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物理实验课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5-15
/ 2

关于高中物理实验课的几点思考

高彦梅

高彦梅河北省磁县第二中学056500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高考的实验题主要是考察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考实验的设计性、创新性来鉴别考生独立地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如果我们从应试教育的角度,想让学生在高考中实验少失分,再沿袭老的实验课教学模式,那么“高考实验题将是物理考试中的重灾区、高失分题,实验题上丢了许多分,比较正常”(某年的高考分析会材料上说)。

基于以上现状,尝试一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使学生真正意义上“动起来”的“探究式”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只有在这种物理模式下,才能让学生积极去探索实验、发现知识,而不是单纯的去验证实验,或者干脆的去为做实验而做实验。当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讲得少了,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和时间多了,比单纯机械的“讲实验”要好得多。

一、把实验的自主分析权交给学生,要充分备好实验课

实验课应充分让学生动手动脑,以达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目的,教师不必管得太死。说实在的,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有“两怕”:一怕学生不能按实验步骤去做实验,不按实验规则使用仪器,损坏了实验仪器,从而不能顺利地完成整个实验;二怕实验结论产生偏差或误差很大。教师为了避免这“两怕”,习惯于先介绍实验的原理、器材、步骤、要观察的现象、记录的数据、要得出什么结论、产生误差的原因等等,甚至连实验报告中的表格都替学生设计好。这样一来,实验过程中,学生根本不用自己思考,只是看热闹般地“观察”,仅仅被表面现象所吸引而忽略了内在原因的考虑;或者机械地按老师的要求操作,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不会想有没有其它等效的或更好的操作方法,更不会想重新设计此实验的做法。由于要观察的现象或要得出的结论已经先入为主,所以根本不分析采集到的数据,更谈不上由实验的数据去演绎、归纳出结论了。更有甚者,为了追求高分数,有的老师把学生做实验完全变为老师讲实验,学生从动手不动脑的极端又走到了动脑不动手、纸上谈兵的极端。长此下去,实验的教育功能不但没有发挥出来,反而成为束缚学生思维的障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提高,反而下降了。

教师要充分把握讲解的“度”。例如《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可以说它的故障率最高,由于学生从来没有真正接触过打点计时器,这就要先讲清它的基本原理,以及可能出故障的几种情况,启发学生依靠自己排除故障。这样引导,学生反映收获大,远远不止学到一点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老师也解脱了因排除故障而所致的忙乱,有了指导学生的主动权。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教师,一说上实验课就松了一口气,认为实验课好上,学生喜欢上实验室,积极性高,因而不认真备课,或者说不知道怎样备实验课。有的教师甚至没有教案就匆忙上实验课。其实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真正上好实验课很不容易,不下一番功夫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要想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如:记得我们在《研究小灯炮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时,学生对滑动变阻器的“分压接法”不是很熟悉,有部分学生接线的时间很长,一堂课时间不能很好地完成实验任务。后来我单独安排时间让这部分同学到实验室重做,耐心引导,让他们感觉到成功的喜悦。这个模式特别在开始阶段,学生还未适应,同样会影响原来的教学计划,因此,教师要做好统筹安排,精心备好实验课,事先做到心中有数。

二、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教师不要直接回答

在实验教学中,由于学生操作不当或操作失误,往往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现象和问题,如果教师一手包办急于给予正确的答案,会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开发。我觉得有时教师要故意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亲自去探索、去发现问题的所在,自行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的意识,尝试解决问题的办法。

比如在《研究小灯炮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时,其中同学甲问我:“线路连接没有问题,为什么小灯泡不亮呀?是不是小灯泡烧坏了?”我看到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有示数,于是微笑着说:“你自己可以看看是什么原因。如果小灯泡烧坏了,电流表还有示数吗?”学生甲思考了一会,发现是电压过低小灯泡没有发光,适当调节一下滑动变阻器阻值就可以了。

我又问:“如果小灯泡真的烧坏了,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集体思考后得出:会发现电压表有示数,而电流表没有示数。

我再问:“如果小灯泡没有被烧坏,但是发现电流表没有示数,电压表有示数,这又是什么原因?”

学生齐说:一定是小灯泡接触不良……

我听后欣慰地笑了。

在实验课上,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要认真观察学生实际操作的全过程,仔细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教师在学生实验课上的工作重点,不是一般的讲解和辅导,而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特别对于理解能力差、基础薄弱、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耐心指导,引导他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指出努力改进的方向。

学生在亲身体验发现知识的过程中肯定有成功与失败,应如何面对成功与失败所带来的喜悦与挫折?教师可适时讲述科学家当时的经历、他们面对困难所需的勇气和毅力、面对失败所需要的信心,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培养。另外,通过共同做实验探索物理规律,互相讨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