治理效果:显效:溃疡愈合,症状消失,Hp转阴;有效:症状有明显改善,Hp转阴或仍为阳性;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Hp仍为阳性。(2)Hp清除率;(3)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包括腹泻、恶心、便秘等。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在治疗效果上的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1。

表1两组在治疗效果上的比较

2.2两组在Hp清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上的比较观察组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观察组腹泻3例,恶心3例;对照组腹泻5例,恶心4例,便秘1例。结果见表2。

表2两组在Hp清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上的比较

3讨论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相关研究[2]表明,消化性溃疡主要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酸过多、消化道粘膜损害等有关,因而如何消除幽门螺旋杆菌和抑制胃酸的分泌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关键。目前三联疗法是最先进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显著。

本研究中采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治疗,其中奥美拉唑能够选择性抑制胃壁细胞质子泵,并阻断胃酸的分泌;克拉霉素能偶抑制细菌内部的蛋白质合成,有效清除幽门螺旋杆菌;阿莫西林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在酸性条件下胃肠道吸收率也较高。[3]通过本研究发现,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雷尼替丁+甲硝唑+阿莫西林三联治疗,Hp清除率高,不良反应发生少,说明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治疗消化性溃疡,能够有效清除Hp,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兵义.雷贝拉唑、左氧氟沙星及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性溃疡并HP感染50例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20):144-145.

[2]李九英.不同三联疗法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0,29(23):118-119.

[3]师本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0):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