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抗反流术治疗不同类型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腹腔镜下抗反流术治疗不同类型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研究

张萌张建珂

邢台市任县医院外科055151

【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下抗反流术治疗不同类型胃食管反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12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1组、2组、3组,1组患者接受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2组患者接受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3组患者接受Rossetti胃底折叠术治疗。结果:1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2组、3组患者(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2组、3组患者(P<0.05);2组患者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5.0%,低于1组、3组患者的22.5%、20.0%(P<0.05);术后随访三组患者3个月,三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三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1组、3组。结论:三种方法治疗不同类型胃食管反流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Nissen胃底折叠术创伤性最小,Toupet胃底折叠术围术期安全性高,建议临床医师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患者实施治疗。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腹腔镜;抗反流术;临床效果

胃食管反流是我国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类消化内科疾病,发病实质为胃食管腔过度接触胃液所引起的胃黏膜损伤性疾病和胃食管返流症,发病后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胃灼热、反酸、吞咽疼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现阶段,外科手术治疗是我国临床治疗胃食管反流的常用方法,伴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该类疾病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也得到了不断丰富[2]。本次研究对腹腔镜下抗反流术治疗不同类型胃食管反流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现对研究内容进行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外科2016年3月至8月期间收治的120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其中包括4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38例Barrett食管患者、40例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应用抽签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1组、2组、3组。1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2例和18例,平均年龄(42.6±2.5)岁。2组的男女比例为21:19,平均年龄(42.9±2.2)岁。3组的男女比例为23:17,平均年龄(42.1±2.4)岁。使用统计学软件对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基本均衡(P>0.05),可以开展临床研究。本次研究在患者知情和同意的前提下开展。

1.2治疗方法

1组患者接受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以无损伤钳夹住胃底后壁经食管后方拉至食管右侧,以胃底包绕远端食管360°。用非吸收缝线在食管前间断缝合3针,建立2.0~2.5cm宽度的包绕圈,每针应同时穿过食管前壁,以防术后滑脱。2组患者接受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以无损伤钳夹住胃底后壁经食管后方拉至食管右侧,以胃底包绕远端食管270°。用非吸收缝线分别在食管左、右间断缝合3针,将胃后壁固定于食管左、右侧壁上,建立2.0~2.5cm宽度的包绕圈。不使用补片的病人术中还需将两侧折叠的胃底与左、右膈肌分别缝合固定。3组患者接受Rossetti胃底折叠术治疗,治疗方法与1组基本相同,术中需将His角脂肪组织清除干净,无需离断胃短血管,直接建立360°包绕圈。。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观察三组患者的:(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2)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3)术后随访3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4)疾病治疗满意度;(5)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评价标准:应用Visick分级标准进行评价,共分为五个等级,Ⅰ级无临床症状;Ⅱ级为轻微临床症状;Ⅲ级为明显临床症状,影响日常生活,需就诊;Ⅳ级和Ⅴ级具有显著临床症状,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生活质量极为低下。

1.4数据分析处理

由专业数据分析处理人员对研究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统计软件为SPSS19.0,计量资料以±s表示,对各组患者的疗效与年龄、性别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2.结果

2.1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1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2组、3组患者(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2组、3组患者(P<0.05),2组、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s)

注:2组与1组比较χ2=4.496;P=0.033,与3组比较χ2=4.172;P=0.038

2.3三组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

术后随访三组患者3个月,三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2.4三组患者疾病治疗满意度

1组、2组、3组患者的疾病治疗满意度分别为90.0%(36/40)、95.0%(38/40)、92.5%(37/4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

术前1组、2组、3组患者中Visick分级≧Ⅲ级患者的所占比例为72.5%(29/40)、70.0%(28/40)、75.0%(30/4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中Visick分级≧Ⅲ级患者的所占比例为20.0%(8/40),低于1组、3组患者的45.0%(18/40)、47.5%(19/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是现阶段我国临床治疗胃食管反流的主流方法,应用的手术方式包括Nissen胃底折叠术、Toupet胃底折叠术、Rossetti胃底折叠术,近年来,我国临床关于上述三种手术方式的应用效果仍存在争议[3]。为明确胃食管反流的最佳治疗方式,我院对上述三种手术方式治疗不同类型胃食管反流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探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接受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的1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其他两组患者短,术中出血量较其他两组患者少。接受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的2组患者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最低,但随访3个月后三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前三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3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1组和2组患者,三组患者在疾病治疗满意度上存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上述三种方法治疗不同类型胃食管反流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Nissen胃底折叠术的创伤性最小,更利于患者术后康复,Toupet胃底折叠术围术期安全性高,但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与Nissen胃底折叠术比较无明显差异,Rossetti胃底折叠术的围术期及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均处于居中水平,效果确切,建议临床医师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患者实施治疗,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疗效,早日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胡志伟,吴继敏,汪忠镐等.胃食管反流病抗反流术后复发的再次腹腔镜手术治疗[J].中华外科杂志,2016,54(7):498-503.

[2]胡志伟,汪忠镐,吴继敏等.Stretta射频治疗和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相关性严重哮喘的比较研究[J].临床误诊误治,2013,26(7):57-61.

[3]胡志伟,汪忠镐,纪涛等.腹腔镜胃底折叠与食管扩张术治疗儿童胃食管反流病致消化性食管狭窄[J].临床误诊误治,2015,(7):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