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抓伤病员管理教育的措施

/ 1

医疗机构抓伤病员管理教育的措施

张志文王建兴

张志文王建兴(广西凭祥75482部队广西凭祥532600)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6-0246-02

伤病员是一个特殊群体,是医疗机构服务的对象。伤病员管理教育,是医疗机构必须重视的问题。关系到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利于促进伤病员康复。近年来,我们对伤病员管理教育进行了一些尝试,总结出以下措施:

1征求伤病残人员的意见,满足其提出的合理要求

部分伤病残人员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尊重,很容易产生悲观失望、恐惧、自私敌意、忧郁焦虑等心理,所以对涉及到伤病残人员利益的事必须尽快尽好尽早的予以解决。如评残、治疗、联系工作等与伤病残人员利益相关的事情。一方面动员他们进行积极的治疗,另一方面替他们申报评残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此,可以缓解病情,从身体、心理上减轻他们的痛苦。

2了解伤病残人员情况,帮助其确立和巩固豁达的人生态度

有些伤病员因伤病残到医疗机构休养,他们可能出现悲观失望、沉默寡言、整天忧郁不乐的情况。为此,我们应从伤病员身上作文章,单位领导要像父母一样开导他们,医务人员要像兄弟般关心他们,促其正确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长处,如:工作认真负责,文化程度较高等。宣传国家给予伤病残人员的优惠政策,给他们讲保尔柯察金、高玉宝、吴运铎、张海迪等身残志坚、奋力拼搏的种种事迹,使他们认识到人要面对现实,完善自我,向死而生,只要活着就有无限的机会和可能。

3欣赏信任伤病员,增强其自信心

自卑心理是伤病残人员普遍存在的心理,总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常担心周围的人瞧不起,成天生活在一种强迫怀疑、自卑恐惧的心境中。这就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对待他们,替他们找出自身的优点,肯定他们的成绩,相信他们的能力,使伤病残人员能尽快找回自我,增强自信心,从而减轻或消除心理障碍,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生活工作中去。

4纠正伤病残人员不良习气,帮助其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生活失常、饮食失节能引起节能引起各种疾病,伤病残人员由于生理和心理缺陷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再加上各种心态的影响,许多伤病残人员都养成了不良生活习惯,有的靠抽烟解闷,有的靠喝酒消愁,不注重锻炼、娱乐,饮食失节、饥饱失常、起居无度。为此,我们根据实际情况,依据劳逸结合、注重锻炼、适当娱乐、合理饮食、正常起居原则耐心教育、合理建议、细心帮助,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医务人员不歧视他们,在进行药物治疗时,给予心理上的关注,行为上的感化。单位领导经常找他们谈心、拉家常,并安排医务人员督促他们服药、洗澡、刷牙等,指导整理内务,每天派出一名骨干跟随他们以防过激行为的发生。平时利用交班时间,教育医务人员多和他们交友,不随便开玩笑,生活上多关心他们,使其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有益于缓解病情。

5帮助伤病残人员调适不良情绪,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

伤病残人员到医疗机构就诊,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他们一起分析病情,讲清康复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强调心理调适的重要性,并利用板报、书籍、交谈等方式帮助他们了解掌握医学、心理学知识,并教给他们调适情绪的一些基本方法,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使其快乐大度地生活。在医疗过程我们常提一些问题检验伤病残人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如“当领导或同事委屈你时,你应怎么办”、“第一天上班就被告知下岗时怎么办”等。通过经常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伤病员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调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