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2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分析

曾潮勇

长沙市正和骨科医院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目的:研究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间行手术治疗的75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对所有患者的相关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与手术效果等。结果:所有患者在手术后均进行8至15个月的随访,75例患者在随访中,有59例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为优(78.67%)、8例患者为良(10.67%)、7例患者为可(9.33%)、1例患者为差(1.33%),患者均未出现骨不连、感染及畸形愈合等不良反应。结论:踝关节骨折患者依据其骨折类型及严重程度,给予患者相应的内固定手术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临床效果

踝关节骨折是临床骨科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关节内骨折类型,有相关研究显示,在下肢骨折患者中大约有22.6%左右的患者为踝关节骨折,在全身骨折患者中大约占3.92左右[1]。其按照骨折累及部位主要分为单踝型骨折、双踝型骨折及三踝型骨折。而因踝关节中包括腓骨、胫骨及距骨等,其人体的全部重量其均需承受,在人体行走时踝关节的需负荷的重量是人体重量的5倍左右[2],因此,踝关节如果受到损伤,常常会导致患者不能行走,对其日常生活具有严重的影响。本文就对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具体报道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75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其中51例为男性患者,24例为女性患者;患者的最小年龄为21岁,最大年龄为65岁,平均年龄(37.83±5.28)岁;骨折至手术时间2至7天,平均(4.62±1.02)天;其中42例患者是因摔倒扭伤导致骨折,17例患者是因交通事故导致骨折,10例患者是因高处坠落导致骨折,6例患者是因运功损伤导致骨折;所有患者均通过相关影像学检查被证实为踝关节骨折,且为闭合性骨折;其中有21例合并距骨骨折,32合并下胫腓关节分离;16例患者患者为单踝型骨折,28例患者为双踝型骨折,31例患者为三踝型骨折;Denis-Weber分型情况:7例患者为A型、42例患者为B型、14例患者为C1型、12例患者为C2型;排除既往具有骨折病史的患者、伴有其他部位骨折的患者及伴有心、肺、肾等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依据其骨折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手术治疗,麻醉方式也依据手术选择方式给予硬膜外麻醉、腰麻等;内踝骨折在内侧入路做一个弧形或者纵行切口将内踝显露、外踝骨折在外侧腓骨后缘纵行做一个切口将外踝显露、后踝骨折在腓骨外侧做一个切口将后踝显露,在依据具体情况选择复位固定方法;对于内踝骨折患者,依据其骨折移位情况选取闭合复位或者切开复位,其中骨折块较小的患者采用张力带钢丝与克氏针进行固定,骨折块较大的患者采用空心拉力螺钉(2枚)进行固定;对于外踝骨折患者(1)A型骨折(骨折部位在下胫腓联合下方),对较小撕脱骨折采用张力带钢丝与克氏针进行固定,对横行骨折采用1/3管型钢板进行固定;(2)B型骨折(位于下胫腓联合水平),采用重建钢板或者1/3管型钢板进行固定;(3)C型骨折(在下胫腓联合上方),采用重建钛板(或者1/3管型钢板)与拉力螺钉进行固定。对于双踝骨折患者,外踝骨折同C型骨折固定方法,内踝骨折同上述固定方法;对于三踝骨折患者,如果后踝骨折块累及胫距关节面在15%以下,术后采用石膏进行外固定,可不进行内固定;在25%以上,采用空心拉力螺钉进行内固定;在15%至25%之间,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是否进行内固定;外踝、内踝骨折同双踝骨折固定方法;且对于合并下胫腓关节分离患者需采用螺钉进行固定。患者在手术后均采用抗生素进行5至7天的抗感染治疗,采用石膏进行外固定,并将其患肢抬高,以避免其出现肿胀;在手术后一天指导其进行患侧膝关节及足趾的主动活动,在手术7天后依据患者情况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的活动训练,在手术30天后指导其进行下地活动训练。

1.3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在出院后均进行8至15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踝关节功能主要是通过功能检查、X线检查及患者主观感觉进行评定,其中判定标准为:优:功能检查与X线检查均显示正常,且患者无异常感觉;良:踝关节屈伸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但未及健侧,且在活动后踝关节感觉具有轻微不适;可:踝关节功能得到改善,在活动中存有一定限制,且在行走后具有疼痛感,但停止行走后会逐渐缓解;差:踝关节活动常常受到限制,X线检查显示具有骨性关节炎,且行走后具有明显疼痛感,并在停止后也不能有效缓解。

2结果

所有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在随访中,75例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在10至13周之间,平均愈合时间为(11.8±0.31)周;其中有59例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为优(78.67%)、8例患者为良(10.67%)、7例患者为可(9.33%)、1例患者为差(1.33%),优良率为89.33%;且在随访期间患者均未出现骨不连、感染及畸形愈合等不良反应。:

3讨论

踝关节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在青壮年人群中比较高发,通常是因受到间接暴力而导致的。近来来,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不断的变化,再加上社会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造成发生踝关节骨折的患者明显增多[3]。患者在发生踝关节骨折后,其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踝关节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及不能够行走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严重的影响[4]。而因踝关节是重要的负重关节,要承受全身重量,因此,必须确保其灵活性与稳定性良好[5]。如果在骨折后不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容易导致创伤性关节炎与不稳定等,从而对踝关节功能造成损害。

目前,在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治疗中主要给予手法复位治疗与手术治疗中,其中,手法复位治疗是传统的治疗方法,但在给予患者治疗时,常常出现难以达到解剖复位及难以维持复位等,因此,治疗疗效不稳定。手术治疗主要将患者的骨折部位复位后,再给予内固定治疗,从而将其正常解剖结构稳定,再通过康复训练对其术后恢复进行促进,使其踝关节功能尽早恢复[6]。而在给予患者手术治疗时,应依据患者的骨折类型及骨折严重程度等选取最为合理的复位固定方法。在本文研究中,给予内踝骨折移位小的患者给予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移位大的患者给予切开复位;外踝骨折患者主要采用重建钢板或者1/3管型钢板进行固定;同时依据患者其他合并情况给予对应处理显示,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达到89.33%,且均为出现不良反应,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踝关节骨折患者依据其骨折类型及严重程度,给予患者相应的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少林,吴钢,张彬等.踝关节骨折56例手术治疗分析[J].重庆医学,2008,37(11):1162-1163.

[2]刘振青,朱东海.手术与手法复位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安徽医学,2012,33(10):1340-1341.

[3]付解辉,张玉富,王金辉等.后外侧入路手术在三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5,12(36):75-76.

[4]周荣,蒋刚,范华侨等.手术与手法复位治疗Weber-DenisC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23(18):1545-1547.

[5]王振兴.手术疗法与非手术疗法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8):1450-1451.

[6]莫金权.踝关节骨折68例手术治疗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22):1813-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