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中医不寐)症的中医辨证治疗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失眠(中医不寐)症的中医辨证治疗探讨

杜玉梅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中医医院云南普洱665699)

【摘要】目的:探讨失眠症的中医治疗及临床效果,方法及现状,寻求失眠症中医治疗的最佳方法;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间在我院门诊就诊的确诊为失眠的患者的治疗的情况和资料进行总结和归纳:结果:对66例失眠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因证型对症施治,有效40例(60.6%),效果一般21例(31.82%),无效5例(7.58%),治疗有效率达到92.42%;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失眠症,根据患者不同的症型通过辨证论治和配伍使用进行对症下药,以调整脏腑气血阴阳平衡,从根本上对机体进行调节达到痊愈的目的,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起到更为明显且迅速的改善作用,不引起药物依赖及医源性疾患,明显减少抑郁情况的产生,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中医不寐;中医辨证论治;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5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7-0133-02

我们知道,睡眠与健康息息相关,而睡眠障碍往往引起人体免疫力低下、精神烦躁、焦虑不安、记忆力下降,同时还容易引发高血压、神经衰弱、心脑血管意外以及心理疾患等,甚至造成猝死。睡眠障碍造成了相当一部分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1],在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心理压力日趋加重的环境下,失眠常常妨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为了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对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间在我院门诊就诊确诊为失眠症的患者,根据病因证型对症施治,临床效果满意,现汇报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66例患者均为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间在我院门诊就诊的确诊为失眠的患者,男40例,女26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1.5岁,患病时间由0.5~7年不等,平均患病时间为4.5年,主要临床表现为睡眠不足、睡眠质量低下、无法入睡等,且伴不同程度的记忆力下降、消化功能减退、皮肤较干燥、部分出现血压偏高等现象。全部病例均未合并其他严重的内外科疾病。

1.2方法

1.2.1一般治疗保持乐观、良好心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适度进行锻炼,经常参加户外活动,以放松心情,有利于恢复;

1.2.2中医方药治疗

(1)天王补心丹(大蜜丸):适用于心血亏耗,虚火内动证型。方药组成:酸枣仁12g,柏子仁10g,当归10g,天冬9g,麦冬10g,生地15g,人参10g,丹参9g,玄参10g,茯苓12g,五味子8g,远志9g,桔梗8g。用法:口服,1天2次,1次1丸,每天竹叶10g煎汤空腹服用,疗程1个月;(2)润燥交心汤:适用于肝郁化火伤阴证型。方药组成:白芍12g,当归12g,熟地12g,玄参12,柴胡8g,菖蒲8。煎服方法:上方冷水浸泡30分钟后,煎煮沸腾10~15分钟,每日1剂,水煎2次,合并煎液500ml,一日3次口服,疗程1个月;(3)温胆汤加半夏秫米汤:适用于胆郁痰扰证型。方药组成:白芍12g,当归12g,熟地12g,玄参12,柴胡8g,菖蒲8,法半夏15g,秫米30g(高粱米,可用薏仁米替代)。煎服方法:上方开水浸泡30分钟后,煎煮沸腾10~15分钟,每日1剂,水煎2次,合并煎液500ml,一日3次口服,疗程1个月。

1.2.3疗效判定依据《使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将治疗效果分为有效、一般和无效三个等级,停药后一周进行判定。有效:每晚的睡眠时间>6个小时,且睡眠质量良好,无中途醒来的情况;一般:每晚的睡眠时间在4~6小时之间,且睡眠质量良好,彻夜不眠及难以入眠的情况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有偶尔中途醒来的情况;无效:失眠情况未消失,甚至加重。

2.结果

对66例失眠患者,我们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因证型对症施治,有效40例(60.6%),效果一般21例(31.82%),无效5例(7.58%),治疗有效率达到92.42%。

3.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失眠的发病率也在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失眠轻则引起人体免疫力低下、精神烦躁、焦虑不安、记忆力下降,严重者甚至造成猝死。西医大多采用具有镇定催眠效果的药物对失眠进行治疗,虽然规范用药可以起到迅速作用,但连续服用则会产生药物依赖性,突然停药会发生严重的戒断反应。

中医认为失眠的主要原因在于自身的情绪控制、饮食规律以及心虚胆怯等方面,所以中医认为发病部位主要是心、肝等脏器,进而引发内脏功能失调、身体阴阳失调。中医治疗主要通过辨证论治和配伍使用,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对症下药,以调整脏腑气血阴阳平衡,从根本上对机体进行调节达到痊愈的目的。如对心血亏耗,虚火内动证型,多因为焦虑,忧思过度耗伤心血,扰动心火,烦热干渴,心悸、怔忡不寐,给予天王补心丹治疗以滋阴清热,养心安神;对肝郁化火伤阴证型者,系忧思恼怒,终日困倦,忧愁压抑之人日久气郁,气郁者肝气不舒,耗动肝血所致,治疗上多用润燥交心汤,达到补肝血之燥,益肾水之枯的功效;而对胆郁痰扰证型患者,多起于劳心思虑,往往生痰聚饮,饮聚于胆,则胆寒肝热,故魂不归肝而不得卧,治疗多用温胆汤加半夏秫米汤,达到理气化痰的作用。对66例失眠患者,我们根据病因证型对症施治,治疗有效率达到92.42%,治疗效果显著,达到预期的目的。

另外,失眠治疗除用药物之外,还需注意病人的精神因素,劝其解除烦恼,消除思想顾虑,避免情绪激动,每天应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都是防治不寐的有效方法[2]。

综上所述,对于失眠症的治疗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因人而异,辨证施治,综合治疗。本文在阐述失眠症中医发病原因基础上,分析了中医治疗失眠症的原则,着重介绍了天王补心丹、润燥交心汤及温胆汤加半夏秫米汤等中药方,通过调整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功能,明显改善睡眠状况,且不引起药物依赖及医源性疾患,为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参考文献】

[1]崔英海.中医治疗失眠症研究[J].现代中医中药,2006,(35):345-346.

[2]孙志慧,吴明华.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J].北京医药,2000,(01):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