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自我护理指导

/ 1

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自我护理指导

谢丽欣

谢丽欣(广西柳州市中医院肾内科广西柳州545001)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6-0195-02

慢性肾衰发展到尿毒症期,通过规律透析,对症治疗,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后,即可出院进行门诊规律透析。本血透室70-80%为家庭病床门诊维持性血透患者。为了加强对家庭病床门诊患者的管理,我们对本室维持性透析1年以上病人进行自我护理知识调查,发现存在问题较多,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理,需加强自我护理知识指导。

1临床资料

53例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18例,年龄23-73岁,透析时间最长13年。完全能够自理44例,仅能部分自理9例。家中没有必须医疗用具27例,只有部分医疗用具26例。发生内瘘阻塞12例,内瘘阻塞1-2次6例,内瘘部位皮肤感染15例。干体重的意义不清楚17例,不懂饮食管理方法37例。并发高血压42例,透析出现低血压42例,3例发生摔伤。尿毒症皮肤瘙痒25例。

2自我护理指导

2.1家庭必备医疗器具血压计一个,腋温表一支,酒精、碘酒、无菌棉球或棉签,体重秤,有刻度口杯,有刻度小便器。

2.2内瘘自我护理内瘘侧肢体不能测血压,不提重物,不受重压,内有衣袖不可过紧,不在内瘘部位戴手表、手镯等。透析后穿刺点的血痂禁止强行剥脱,并保持清洁干燥。有瘙痒症或碘酒/酒精过敏的患者,严禁搔抓内瘘部位皮肤,皮肤如有水泡/皮疹或感染,应寻求医生帮助。每日自行检查内瘘2-4次,能触摸到内瘘部位血管震颤,说明内瘘通畅,震颤消失,可能为内瘘阻塞,应尽快找医生处理。特别在透析当天应加强内瘘的自我检查,因反复穿刺/透析后压迫不当、透析后低血压为导致内瘘阻塞的主要原因。

2.3及时修正干体重干体重也称目的体重或理想体重,是指在体液正常状态下的体重,即在透析后不存在水潴留,也不存在脱水状态时的体重。患者应了解干体重的意义,并与医护人员协商及时修正自己的干体重。季节变换时,增减衣服后,均需准确计算体重。除此之外,还需每日监测体重1-2次,透析间期体重不超过原体重的5%为宜。如果出现周围组织明显水肿,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表明体液潴留过多,需立即透析清除水分,拖延则可能导致心衰。

2.4饮食管理

2.4.1饮食原则蛋白质每日1-1.2g/kg干体重,以乳类为主,辅以肉类和蛋类,透析不充分的状态下尽量少吃植物蛋白,减少米面,其余能量由糖来供给。糖与蛋白质以8-10:1为宜。总热量:每日30-35千卡/kg干体重。食盐:3-4g/d。

2.4.2其他(1)如若感到饥饿,可加食麦淀粉食品(去掉植物蛋白);(2)血钾增高易引起心脏骤停。血磷不易从血透中除去,血磷升高,反馈引起血钙降低,长期低血钙易导致肾性骨病。因此不宜多吃含钾、磷高的食物。

2.4.3饮水少尿或无尿者食物含水量1000ml/d,加饮料水200ml/d。如尿量在500ml/d以上,食物含水量1000ml/d,加饮料水400ml/d。

3控制高血压

3.1高血压类型维持性血透患者的高血压简单分两种:(1)容量依赖型高血压,特点是随着水潴留增多,血压逐渐增高,通过严格控制水、盐的摄入,多数患者血压能够维持正常。(2)肾素依赖型高血压,特点是透析中随着超滤不断增加,血压不断增高,多数患者需用用降压药物。

3.2观察血压患者应学会测量、观察血压。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的血压是有波动的,这种波动受心理活动、环境因素、心理状态、劳动强度的影响。因此测血压应在安静15min后进行。每日测量3-6次,并作记录,寻找规律,在血压增高前半小时服用降压药物,服药后半小时测血压,血压下降过快,应减少服药剂量,下降过慢需增加服药剂量。将收缩压控制在小于18.6kPa,舒张压小于12kPa,不论有无头痛、头晕等自觉症状,舒张压超过13.3kPa时即应用降压药物。降压药物种类较多,患者须向医生了解自己所服用药物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并向医生反映疗效,以便及进调整用药剂量及变更用药。

4透析后低血压

透析中超滤过多、透析后起床过猛,均易出现低血压。表现为头晕、眩晕、视物模糊、眼前黑蒙,还可出现无力、恶心、站立不稳、面色苍白、出冷汗等。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应平卧,饮50%葡萄糖50-100ml(糖尿病者除外),多数患者血压可回升至正常水平。年老体弱、超滤超过期的患者透析结束后应慢慢变换体位,先坐起双下肢下垂于床边几分钟,再站立几分钟,无不适再离床,可有效预防透后低血压的发生。

5皮肤瘙痒

皮肤瘙痒是尿毒症的常见症状之一,多属于神经性瘙痒,可能与尿毒症毒素有关。涂擦外用药,效果不佳。增加透析次数或不增加次数而延长透析时间可使症状减轻或消失。如出现皮疹、水泡,可能存在其他过敏因素,需请皮肤科医生诊治。

加强尿毒症患者的自我护理知识与技巧教育是医护人员的责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赖于患者及家庭的积极配合。患者的家庭及单位除了经济上支持、生活上的关心之外,还要给他们机会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既能减轻残疾感,也可增加经济收入,从而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