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节日的中国化——以圣诞节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西方节日的中国化——以圣诞节为例

戚银燕张丽丽

(中国计量大学,浙江省杭州市310018)

1.引言

在经济大潮的带动下,中国与世界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跨文化传播使中国文化逐步走向世界,同时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形态进入国门,“洋节”就是其中引人注目的一种。本文以“圣诞节”为例,通过社会调查和对比研究的方法分析西方节日在中国流行的原因及影响,从而帮助我们更加客观地选择和吸收西方节日文化,促进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2.圣诞节的中国化

圣诞节在中国的盛行,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对于商家来说,无疑是他们的摇钱树,因此,圣诞节在当代社会越来越火热,且已在中国流行开来并不断扩张,“圣诞热”也逐步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2.1圣诞节流行的原因

圣诞节为何在中国大受欢迎,带着这样的疑问,通过随机采访,杭州街头的50名路人给出了他们的观点,总结出以下几大原因:

2.2.1开放的国际环境

事实上,“圣诞节”早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就以宗教身份在小范围内传播发展,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圣诞节以非宗教身份在全国大范围扩张。可见,开放的国际环境为圣诞节的传播创造了有利契机,中国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也为圣诞节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2.2.2媒体宣传与商家刺激

有路人表示,每当圣诞节来临,网上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新闻,商店也会开始装扮,圣诞节的氛围很浓。此外,也有路人表示他们很喜欢看美剧,其中就有很多与“圣诞节”相关的电影,吸引着他们的眼球。不得不承认“圣诞节”已逐渐成为了一个商业节日,不少商家使出浑身解数刺激人们消费,这对“圣诞节”的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2.3“圣诞节”自身魅力

在采访过程中,有一名路人手上拿着一杯星巴克,是今年推出的圣诞星杯。说起星巴克的圣诞杯,至今已有20年历史,每一年都有新包装。如此精巧的创意设计正是“圣诞节”的魅力所在。“圣诞节”以玩乐为主题,为人们提供释放压力的机会,庆祝形式时尚多样,满足当代人对新鲜事物的渴望。

2.2.4追逐时尚的心理

有41名路人不约而同的认为过“圣诞节”这一行为很“潮”。“时尚行为既是一种群众行为,又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时尚可由社会各阶层或群体横向扩散,因而新鲜时尚的“圣诞节”正符合人们追求时尚的心理,自然会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

3.西方节日中国化原因

综合来看,西方节日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快速传播,原因是多方面的。本章从全球化的影响、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媒体宣传与商家炒作、西方节日本身具有的时代特性四个方面分别予以总结。

3.1全球化浪潮的影响

“全球化”浪潮汹涌而至,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作为民族文化重要载体的传统节日,必然在多元文化中相互融合、相互碰撞。同时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西方节日在当代中国的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平台、通道和技术。

3.2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我们中华民族具有博大的胸怀。例如丝绸之路就起于中国;佛教在中国没有遭到排斥,反而在中华大地开花结果;基督教文化进一步传入中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这些事实都足以证明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因此西方节日才有机会盛行中国。

3.3媒体宣传与商家炒作

互联网已经成为各种文化交流的新平台。西方国家借助先进技术,通过互联网为主的各种媒体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输出。商家在节日来临之际“大张旗鼓”,诱导人们的消费欲望。在商家的炒作下,人们狂热地追逐西方洋节。

3.4西方节日具有的时代特性

总体来说,西方节日注重人性化的情感诉求,中国人庆祝节日基本上是以家庭为单位的集体庆祝,而西方很多是个人为单位的集体庆祝,它更多强调的是爱、自由、快乐,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与中国传统节日的严肃相比起来,西方节日更加轻松有趣,丰富了人们单调的生活,符合年轻人追逐享乐,刺激的心理特点。

4.西方节日文化的传播对我国社会的影响

4.1繁荣中国节日文化

西方节日传入中国后节日内容变得更加广泛,节日形式更加丰富。由于缺乏时代气息的传统节日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年轻人的需求,因此那些风格现代的西方节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其不足,丰富和繁荣中国节日文化。

4.2刺激群众消费

西方洋节在明显具有消费社会特征中国的盛行无形中给国人提供了一个消费的大好时机。商家大肆宣传,人们疯狂购物、吃喝、玩乐。西方节日对中国商业的繁荣所作出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

4.3冲击中国传统文化

有民俗学家甚至认为热衷于过西方节日“将会导致中华民族对自己的文化失去自信和自尊”。过西方节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传统节日的认同,进而影响民族文化的传承。人们不再以传统的、充满温情的方式庆祝蕴含着浓厚民俗文化的传统节日,而是以西方化的、充满物欲的方式来庆祝,并且国人过西方节日只注重形式,缺乏节日文化本身的追求,这对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人们来说,不利于正确节日文化观念的树立。其次,还会影响他们的消费观,年轻人容易产生追求时尚、沉溺于高消费的消费欲望,阻碍了年轻人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歪曲了他们的价值观。

结论

目前很多人意识到“洋节热”这一现象的严重性,笔者觉得全球化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我们应该采取“疏导”的方式,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节日观,在繁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同时不至于违背世界文化潮流。同时可以从青少年这一具有代表性的群体抓起,在学校创设中国传统文化课,或者在学校大力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节日期间组织节日活动,引起学生的重视。新闻媒体也应该加大对传统节日的宣传力度,培养人们对传统节日的好感,在适当吸取西方节日文化精华的同时,也不迷失自我,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杨天瑜.“洋节”在中国出现的原因解读[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04).

[2]刘丹.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的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14.

[3]孔海萍.当前我国大学生过西方节日的调查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

[4]刘军.洋节现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

[5]陈科峰.西方节日的文化底蕴与跨文化交际[J].成都大学学报,2005(04).

[6]盛捷.圣诞节在中国当代社会的接受与影响[D].湖北工业大学,2012.

作者简介:戚银燕(1995.05-),女,浙江绍兴人,学历:本科,研究方向:跨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