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护理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2-12
/ 2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护理探讨

林莉莉赵丹

林莉莉赵丹

(解放军第187医院护理部海南海口571159)【摘要】目的:探讨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行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30例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全部患者手术均成功安装固定,其中3例在术后出现电极脱位。结论:合理的护理干预对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至关重要。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014-01

1资料与方法

选择自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30例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40-82岁,平均63岁;临床诊断15例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5例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为三分支阻滞,5例为心肌梗死后缓慢型心律失常。植入VVI1例,DDD29例;术后平均8天出院,上述症状消失,心电图检查提示起搏心律,频率60-80次/分(设定频率)。

2结果

30例手术均成功安装固定,其中3例在术后出现电极脱位,其余未发生手术并发症。病人心理适应状态良好。

3护理措施

3.1术前护理

3.1.1一般术前护理:①术前6h禁食水。②备皮范围上及下颌,下及肋缘,内至胸部正中线,外腋中线及双侧腹股沟、会阴部。③做抗生素过敏试验。④描记十二导联心电图,协助医师做好各项检查,排除起搏器植入术的禁忌证,如出血倾向、全身感染等。⑤术前2d开始练习床上大小便,遵医嘱于左下肢输液,并应用安定或苯巴比妥。

3.1.2心理护理:由于病人缺乏起搏器方面的知识,除了对病人进行知识教育外,着重讲解起搏器治疗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的意义、手术的方法、过程、术中可能发生的情况,使其了解术中如何配合及术后早期的体位、活动方式等,并适时介绍一些已成功植入该类起搏器病人的实例,使其消除或减轻焦虑心理,增强信心,提高手术的适应性及配合能力。

3.2术中护理

3.2.1起搏器植入前首先建立好静脉通道,协助医生连接好各种监测仪器,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器械,随时准备紧急救治。术中严密观察病情,随时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和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1]。

3.2.2起搏器植入过程中关注起搏器植入后的心电图变化,配合医生和技师做好参数的测定和植入工作,密切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3.3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3.3.1防电极脱位:嘱咐病人术后要微左侧卧位或仰卧位1周,并嘱病人埋植起搏器侧上肢不要过度外展或上举,放便器或更换床单时后保持病人原来的体位,动作要轻柔,以防电极脱位。

3.3.2出血与感染:囊袋感染、出血是安置起搏器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囊袋出血多与术中止血不善、组织损伤严重、没有消灭死腔有关。本组出现1例,术后4天发现囊袋肿胀,及时给予穿刺抽液,沙袋压迫6小时,1周后血肿吸收。为了预防感染和出血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1)术前及术中必须严格消毒;(2)术中严密无菌操作,止血彻底;(3)术后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按时换药,密切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4)术后3天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静脉输液。

3.3.3起搏器综合征:由于单腔起搏器vvi方式为心室起搏器,它为心动过缓病人(如窦房结功能低下,房室传导阻滞)提供了可靠的心室率,但部分病人可产生房室分离,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如心悸、头晕、头胀、易疲劳,活动耐力下降,血管波动等不适,但起博器功能正常,即所谓的其博器综合症[2]。术后护士应仔细观察,认真听取病人倾诉,及时发现问题,通知医师。一般通过调整起博器工作状况及适当药物治疗,症状可缓解。如果情况许可,术前可建议患者安置双腔起搏器,从而避免起搏器综合征的发生。

3.4健康指导:对起搏器术后患者来说,起搏器将作为保障他们生命的一部分而与之终身相随,所以对起搏器术后患者进行必要的自我护理指导,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援助是十分必要的。对患者的自我护理指导要从多方面全过程着手,指导的内容应包括运动饮食指导、自我监测指导、随访指导及日常生活中的注意点等。①指导患者进行起搏器的自我监护,教会患者测脉搏的方法,发现脉搏短绌或脉搏次数比起搏器设定的次数每分钟低于5次,并伴有胸闷、心悸、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去医院检查。②了解患者居住环境有无电磁场干扰,如永久性磁铁、雷达、电疗机、电按摩器、电吹风等,以上设施均能干扰起搏器的正常脉冲,应注意避开。在乘坐汽车、电车、飞机时,不要贴近发动机部位,但要告诉患者下列电器可照常使用:电视机、收音机、洗衣机、微波炉、电饭煲、电冰箱、吸尘器、电动剃须刀等,使用手机时应距离心脏起搏器25cm以外。

4护理体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均年龄寿命延长,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越来越多。患者常会出现心悸、晕厥、心律快慢,经药疗后效果不佳。目前,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作为治疗的主要手段,主要是由于人工心脏起搏器发放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收缩[3],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不受年龄限制,手术时间短,费用不高,很多患者可以接受。出院后,一定要让患者学会自测脉率,出现心悸、胸闷等不适,立即就诊。定期随诊,以确保起博器正常工作,恢复工作,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生命。

参考文献

[1]周玲.12例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整体护理[J].现代护理,2001,7(1):61

[2]王方正.临床心律失常学电生理和治疗(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957

[3]方祖禅,江洪.埋置心脏起搏器及抗心律失常器指南[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3,17(5):332

作者简介:林莉莉(1975.12-),女,汉族,海南文昌人,本科学历,主管护师,现任解放军第一八七医院护理部助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