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综合性医院急诊科的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浅谈基层综合性医院急诊科的管理

熊杰

熊杰

(江西省德安县人民医院急诊科330400)

【摘要】笔者就新形势下基层综合性医院急诊科的发展与管理,从人员要求;硬件配备;制度保障;危机管理;人员培训;规范诊疗等几方面做出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基层医院急诊科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4-0140-02

急诊科作为医院的窗口,又是危重患者入院抢救的第一线,我院为卫生部医改试点县之一,在医院支持下,我院急诊科在搬迁新门诊大楼同时进行整合,急诊质量及救治水平是反映一所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医疗技术的重要标志,加强急诊科建设和管理,提高危重病抢救的成功率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危,可以提高医院在群众中的地位,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2]。笔者从事急诊一线工作的同时,又担任急诊科的管理工作,就新形势下基层综合性医院急诊科的发展、改革与管理,谈谈自己的体会。

基本情况

我院属于二级甲等医院,地处江西省九江市,位于九江至南昌高速公路中段,辖区人口18万左右,有二级甲等中医院一所,近几年来我院核定病床数从过去的200张快速发展到450张,急诊科也随着医院门诊大楼投入使用发展成集院前急救、搬运、院内抢救、留观、院内陪检及护送为一体的临床科室。临床用房面积为1000m?。急诊科位于门诊大楼一层,从工作上分,有急诊门诊、急诊综合抢救室,留观病房,门诊注射室、输液室。我院急诊科担负着全县院前急救任务,危重病人抢救及急诊病人的诊治任务。年急诊人次达12000余人次/年,我院急诊人次在总数上虽并不多,但就诊患者危重程度和紧急程度很高,每年由急诊科收住院的患者数占医院总住院患者数的1/3。

我科是科主任负责的一级临床科室,模式属于半独立型,有固定编制医生8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2名,其余医师由内、外科主治或高年资住院医师轮转2名,轮转期为1个月。

急诊科配套有独立的急诊药房、收费处,生化、B超、放射检查对急诊优先服务。我院急诊科与放射科、CT室比邻,为危重病人的检查提供了方便,节省了时间。

基本任务

急诊科是一个医院的窗口,急诊医疗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体现了医院的综合水平及文明程度,急诊救治水平的高低则直接关系到急诊病员的安危。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重病人的前哨,其主要任务是对危及生命的患者组织抢救,对无生命危险的急性病人进行诊治,及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开展科学研究、提高急诊医疗水平[3]。我院既要应对全县院前急救任务又要负责科内危重病人抢救、急诊病人及留观病人诊治,还要负责全院门诊输液病人的管理。

人员要求

我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均已从事临床实际工作三年,固定医生要求为全科医师,每班二人,兼顾120出车(院前急救及转运)、急诊病人诊治及危重病人抢救。护理人员是急诊科的基本力量,相对固定。急诊医护人员均须做到能熟练掌握抢救及监测设备的性能及操作。120司机必须5年驾龄以上熟悉当地地理环境。

硬件配备

我院领导重视急诊科的建设与发展,随着医院的发展,急诊科设施、设备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目前已配备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心脏除颤、氧气、气管插管、输液泵、人工呼吸机、急救箱、吸引器、电动洗胃机及各种急用药品。并拟配备心肺复苏仪。

制度保障

我科依据《卫生部急诊科建设规范》要求,结合医院特点,建立和健全了一整套的符合医院实际的、又切实可行的急诊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这是培养急诊医务人员严肃态度、严谨作风、严格纪律、良好医风的根本保证,确保了生命绿色通道的畅通,使我科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保持在95%以上。如《首诊负责制》,《急诊抢救制度》、《急诊会诊制度》《急诊科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急诊工作制度》、《交接班制度》、《急诊分诊制度》、《急诊留观制度》、《传染病报告制度》、《死亡信息报告管理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制度》

危机管理

树立危机意识,危机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我们必须随时具备危机意识,考虑到各种不确定性与风险,制定种种策略去克服或是降低风险,从而形成一整套有效的危机管理制度和体系。只有做到了这点,当危机来临的时候,才能从容不迫,沉着冷静。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在危机爆发前对危机的预防与控制是最有效率也是最经济的办法。但不幸的是它往往被忽略,而造成这样的原因正是由于危机意识的薄弱,使人们不能居安思危,不能认识和预见到各种不确定与风险的产生。正确理解危机管理,危机永远与机遇并存,危机本身就蕴藏着机遇的成分,最成功的危机管理就是要“将危机转化为获得成功的机遇”。每一次危机既可能是失败的根源,又孕育着成功的种子!发现、拯救、培育,以便收获这个潜在成功的机会,便是危机管理的精髓;而习惯于错误地估计形势,令事态进一步恶化,则是不良危机管理的典型特征。危机带来的是挑战,也是机遇[4]。急诊科工作环境复杂,突发情况多,护理工作难,易存在问题,所以我们要求对全科医护人员进行强化危机意识,重视风险意识教育,提倡敬业爱岗的自律精神,尊重病人的知情权。突破管理的常态假设,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降低医疗风险。

人员培训

随着医学及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优质快速急诊工作的合理要求愈来愈高。我院这些年病床数快速增加,医务人员的编制又受到多种原因的限制,目前急诊科的正常运转仍依赖各临床科室人员,但这些轮转医生专业思想不牢固,不同程度的存在应付急诊的思想,且管理不便。我们已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现有条件下,我科除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各种抢救预案和应急预案外,还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医护人员综合素质,提高急诊急救水平,以适应急诊科发展的需要:

固定医师上岗前必须在三甲医院急诊科进修6月以上。我们在科内进行每月一次急救技术的训练,每周一次急诊医学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求每一位医生轮流主讲,要求要掌握《江西省急诊科建设规范》中所要求的急救技术,并熟练掌握各种抢救程序。

加强对全院青年医生的教育。让他们提高认识,加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与此同时,全院进行急救知识与急救技术的培训如CPR、气管插管等,以提高全员的应急反应能力。我院1年内的住院医生必需轮转急诊科学习2个月,3年以上医生轮流参加急诊科工作,在医生规范化培训中将急诊医学列为考核内容,并要求医生晋升职称当年必须在急诊上班3月。

建立一支技术过硬、反应迅速、训练有素的急诊护理队伍对急诊科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规范诊疗

我科根据《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的标准和要求制定出急性中毒、多发伤的救治、心肺脑肾肝功能衰竭、心肌梗死、溺水、电击伤、休克、上消化道出血等抢救规程,实行程序化抢救。结合急诊科工作特点,制定了各种应急预案如《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让每一位急诊工作人员都知道如何按照规范应对。

学习当前法律法规对病历书写的要求,提高各级医生对急诊门诊病历书写重要性的认识。各级医生必须站在法律的高度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遵循及时、真实、全面、准备、完整的原则,以严谨的态度认真书写急诊病历。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种规范化操作,及护理文书书写。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增加投入,稳定队伍,培养人才,健全制度,严格管理,改进服务,提高急救水平,切实增强急诊科的综合实力,使之更好地为广大群众的健康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并且有效地避免医疗风险和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张兆成.谈中小医院急诊科建设.南京部队医药,2002,4(1):58-59.

2矫向前.综合医院急诊科的建设与管理.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6(7):442-443.

3李瑛.浅谈基层综合性医院急诊科的发展与管理.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5,10

4任绍国.急诊科管理及风险(北京市急救中心,网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