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 2

护理风险管理在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梁辉

梁辉(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内三护理单元吉林延吉133000)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0376-02

护理风险是指从事护理工作所具有的并由护士承担的风险,通常包括经济风险、政治风险、法律风险及人身风险等。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国家法律的逐渐健全、广大患者的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护理工作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尽早发现风险隐患,减少护理风险,保证患者安全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护理临床教学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毕业实习是护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过程,是护生角色转化的必经之路。护理临床带教风险管理是指临床护理带教过程中,对患者、家属、陪伴或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采取有效防御措施的过程。护生在进入临床实践过程中,因初涉医院的特殊环境,适应环境需要心理及时间的进程,再者由于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的不成熟,均有可能发生护理风险,故引入相应的护理风险评估及管理机制是非常必要的。而护理风险评估是对因为护理原因造成不良结果或不期望事件发生几率进行描述及定量的系统过程。Greene认为,充分加强对护理风险认识和管理干预是减少护理风险的前提,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建立相关教育程序以确保护理质量的提高和预防护理风险[1],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1带教师资的素质

1.1自我法律保护意识淡薄部分带教老师的法律意识淡薄,只注重临床技能和理论传授,忽视了带教中的法律问题。带教中不注意选择教学效果评价的环境和方式,从而引起不应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

1.2侵犯病人的隐私权及知情同意权带教时进行特殊护理操作时,未经病人允许的情况下,暴露病人的隐私部位,向护生讲解或操作演示;未征得病人同意,带教老师让学生给患者进行操作。

1.3实习最后阶段降低了对护生的管理力度部分带教老师认为护生已具有一定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力,为了减轻自身的工作负担,而降低了对护生的管理力度,同意护生单独进行护理操作,从而容易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1.4带教老师评估护生实践能力不足个别带教老师缺乏对护生能力的评估,单一的凭护生学历来评估其工作能力的强弱。带教老师缺乏对护生的正确评估,未做到因材施教、因阶段施教,致使护生单独执行医嘱时发生差错。

2护生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2.1护生的心理素质护生进入医院进行实习,针对人际交往与沟通欠缺经验,因医院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他们开始尝试独立与科室护士、带教老师、医师、病人及家属交往,这需要良好的处理技巧和稳定的心理素质。护生从学校来到医院,从理论到实践,有着强烈的新鲜感和陌生感,难免操作成功率低下,极易产生实习护士的心理胆怯和自卑感[2]。对护生在实习期间可能产生的心理危机,目前国内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先行的大量心理研究仅仅局限于在职的护士。

2.2护生的实践技能因素护生对于临床实践技能,在进入临床护理实习前,没有任何实际技术操作经验,技术生疏,进入临床后,容易发生差错,这是许多护理工作者成长过程中都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应当正确面对。但部分护生由于担心受到带教老师的批评和病人的责备,故意隐瞒不报或带教老师为了推卸责任而刻意不报,导致事情错失了处理和补救的最佳时机,可能引发严重的负面后果,这对护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将产生负面影响。护士临床管理的措施如查对制度和技术操作质控等已经非常完善,但多数医疗单位对护生带教的规章制度尚未制度化,或者是制度流于形式,缺乏监督机制和规范化的危机处理程序,使其无法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3]。

2.3护生缺乏法律意识《护士管理办法》第4章第19条明文规定“未经执业注册,不得从事护理工作”。但是实习护生在实习一段时间后,护生的实习热情高,很多护生积极的单独进行简单的操作。有调查显示,护生在实习中后阶段所出现的差错占实习总差错的93%[4]。说明在实习后期,护生随着能力提高,擅自执行医嘱或操作的意愿越来越强,差错和事故隐患也随之增加,法律意识淡薄,因此加强护生法律意识和风险教育势在必行。

3护理管理制度相关的风险管理

3.1护理管理体制仍未完善在临床护生带教管理方面未达到带教体制的相对健全和相对稳定。具体表现为没有建立科学的临床带教评价系统,没有建立科学的信息反馈系统。我们的护生带教工作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

3.2缺乏对护生风险管理的教育护理风险管理课程的设置是减少护理风险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国的医学护理教学尚没有风险管理课程,因此,需要进行增设风险管理课程的必要性、可行性的论证。

护理实践在护理风险管理的四个环节—护理风险的识别、衡量和评价、处理、防范措施方面,缺乏大规模的、系统的、深入的调查研究。风险管理课程是防范风险的重要环节,而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尚没有护理风险管理课程。因此在高校学习中、社会临床实践中有必要设置护理风险的教育课程,在实践中对护生进行风险管理,创新护理教学制度,探索新的护理教学模式,提高护理教学水平,防范护理教学过程中的护理风险。

参考文献

[1]叶玉珍.实习护生的心理特征与护理安全教育[J].上海护理,2005,5(5):64—65.

[2]葛高连.实习护生的心理素质状况及对策[J].安庆护理,2005,26(1):38—39.

[3]郑建萍,吴欣娟.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促进护理质量提升[J].护理管理杂志,2004,4(8):27—28.

[4]刘雅莉,景涛,田金徽等.新西兰医疗风险防范及监管机制现状的循证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6,6(9):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