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临床价值分析

/ 2

类风湿性关节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临床价值分析

肖伟丁敬韬任翔李丽华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湖南常德415000

【摘要】目的探究探析类风湿性关节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4月-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8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8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员外周血中的IL-1β、TNF-α、IL-2、IL-6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TNF-α含量为(412.02±57.25)pg/ml、IL-1β含量为(83.01±18.24)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正常人员(P<0.05);而实验组的IL-2含量为(10.64±4.26)pg/ml、IL-6含量为(8.61±3.54)pg/ml,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及早测定类风湿关节炎病患的血清IL-1β、TNF-α含量,可较好的指导临床治疗活动,具备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临床价值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类自身免疫疾病,腕关节、手指小关节侵蚀性关节炎为其主要病理表现,关节晨僵、关节疼痛和关节畸形为其主要临床表现[1]。关节滑膜慢性炎症和血管翳均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一种重要病理改变,持续性的关节软骨破坏和骨损伤均可引起关节畸形[2]。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患体内炎性因子水平会明显升高,这些炎性因子被活化后会导致关节滑膜损伤,加速病患的疾病进展。本研究分析了类风湿性关节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临床价值,所得结果较理想,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2017年2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89例患者为实验组,选取同期的85例健康人员为对照。实验组男32例,女57例,年龄为21-71岁,平均年龄为(46.1±17.6)岁;对照组男30例,女55例,年龄为22-71岁,平均年龄为(47.3±18.2)岁。实验组和对照组人员的年龄、性别之间基本无差别,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参照中华医学会所制订标准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3,4];(2)所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且自愿参与本组研究;(3)未用抗风湿药物或者免疫抑制剂。排除标准:(1)严重心肝肾慢性器官疾病者;(2)精神异常且无法配合本组研究者;(3)恶性肿瘤、孕妇等。

1.2方法

细胞因子测定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试剂盒选择法国Diaclone公司生产的IL-6、IL-2、TNF-α、IL-1β等炎性因子ELISA试剂盒。检测过程根据试剂盒的说明书进行操作。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处理数据,用()表示计数资料,对组间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检验水平是α=0.05,以P<0.05表示数据间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受检人员的炎性因子水平

由表1可知,实验组患者的TNF-α、IL-1β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人员的IL-2、IL-6水平之间差异不显著,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比较两组受检人员的炎性因子水平()

3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初期的病理改变是内皮细胞活化及滑膜增生,从而发生失控性炎症、骨组织及软骨的不可逆损伤,进而引发全身性的多器官并发症,我国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的发病率高达0.36%,致残率也一直较高,早期诊治是预防该病的关键[3]。

临床上通常借助测定血沉、C-反应蛋白含量高低及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等指标评估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活性性,但是C-反应蛋白和血沉的特异性较低,其临床表现极易受到患者的主观情绪影响,准确性相对较差。所以,上述指标无法准确地反应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活动状况,因而,很多研究人员都在积极地研究,以寻找客观的评价标准,诸多研究证实,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患的多种炎性因子含量均有所升高,它们的高表达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可能存在相关性[4]。

TNF-α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中的重要促炎性细胞因子,参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致病机制:例如诱导细胞因子、激活内皮细胞、破坏骨细胞等,由此引发持续性的炎症反应。TNF-α可以持续激活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患的成纤维样滑膜细胞,致使细胞的微环境发生改变,促使血管生成,从而有助于滑膜增生,导致骨与软骨发生渐进性破坏。TNF-α促使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发病的主要机制为:(1)可促使血管内皮和白细胞行粘附性渗透引发局部炎症;(2)诱导成纤维细胞核软骨细胞分泌地诺前列酮,使得胶原降解和软骨损害,并促使纤维母细胞增生,进而抑制机体合成骨胶原;(3)促进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核滑膜因子的分泌,从而促进机体产生血管翳。

本组研究探析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炎性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提示我们,相较于对照组健康人员,实验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体内的IL-1β、TNF-α含量均显著升高,这些炎性因子可能是引发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的重要因素。相关研究显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如果发生病变,其局部也浸润较多炎性细胞,而炎性因子则由那些炎性细胞所分泌,蛋白酶和破骨细胞的活性均被激活,最后会引发关节滑膜炎症反应、破坏关节软骨[5,6]。

总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的病理改变中,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非常关键,早期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炎性细胞因子在病情评估和疾病治疗预后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刘肃,张鑫,王春生.类风湿性关节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临床意义分析[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1-10.

[2]石磊,牛红青,杨艳,刘玉芳,曹建平,段亚男,李小峰,温鸿雁.心血管标志物及血清炎性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中高血压发病相关性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06):869-873.

[3]杨宇溪,潘宝龙,冯磊,潘丽,吴英松.凝血及炎性因子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并发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05):602-604.

[4]邓媛,龚琼瑶,黄海燕,彭勇,陈勇,李明才.IL-1β、IL-1RA、IL-33在胶原诱导关节炎的表达以及RNA干扰抑制HIF-1α对其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17,29(02):208-209+282.

[5]苏江,朱静,程佳,陈栖栖,龙丽.不同时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09):2252-2254.

[6]李云春,钟利,王悦,方忠俊,丁柳美,苏启柱.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及相关炎性因子与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J].检验医学,2017,32(04):304-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