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标本对血常规检验各项指标的影响及分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溶血标本对血常规检验各项指标的影响及分折

吴绪新

(合浦县红十字会医院广西合浦536100)

【摘要】目的:探究溶血标本对血常规检验各项指标造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100例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抽取10ml空腹静脉血,分别装入两个试管中,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分别予以常规血液检验和人工溶血,观察并比较两组的血常规检验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的血常规检验结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溶血标本对血常规检验各项指标有着较大影响,因此要避免血常规检验中的溶血情况。

【关键词】溶血标本;血常规检验;指标;影响

【中图分类号】R44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1-0335-02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中诊断疾病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包括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等项目,在血液采集过程中,由于各个方面的因素,很可能发生标本溶血情况[1]。据观察,溶血标本对血常规检验的各项指标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病情的正确诊断不利,因此,需要对溶血情况进行有效预防。我院为此进行了下列研究,以探讨溶血标本对血常规检验指标的影响,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100例,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龄为26~51岁,平均年龄为43.26±3.17岁。抽取10ml空腹静脉血,将标本分别装入两个试管,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1.2方法

所有标本均采用日本希森美康XS-500i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观察组进行常规血液检查,在充分抗凝之后未出现黄疸和溶血现象,在两小时之内完成各项检测;对照组进行人工溶血:在30℃低温下储存半个小时之后将其取出,用水浴箱将标本迅速解冻,溶血之后检测血红蛋白,若血红蛋白浓度在3g/L以上则为溶血成功[2],然后再进行其它血常规指标的检测。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标本的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重要的基础实验室检查项目,对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血常规标本的采集、保存和运送的过程中,由于人为以及外界的因素,血液标本的质量会有所改变。经研究发现,标本产生溶血的原因主要是采血人员的操作不规范以及患者的自身因素,因此在临床上要加以重视。在血液检验过程中,检查人员自身的因素主要是在检测前服用了会造成溶血的药物,或是本身患有恶性疾病。而血液检验人员的因素主要是在抽血时方法不规范,对抽血困难的患者抽血量过多或者过少,静脉采血不能一针见血,末梢采血不能深刺,挤压手指力度过大;标本放置过久,出现凝块,采集完标本之后操作、保存或者是运输不当而导致溶血[3]。如果血液标本储存环境温度过高,或者是在运输中发生剧烈的震荡,血液标本与表面活性剂接触等,都会引起溶血现象。在血液标本出现溶血情况后,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均会有对血常规检测结果产生影响的物质释放并进入到血清中,从而对检测的结果产生干扰。比如在发生溶血现象后,标本中的红细胞会被破坏,使得检测出的红细胞减少,被破坏的红细胞碎片体积比完整红细胞的体积要明显减小。当被破坏的红细胞大碎片在血细胞分析仪中被计入到红细胞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会明显上升。标本溶血之后经仪器检测,红细胞碎片被识别成为血小板,这是因为红细胞体积平均为80到100fL,血小板平均为9到13fL,红细胞破碎之后接近血小板的体积,因此仪器会将红细胞识别为血小板,使得检测出的血小板计数显著增加,而红细胞计数减少,比积下降,造成误诊[4]。

经过本次研究可发现,对两组未溶血标本和经人工溶血标本的血常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标本在溶血之后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计数升高,红细胞计数减少,白细胞计数升高,血小板分布宽度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升高,与上述结论相符。虽然血常规检测操作简单,但是操作不当的话很容易出现溶血现象,影响最终的检测结果,因此采血人员需要注意操作的规范,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在采血之前不能使用酒精来进行消毒,因为酒精会诱发溶血;使用的采血器材一定要保证清洁和干燥;在静脉采血时要按照规范进行操作,要一针见血,末梢采血避免过度挤压;采血结束时缓慢地放松止血,针头靠近试管壁可防止血液受到试管冲击而诱发溶血;在采集完标本之后要混匀,使用一次性真空抽血管使血液充分抗凝;避免标本长时间放置,做好密封保存,防止消毒液进入到标本中;在标本混匀时注意控制力度;若发生溶血现象,要重新采集血液标本;在处理稀释模式计数时,不能用力敲打试管,以保证血液标本的质量,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避免误诊[5]。综上,在血常规检验中,要尽量避免标本溶血,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的数据。

【参考文献】

[1]李涛.溶血标本对血常规检验各项指标的影响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2):172.

[2]卫克生.溶血标本对血常规检验各项指标的影响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2):1668-1669.

[3]韦宏文,王延峰.溶血对血常规检查的影响分析及预防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8):140.

[4]刘建国.新型溶血素对血常规指标检测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2):90-92.

[5]徐培光.新型溶血素和传统溶血素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对照[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15):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