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临床论痰病辨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7-17
/ 2

从临床论痰病辨治

徐大鹏

徐大鹏

(吉林省延边州朝医医院133000)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亦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社会的所谓“富贵病”也爆炸式上升,如肥胖病、高血升、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这此与代谢紊乱的相关疾病,从中医传统理论上讲,都与痰息息相连系。在中医学术领域中,“顽痰怪症”、“怪病责之于痰”,以及“痰生百病”、“百病兼痰”等等学术见解,延续了八百多年。这些学术见解,虽然缺乏严谨性,比较抽象、零乱,但却受到历代各派医家的重视。历史上,中医各种学术流派之间,由于地区方域、师承关系以及社会背景不同等原因,总是互相言非,甚至相互贬斥、诋毁。而唯独对广义痰病学中提出的种种论述:各派医家不仅不持异议,并且在各自的实践中从不同的角度,加以阐发和补充。

【关键词】痰病辩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R25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7-0040-02

广义的中医痰病学,内容极其丰富,涉及临床各科,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前景诱人。仅就广义痰病的体征特点、症状特点分述如次,以期对临床各科疑难杂症、疑难杂症之诊治有所裨益。

广义的痰,随气而行,无处不到,因此痰可迷蒙“心窍”(即人们常常讲的“痰迷心窍”)。中医认为心主身之血脉,亦主神明,为“思之官”,二者综合起来对心的实体和功能作了全面、客观的描述。前者指以心气(阳)为动力推动血液循环,后者指大脑的思维活动。“痰气犯心”、“痰迷心窍”,即指痰浊上犯可影响大脑皮层功能失调而呈现出抑郁或亢奋体征,但又与精神病人不同,此则表现极其轻微,须细心察问方可发觉,彼则神志失常、亢奋妄言妄动之症不能控制,或抑郁之情溢于颜表,成为重要的临床症状。舌体较正常人略显弛纵、胖大。

舌体弛纵,古称“纵舌”或称“拖舌”,为气虚痰浊壅滞之重症。而痰病患者体征之舌纵,并非痰浊内闭中风之舌纵难收、流涎不止。痰浊之邪重浊停聚,壅塞阻滞,故可见舌纵不收,但表现极其轻微,如不仔细诊视,常不易察觉。只是在痰浊壅塞过盛时,舌体弛纵现象才比较明显,临床当细心体察之。

气虚痰留者,舌质多淡白,痰瘀相兼者,舌质略显紫暗。脉象一般都呈现沉滑或濡滑,也有脉弦、沉脉者。

应该了解的是,若年高虚胖,即使只在体征中见到“纵舌”,也应见微知著,即早以化痰剂为治,防微杜渐,方不失为上工。

1)舌苔白腻或黄腻,或黄、白相兼牢覆于舌根部,常年不化,或时消时显。

2)舌面津津滑润,时时唾吐痰涎飞水液而难以自控(但检查排除蛔虫),特别是在安静环境(没有其他事情分散注意力)和心情抑郁不乐时尤其难以控制。

这种体征有虚实之分,实者乃肺肝脾胃功能失调,虚者乃肺肾肝脾胃之气虚馁,气不化液使然。辨别其虚实,对正确地立法遣药大有裨益旷。

3)嗜睡困盹。不论痰湿过盛或脾虚生痰,均可困遏脾阳(气)而出现嗜睡或困盹。如见症轻微,则是痰病的主要体征。言嗜睡为痰病体征,只是言其嗜睡较一般人为多。若由微至渐,不加诊治,则可发展成嗜睡症。

4)大便秘结不爽,粪便并不干燥,或大便粘裹痰涎。

5)口渴饮水多。痰饮内伏,厌恶饮水,这是两邪相加之征。痰饮病人反喜渴饮的象征本来在女伤寒杂病论》中就有一些散在的记载,只是有些医家临症中忘了这一点,没有做到学以致用罢了!现在有不少同志常常喜欢给中医学、中药学带上一顶“双相调节”的桂冠,又不言其所以然,这些都无裨于中医中药学按照其本身的理论体系向前发展。若以“双相”言,痰学中的“双相”现象可谓多矣!如痰笑与痰哭,狂燥与抑郁,痰冷与痰热,嗜睡与不寐……等等,皆堪称“双相”之类。

笔者认为习中医者,仍应按照其中医学本身的理论体系发掘整理中医学。

6)气候、季节变化,引起体征明显,病症加重

“天人合一”理论,是中医在长期实践中将人体脏腑功能活动及其病变与天时、气候、季节统一起来认识疾病的一种极其科学的理论,现在很多领域中仍在运用中医“天人合一”的理论来解释某些无法解释的现象。中医“天人合一”的理论,其内容所赅者广,本节只讲季节、气候与痰病患者体征、病症的关系。

气候、季节的改变,对很多疾病都有影响,惟独痰病反应最明显、最突出。这与痰的性质和发病变动不居、随气升降飞无处不到的特性有关。如体内寒痰留伏,气候阴沉、潮湿、闷。窒时,则头重飞胸闷飞呕恶飞口涎多、嗜睡困盹、肢体重滞难启等现象加重,甚至难以支持。而夏秋季节,特别是“秋燥”时分,反而这些体征减轻,甚至消失。如体内热痰蕴遏,气候闷热,气温偏高,环境嘈杂,噪音扰乱以及在高温环境中工作,则头胀,惊悸,心中烦急,手足飞颈项作胀,皮肤油垢,口苦口粘等症明显,而气候、季节凉爽,则症状可减轻飞缓解,甚至一如常人。

几种主要治痰大法

怪病治痰

“怪病责之于痰”、“怪病多痰”、“顽痰怪症”等等中医痰病学中的术语,是明、清医家根据王硅和楼英等人对痰病、痰症的描述、又在实践中以不同的化痰、祛痰大法(如泻出痰涎或吐出痰涎,也有使痰涎潜消者)治愈了某些奇异怪症后而行成的医学术语。这一约定俗成的医学术语之所以沿用至今、朗朗上口,就在于“怪病责之于痰”以及“顽痰怪症”等等论述适应了客观实际,揭示了“怪病”由痰而生、或因“怪病”迁延不愈而生痰的病理变化。

疑难杂症治痰

广义痰病学中讲的“怪病责之于痰”等等论述,其内容所赅者广,其中包括许多现代医学治疗方案,方法不理想的疑难杂症,如朱肱《活人书》、李梃《医学入门》等古典医籍中讲的痰饮内伏(发作时)形同外感症,很近似西医讲的病毒性胃肠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西药只能对症治疗,但愈而复发,难以根治。“感冒虽小,医生棘手”一说,也包括这种病毒性胃肠型“流感”中医按痰病学观点,驱祛体内伏痰,使“病毒”无以依附,再继之节制油腻生痰之物,则可愈而不发。笔者治愈这类“流感”殊多,故敢为来者言。有一种睡中磋牙症,每一入睡,即磋牙之声大作,有的甚至白昼午睡亦发生磋牙,患者自身不堪其苦,亦深为同室者厌恶之,此系胃心肝胆蕴遏热痰所致。熟睡时,阳匿阴动,故磋牙之症作,其尤甚者可声震户外。此种磋牙,并非虫积,也非一般心火胃火罹患,实系痰热作祟,随阳明经上充于齿使然,笔者以竹沥吞贝母、远智粉为治(睡前一小时服),其效卓著。

痰瘀相兼治痰

由于津血同源,因此,必然出现病理上的痰瘀相兼之症。古代医家看到了这一点,提出了“沫汁相连”,以及“痰挟瘀血,遂成窠囊”的论述,这是很有见地的,对提高临床各科疗效,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必须明确的是,痰瘀相兼为患的病症,是以痰为主,即治疗痰瘀相兼的病症,治痰可以使痰瘀分消,而活血化瘀则无法代替靖化痰浊的作用。此即痰病学之优势所在。如现在日益增多的高血脂症和肥胖病,有些患者确实兼有瘀血指征,但化痰得法,血脉瘀阻之症则可随之而解。又如老年性前列腺肥大,尿液滴沥难下,殊为所苦,而前列腺其所以肥大,是老年肾气虚馁,是败精瘀血聚结而成,笔者常用浙贝母、杏仁、生山甲、鸡内金研末吞服为主,化痰散结,再佐以温肾通淋之剂,效果均十分满意。

危急重症治痰

危急重症从痰治是中医治疗危急重症的一大法门,也是中医广义痰病学的重要内容,比如现在常常以吸痰或气管切开排痰等等应急措施抢救危急重症,就是明显的例证。当然痰病学中危急重症治痰,并不专指上述吸痰排痰、也远远超出了这个范畴,比如某些恶性癌肿,特别是淋巴肉瘤或淋巴转移癌之类的癌肿,以化顽痰为主,再根据不同见症,或佐以活血解毒、或佐以扶正养阴,运用得法,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提高生存率。笔者七十年代中叶,专门从事过中草药治癌的科研工作,所治病例,均经细胞学病理切片确诊为恶性肿瘤,除用一秘方外,基本上采取初期攻邪。中期攻补兼施,晚期扶正等老一套治法,纸上谈兵,经不起实践的检验,结果疗效极不理想!在沉痛的教训中意识到,不论形成恶性肿瘤早期因素为何,而一旦癌肿形成,坚硬如岩,不作顽痰死血是观,中医是无法解释的。同时也注意到,有些恶性癌肿,“放疗”可以使癌肿逐渐消散,这种现象,难道与中医化散痰结治则毫无相近之处?有鉴于此,故近十多年来凡遇恶性癌肿,均采取以化顽痰为主(但剂型飞方药应该是多样的,不能单一地靠内服),疗效比以往大有提高。有一例下颌淋巴混合癌i局部切开后,因粘连无法进行手术,延笔者单以中药治疗,其大法以化痰为主,已存活十三年。

因此,进一步发掘推广治痰大法的理论及其有效方药,将是中医治疗危急重症不可忽视和迫在眉睫的工作。危急重症治痰,古医籍中虽然没有明确地提出来,但危急重症治痰的实例、实效,已散见于临床各科。不创新义,何以辨雄,现在应将危急重症治痰这一突出的学术见解明确地提出来,使这一治痰大法进一步发挥其优势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