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思品教学的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8-12-22
/ 2

浅淡思品教学的创新

冯守琴

浅淡思品教学的创新

冯守琴(通辽市扎鲁特旗巨日合中心校,内蒙古扎鲁特旗,029100)

摘要: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教学在变,教学内容岂能不变?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更好的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思品教学;改革;创新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对手中的课本要创造性的使用,既善于利用课本,又敢跳出课本。更新教育观念,做开放型的教师。

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的最主要的阵地。它主要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和法纪教育。也因为它教育任务的特殊性和主要性,我们思品课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老师的说教课。以往的思想品德课多是老师在上面苦口婆心,义正严辞的讲,而学生却无动无衷,甚至无聊的听,或按“复习、提问、讲授、巩固、布置作业”的模式进行教学,使许多学生不喜欢老师所教的东西,缺乏学习的兴趣,更谈不上思维的能动性和学习的主动性,一节课下来,连最基本的道德常识都没有及时的灌输进学生的大脑里,我们岂能相信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有良好的道德行为出现呢?因此,我欣赏课改中“灯芯和煤油”的比喻。它从某种程度上教师更依赖于学生。现代解释学也认为,人们的思维和行为的模式正由“主客模式”向“互主体模式”的转变。

教学相长,学生是老师,向“学生学习”是一种时代的新理念。打破教师万能,唯我独尊的观念,容纳不同意见,尊重并强调学生的个性。教学过程中,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发现,探索在内的获得知识的全过程,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应该扮演好欣赏者,主持人,学习者的角色去为学生服务。卢梭曾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所教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思品课在进行改革。以书本为本,又要超越书本的内容,扩大知识范围,把思想品德课延伸开去,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活动联系起来,以课本故事为基础,延展开去,与学生学习生活接轨,有序有效的开展德育工作。

一、对教材的筛选和对教学设计的创新

一般我们总是按部就班,按课本上所写的内容讲下去,其实是不科学的,我们要对教材进行筛选,更改,将更有利于学生品德的养成。当然,这种筛选,更改必须符合大纲,不脱离原教材的宗旨为原则。

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实质上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而问题的产生的多种方式有利于思维的活化,满足学生的自主意识。如学习了一篇课文后,教师可以这样提问:你觉得课文主要是围绕一个什么问题来写的?或让学生将文中看不懂,不理解的内容找出来。同时在提问过程中注意要有具体性,明确性,和谐性,适宜性,启示性,趣味性……

二、对教学过程的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求变”特别对活泼儿童思维品质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师在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中,勿忘时时求变。所以在一节课中,教师要身兼数职,当学生活动时,教师是导演;当学生滔滔不绝时,教师是学生;当需要激发学生情感时,教师是遇难者;当学生讨论问题遇阻时,教师又是个引路人。教师在课堂上有时需要煸情,有时需要鼓动,有时需要调控。同时,教师要有意识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堂上不断调整自己的语言,语调,语速,表情的变化。可以随着教学内容时而高兴,时而激愤,时而悲伤,时而消沉,时而激昂,同时还可“眉目传情”。当学生讨论问题提出自己独特见解时,可微笑向他频频点头,以传递赞许之情;当学生回答问题胆怯时,投去安慰的目光,并伴随“没关系,别紧张,你会说好的“等鼓励性的语言,以传递对学生信任之情;当学生谈别人不懂的问题时,可作满腹诧异之态,以传递疑惑之情,使学生对问题作进一步阐述。不仅如此,还要尽量使语言风趣幽默。如我在教《做个诚实的人》这一课时,当恩格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向朋友写信道歉,并向鸭嘴兽道歉,这时我模仿鸭嘴兽说:“下次不要把我弄错了,如你所说,把我祖先种类都更改了”。一句幽默的话引起课堂上一阵笑声,学生的学习情趣盎然,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了解。学生有了饱满的学习兴趣,便会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需要。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说明了学习的效果与兴趣程度成正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调动,引发他们的兴趣,达到最好的效果。

三、增加学生情感体验,催化学生情感养成

情感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纽带,是加深道德认识,推动学生道德行为的催化剂。列宁曾说过:“没有情感,也就不能有人类对真理的追求。”然而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系中产生,尤其是小学生离不开情感。为此,我们在备课时应吃透教材,深入体会,巧妙利用教材中道德感情因素去叩开学生情感闸门,创设与教学相适应的情境,让学生入境生情,激起他们情感共鸣;也可引导学生通过感知,想象等心理活动,让学生进行自觉情感体验与具有一定道德的人,事,物产生情感并进而促进情感内化。

四、对教学方式的创新

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教学在变,教学内容岂能不变?其实课本只是一个蓝本,特别是思品课,三分得于课内,七分得于课外,我们课堂上既包括课本内容,又充满生活内容,现实内容和时代内容。

时下思品教学局限于书本世界,回避纷杂的现实生活,儿童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周围的生活世界自然地沟通起来,思品教学无法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从儿童心灵深处产生触动和影响,而真正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学生世界是精彩,纯真的。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课堂上,书本上所讲相矛盾的现象、事情,产生困惑,如我们不能解决遇到的生活,情感问题,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价值。认识这些问题时,应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等。我们不能简单的给予学生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让学生亲自去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树立自己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此所谓“自主构起自己的内心道德标准”。我们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思品课的认识,不搞“纯而又纯”教育。如思品课上学了遵守社会公德,乘车不拥挤,主动让座后,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加以体验,听人们对他们的评价和他们的感受,学生就有可能在人们积极的评价中,自己愉悦的情感体会中获得正确认识,这样得到的可不只是自我服务能力的锻炼,还有对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同时构建起自己的内心道德标准,这也达到了我们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