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加强医务人员的心理疏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1

浅析如何加强医务人员的心理疏导

丁倩妮刘蓝琳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福建宁德352100)

【摘要】随着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医疗服务行业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医务人员承受着自身难以化解的心理压力。本文通过分析医务人员面临的各种压力,对如何加强医务人员心理疏导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医务人员;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8-0253-02

随着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医疗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医疗服务行业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医务人员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群体,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中所承受的巨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已经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如果其心理健康长期失衡,得不到有效的疏导,将会影响到医疗服务质量,进而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1.医务人员面临的压力

卫生部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90%的医务人员感觉到工作压力很大。目前我国医生患忧郁症的几率为25%~30%,为普通人群的4倍。恐惧症、焦虑症、职业倦怠等心理问题成为困扰医务人员的常见心理问题。

相比公务员的双休日、节假日,医务人员加班和值班过于频繁,不仅难以享受一些法定节假日,有的即使生病都不见得有时间休息。长期不规则的超负荷运转,使医务工作者疲惫不堪。

医疗行业是一种高科技、高风险、高责任、高压力、高负荷的职业。患者就医时个体差异大,在医疗实践中,诊断、治疗的效果是难以准确估计与确定的。因此便不可避免地出现一定的漏诊、误治及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由于医务人员与病人医疗知识的不对称,病人和家属对医疗效果的期望值过高,最终未达到其期望值从而引发对医务人员的人身伤害,使得医务人员对工作产生恐惧感,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长时期的紧张情绪导致医务人员处于身体亚健康状态,由此而导致各种疾病发生[1]。

医患之间所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会形成社会性问题,由此而导致医务人员的社会信誉度下降。媒体的一些缺乏专业知识的报道使得医患关系更加对立,医务人员对于现在的职业环境,感觉很无助,没有价值感、安全感。

2.医务人员心理疏导的必要性

健康是保证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前提。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而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2]。医务人员并非圣人,同样有七情六欲,同样会犯错,而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关心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能有效的减低医疗工作的失误率以及差错率,能更好的促进医患之间的良好沟通,能进一步改善医患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3.加强医务人员心理疏导的对策

3.1建立心理疏导机制,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

3.1.1成立心理疏导小组,建立职工心理咨询室,采取个人、小组、团体等形式,保证医务人员的心理问题能及时解决,保障医务人员身心健康。

3.1.2建立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档案,及时掌握、跟踪医务人员心理状况。

3.1.3医务人员岗前培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未来从医者的心理健康程度,使其较快适应医疗行业的职业特色,学会如何有效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抵御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

3.1.4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培训、讲座,订购有关心理健康与卫生的期刊、杂志、书籍,提高医务人员心理调适能力,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

3.2改善医患关系,减轻执业压力

3.2.1高年资医务人员应指导低年资人员日常工作,学习医患沟通技巧,增强医患信任与理解,减少医患矛盾。

3.2.2医务科定期组织有关医患沟通的业务学习,指导医患沟通。

3.2.3科室定期组织患者健康教育会,予疾病知识教育,正确引导患者对医学诊疗和护理的期望水平,增进医患交流。

3.2.4在病房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关怀活动,例如病房歌唱比赛、节日向患者赠送小礼品等,改善医患关系,使医务人员获得职业满足感。

3.2.5加强医患沟通平台,如开展病人工休座谈会、出院病人电话回访、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等,及时处理、化解医患矛盾,促进医患和谐。

3.3健全医院人文关怀机制,缓解医务人员心理压力

3.3.1医院要做好职工“五必访”工作,在职工因病住院时、直系亲属去世时、职工家庭生活困难或发生重大灾难变故时、职工家庭发生矛盾纠纷时,开展走访慰问工作,帮助职工排忧解难。

3.3.2加强人文关怀,如建立职工生日档案,职工生日当天发放生日贺卡,赠送小礼品等;建立年体检制度,定期组织单身青年联谊活动。

3.3.3落实职工年休假制度,保障医务人员休息休假权利,做到劳逸结合,有效调整医务人员精神状态。

3.3.4定期开展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一方面可以调节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医务人员之间的交流,提高医院工作环境和谐度[3]。

【参考文献】

[1]何红勇.强化科室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医院和谐发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0.8(01).

[2]俞国良.现代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07.

[3]董文慧.浅谈如何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开展工会工作[J].华章,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