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机构内镜消毒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2

基层医疗机构内镜消毒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宣惠玲

宣惠玲(安徽省肥东县人民医院231600)

【摘要】目的分析基层医疗机构内镜消毒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保障医疗安全。方法根据医院感染的法律法规及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制度,参照卫生部制定颁布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的要求,对多家基层医疗机构的内镜消毒管理进行检查考核。结果医疗机构的内镜消毒管理存在制度不建全,布局不合理,相关设备投入不足,清洗消毒欠规范,监测不力,自我防护和手卫生落实不到位等许多的隐患。结论内镜消毒管理工作需领导重视,建立完善的消毒管理制度,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认真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加强监督检查,各级人员共同努力,才能筑起一道预防内镜感染的安全线。

【关键词】内镜消毒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9-0371-01

内镜技术已成为当今人体疾病诊断治疗及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作为一类侵入性医疗设备,其在诊断过程创伤小,痛苦轻,直观性好等优点,使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在内外科疾病诊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不少基层医疗机构也配备了多种内镜。

去年九月安徽省卫生厅组织专家组对多家基层医疗机构的内镜进行综合性的检查验收,通过检查发现各医疗机构的内镜消毒管理存在着许多问题,下面将基层医疗机构内镜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1存在问题

1.1制度职责不键全多家医院感染网络虽已建立,但内镜消毒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不键全,清洗消毒流程及有关制度落实不到位,监控小组未发挥一线监控作用,各级管理制度得不到真正落实。

1.2布局不合理,设备投入不足有的医院的内镜没有单独的清洗间,无四槽或五槽清洗池,超声清洗机等清洗设备。有的是各科引进的内镜自行清洗。由于内镜价格昂贵,购置的内镜及配件与需求不符。为了完成每天的诊疗病人数,人为的缩短清洗时间,影响消毒处理的彻底性。内镜诊疗引起的感染率为0.8%,特别是软式内镜如胃镜、肠镜、支气管镜引起的感染[1]。

1.3人员素质不齐,医院感染知识缺乏内镜相关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对医院感染管理的法律法规掌握不清,内镜清洗消毒及院感知识培训不到位,有的无证上岗,缺乏内镜消毒管理相关知识。

1.4清洗消毒灭菌不规范内镜材料特殊,精密度高,管道细长,结构复杂,用后的清洗消毒工作难度很大[2]。《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3],操作规程的不可自我监控,非不可逆行,单位时间内镜检查患者多,使许多医院科室清洗省略操作步骤,浸泡时间短。腹腔镜等无菌内镜不能做到有效灭菌,由于每天安排手术例数多,导致接台间隔时间短,达不到清洗消毒灭菌要求。

1.5手卫生落实不到位,自我防护意识簿弱尽管许多医院的科室均有手卫生及标准预防制度,但具体措施落实不到位,清洗消毒人员不穿防水围裙,戴防护眼镜等。医生诊疗过程中不戴帽子、口罩。操作时均戴手套,但洗手观念不强。有的医务人员操作时一双手套戴到底,没有在每个病人之间换手套与洗手。有些医院没有非手触式洗手设施,有的配备快速手消毒剂,但不用,手卫生依从性不高。

2对策

2.1领导重视,集中管理,资源共享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完善的内镜消毒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加以落实,是控制内镜诊疗过程中医源性感染,保证医疗安全的关键。现我院各科室引进的灭菌级内镜、消毒灭菌设备集中有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有条件的医院可全部由内镜中心管理,可减少有限医疗资源浪费,又能使内镜管理更专业,更有序地进行。

2.2硬件投入改善内镜室格局,增加消毒设备及内镜和配件的数量,保证内镜及配件与就诊病人相匹配。内镜使用频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环境也是影响就诊安全之一,特别是诊疗与清洗同室进行易引发交叉感染。我院对内镜室进行改造分设单独胃镜诊疗室、肠镜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储镜室。新增邻苯二甲醛消毒液,速短了内镜消毒时间,配备高压水枪、超声波清洗机、计时器等为内镜清洗消毒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2.3做好人员的培训对内镜诊疗及清洗消毒人员进行院感知识及内镜清洗消毒培训,必须持证上岗。每年精选人员去上级医院学习,回来后向科室人员传授。院感办公室每年针对院感重点科室进行卫生法律法规、院感知识培训,科内监控小组每月组织学习院感新知识及《规范》,并采取学后考试的方法,提高医务人员对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重要认识,切实保证消毒质量。

2.4规范清洗消毒程序,加强质量监控去除有机物对保证消毒效果至关重要,彻底的清洗可使污染物下降4个对数值[4]。任何残留的有机物都会妨碍消毒灭菌因子与微生物的有效接触,形成细菌或芽孢的保护膜而影响消毒灭菌效果[5]。

清洗消毒程序严格按照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2004年版)》执行,即床侧清洗-水洗-酶洗-高压水枪冲洗-干燥-消毒或灭菌-冲洗-再干燥,程序操作。

内镜清洗是否规范,消毒灭菌后内镜是否达标,需科学的检验。必须将其每个环节进行质量监控,每日用测试卡监测消毒液浓度,每月对灭菌内镜、灭菌的内镜附件,每季度对消毒内镜、使用中消毒剂及环境卫生学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查找原因,追踪监测。

2.5认真落实手卫生,做好自我防护内镜操作者应认识到被污染的器械感染的危险性,这种感染是在内镜操作中不知不觉发生的。在内镜诊疗时应戴橡胶手套、帽子、口罩、穿防护服。在接触特殊感染患者的操作应戴面具、眼罩和穿隔离衣。清洗消毒内镜需要穿防水围裙、戴防护眼镜。每次内镜操作前后都应认真洗手,每季度做手卫生监测。

综上所述严格执行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2004年版)》,强化内镜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意识,确保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建立健全内镜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从业人员的素质教育,医护人员的慎独精神贯彻于医院感染的预防之中,使内镜的消毒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根本手段。

参考文献

[1]李六亿.内镜医院感染现状,存在问题与管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5,15(4):423-425.

[2]朱会英,曹红涛,阮晓红,等.内镜清洗消毒规范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6,16(3):3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4:2-11.

[4]龚瑞娥,吴文华,王曼平,等.内镜使用及消毒现状[J].中华内镜杂志,2002.8(2):103.

[5]许晨耘,柯雅娟,手术器械清洗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7,24(6):564-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