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背屈训练对膝过伸改善的影响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踝关节背屈训练对膝过伸改善的影响观察

刘雪沈毅

刘雪沈毅(安徽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241000)

【中图分类号】R6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0-0107-02

【摘要】目的探讨踝关节背屈训练练习对膝过伸改善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除给常规康复训练外加踝关节背屈训练,对照组做常规康复练习。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进行Holden功能步行分类。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步行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踝关节背屈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膝过伸进而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功能。

【关键词】脑卒中踝关节背屈膝过伸

膝过伸也被称为膝反张或膝反屈畸形,又称“琐膝”现象,即在行走或站立过程中,患侧下肢在支撑期出现膝关节过度伸展(膝伸展角度大于5°),身体重心后移,患侧髋关节过度屈曲,身体出现后倾趋势的现象[1,2]。脑卒中患者经早期正规康复训练的患者70%~90%在脑卒中后6个月内能行走,但其中相当一部分患者以膝过伸步态行走,如果不加以纠正会导致膝关节半月板,脂肪垫,关节囊等发生损伤,继而影响患者步行。步行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主要后遗症之一,脑卒中患者是否具有良好的步行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恢复步行功能是脑卒中患者的主要康复目标[3,4]。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练习方法促进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步行能力的恢复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探讨加强踝关节背屈训练改善改善膝过伸从而改善偏瘫步态。

1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8月~2011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所研究对象均为脑卒中患者伴有负重及行走时膝过伸,生命体征平稳,无严重认知障碍,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年龄48~85岁,平均:65岁,病程1月~12月以上。将4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

2康复练习方法

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一般康复治疗进行患侧下肢训练:①患侧髋关节屈曲训练:患者立位,做屈曲髋关节训练,尽量保持膝关节屈曲踝关节跖屈。②下肢的分离运动:患者取仰卧位,患侧下肢垂于床边,在髋关节屈曲情况下屈膝抬至床面。③患侧下肢负重下膝关节控制练习:患者取坐位患侧肢体负重,让患侧膝关节做屈伸活动,在屈曲15°左右时停止,保持5s左右,然后做伸、直动作使其保持在5°屈曲状态。④摆动时膝关节控制练习:站立位,健侧肢体负重,患侧肢体屈髋位,膝关节屈曲和伸展练习。⑤重心转移时膝关节控制练习:站立位,患肢在前,重心充分转移到患肢,在重心转移过程中膝关节由屈曲位到自然伸展,练习重心前后转移时膝关节控制,避免膝过伸发生,治疗师可予以一定辅助。⑥在抗阻的情况下,股四头肌作0~15°的屈伸;股四头肌、腘绳肌、半膜肌、半腱肌(内旋肌)和股二头肌(外旋肌)交替节律性抗阻等长收缩,持续时间10s/次。⑦注意髋及踝关节的协调,纠正异常步态[5]。⑧跟腱牵伸:每次5组,每天1-2次。治疗组除上述常规康复治疗外增加20°斜坡站立训练20min;15次/组,每组之间休息1min,共3组:低频电疗:频率50~100hz,将5个极片分为2组,一组放于膝关节股内侧肌和股四头肌肌腹处,另一组放于小腿的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起止点上,20min次。

3结果

检测指标依据Loudon的膝过伸诊断方法:患者站立相(即足底着地和支撑期)负重时,出现膝关节过度伸展,身体重心向后移,有向后倾倒的征象,只能膝关节主动屈曲步行;膝过伸使用定义为膝关节过度伸展角度>5°[6]。经治疗后膝关节最大伸展角度<5°视为有效。

两组患者经过康复练习后对各以Holden步行功能评定情况通过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治疗后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步行能力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4讨论

脑卒中后,膝过伸发生率比较高,一般是代偿性改变,多见于支撑相中晚期。膝过伸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为提高其生活质量,膝过伸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目前,针对脑卒中后膝过伸的研究,尚未明确报道其本质的原因,就现有的总结看其发病原因主要为:1.小腿三头肌痉挛,踝关节背屈受限[4];2.股四头肌痉挛[5];3.股四头肌无力(此时患者靠膝反张来维持膝关节伸展而保持站立);4.小腿三头肌无力(此时患者靠膝反张来维持膝关节伸展而保持站立);5.可能和髋关节控制有关。6.蹠屈肌痉挛或挛缩导致膝过伸[6];典型的偏瘫步态常表现为:足下垂、内翻、膝伸直、髋关节外展外旋之画圈步态。长期以此方式行走会造成膝关节疼痛,出现关节病变。

两组患者治疗前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无显著差异,经过康复治疗后两组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加入踝关节背屈后,膝过伸明显改善,步行能力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踝关节背屈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用价值。也有人提出,用长下肢矫形器控制膝关节和踝关节的角度,膝铰链使膝关节角度保持轻度屈曲位10°~20°,抑制膝过伸;也有人提出偏瘫早期使用长下肢矫形器,使患者从发病就开始进行姿势反应的促通,预防肌肉萎缩,强化健侧下肢肌力。普遍认为,使用阻止踝关节跖屈的AFO,脑卒中患者站立时可有效防止膝过伸[7]。临床上对于膝过伸的患者要综合全面科学的评估、治疗、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否则会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武行华.脑卒中偏瘫步态的运动控制特点与预防[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9):140.

[2]王茂斌.偏瘫的现代评价与治疗[M].第1版.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58-60.

[3]江晓峰,胡雪艳.偏瘫步态膝关节角度分析.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10):918.

[4]侯来永,谢欲晓,孙起良.骨盆控制能力练习对偏瘫患者步态和步行能力的影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12):906~907.

[5]赵军.脑卒中膝关节反张康复治疗分析.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5):319-319.

[6]LoudonJK,GoisthL,LoudonKL.Genurecurvatumsyndrome.JOrthopsportsPhysTher,1998,27(5):361-367.

[7]王茂斌.脑卒中的康复医疗[M].第1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