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规范治疗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2

消化内科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规范治疗效果分析

陈永华

陈永华(景谷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云南景谷666400)

[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规范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消化内科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养胃冲剂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养胃冲剂治疗基础上联合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以及阿莫西林三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利用三联疗法治疗的观察组在有效率上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对比,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内科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在养胃冲剂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实施枸橼酸铋钾治疗、克拉霉素治疗以及阿莫西林治疗,能够提升患者治疗有效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安全性好。

[关键词]消化内科;慢性萎缩性胃炎;规范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620(2015)10-092-02

现阶段,消化内科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具有相对较高的发病率。从致病原因上来看,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是由于动脉硬化、患者嗜好烟酒以及胃血流量不足等因素引起的,将会对患者胃黏膜的屏障功能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害[1]。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出现腹饱胀、胃纳减退症状以及嗳气症状等,而且随着患者病情的不断进展,其癌变率将会逐渐上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与生存质量水平造成严重影响[2]。为了探讨消化内科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规范治疗效果,本文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消化内科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并将其作为分析研究的对象进行研究,具体结果报告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自于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消化内科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所有患者都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标准,并经过了胃镜检查与病理组织学检查被确诊,排除存在沟通障碍的患者,排除存在意识障碍的患者,排除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50例,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25-62岁,平均年龄(38.7±2.3)岁;从患者疾病类型角度出发,属于非化生型的患者有26例,属于肠型化生的患者有18例,属于假幽门腺化生的患者有6例;对照组50例,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26-63岁,平均年龄(38.5±3.1)岁;从患者疾病类型角度出发,属于非化生型的患者有27例,属于肠型化生的患者有15例,属于假幽门腺化生的患者有8例。两组在性别因素上、年龄因素上以及疾病类型上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且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对于本研究都知情同意,并已经签署了相关的知情同意书,经医院有关委员会审核批准通过。

1.2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养胃冲剂治疗,使用方法为冲服,每次一包,且每天三次。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前提下采用枸橼酸铋钾、克拉霉素以及阿莫西林三联治疗,枸橼酸铋钾药物的剂量为每天480mg,克拉霉素药物的剂量为每天1000mg,而阿莫西林药物的剂量为每天2000mg。治疗时间是十四天。

1.3疗效判定标准

(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情况,具体的治疗效果评价标准是:显效为患者的上腹疼痛等症状已经完全消失,对患者实施胃镜检查之后结果显示患者的胃黏膜已经转为红白相间,患者的血管显露,属于浅表性的胃炎。颗粒状物质已经消失,患者的胃黏膜幽门腺或者是泌酯腺数量不断上升。对患者实施组织学检查之后,显示患者的黏膜化生程度或者是异型增生程度减退甚至消失;有效为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已经明显改善,经过胃镜检查之后显示患者的黏膜颗粒状萎缩症状已经减退,患者的黏膜异型化生程度与增生组织学诊断检查已经呈现为减退现象;无效为患者在临床症状与体征上没有明显改善,而且患者的胃镜检查结果与组织学检查结果都没有明显变化。

(2)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恶心症状、呕吐症状、消化不良症状,并做好记录与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8.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研究;在计数资料方面采用χ2进行检验;而计量资料利用(±s)来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经过统计分析之后显示治疗有效率是96.0%,对照组患者经过分析统计后显示治疗有效率是76.0%,观察组在治疗总有效率上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观察组中,患者出现呕吐症状、恶心症状的分别为1例,出现消化不良症状的有2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8.0%。对照组中,发生呕吐症状的患者有3例,发生恶心症状的患者有4例,发生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有3例,患者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两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342,P<0.05),结果见表2。

3.讨论

目前,消化内科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消化疾病之一,患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对患者实施胃镜诊断检查,所有患者中大约有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九十存在慢性胃炎病变,出现萎缩性改变症状的患者大约占到三分之一[3]。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出现上腹部明显的烧灼感、出现胀痛症状、恶心呕吐症状以及反酸症状等。患者的胃黏膜在进行胃镜检查过程中会显示出存在萎缩样改变、出现颗粒状、颗粒大小不等以及皱襞可变平等现象[4]。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可见化生的结节,从而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生存质量水平提升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实施规范化的诊断与治疗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分类角度出发,主要可以划分为两种,一种是非化生萎缩,而另一种是化生萎缩,而且化生型的萎缩胃炎在化生期间,会出现异型增生的现象。从疾病的病理机制角度进行总结,患者的病理过程主要分为萎缩、出现炎症反应以及患者组织化生,是一个修复交替的过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黏膜屏障功能由于幽门杆菌的感染出现大幅下降,进而诱导胃酸的大量侵袭,最终造成患者胃黏膜的局部损伤,从某种程度上讲损伤以及修复是在交替进行的。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养胃冲剂、枸橼酸铋钾药物、克拉霉素药物以及阿莫西林药物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显著[5]。具体来说,养胃冲剂可以滋阴养胃以及活血化瘀,枸橼酸铋钾药物的主要成分是三钾二枸橼酸铋,能够防止胃酸、酶以及食物等对胃黏膜的侵袭,降低患者胃蛋白酶的活性,促进体内前列腺素在胃黏膜中的有效释放,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阿莫西林药物具有非常强的杀菌效果,可以有效杀灭一定量的幽门杆菌。而克拉霉属于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可以杀死革兰阳性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发挥抑菌功效。四种药物联合使用,能够抑制患者胃酸的分泌,增加抗生素活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高。

本研究中,经过治疗之后,采用三联疗法的观察组在治疗有效率上高于对照组患者,而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消化内科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在养胃冲剂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实施枸橼酸铋钾治疗、克拉霉素治疗以及阿莫西林治疗,可以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具有相对较高的安全性,具有相对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进行广泛的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崔平,彭凤梅.消化内科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规范治疗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2(1):93-93.

[2]曾兴林.抗菌治疗联合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1,09(16):20-21.

[3]朱锦生,史伟.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4,11(21):254-255.

[4]李天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消化内科临床治疗体会[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7):125-126.

[5]于成利.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消化内科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3(7):1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