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1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体会

严凤珍

严凤珍(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人民医院儿科江苏洪泽223100)

【摘要】目的提高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效果,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方法对18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从四方面进行病情观察,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全组17例治愈出院,1例转院。2例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早期观察和护理非常重要。减少了并发症和后遗症,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5-0243-01

新生儿颅内出血主要因缺氧或产伤引起,早产儿发病率较高,是新生儿早期的重要疾病,预后较差。新生儿颅内出血不仅影响新生儿的生命健康,也是我国伤残儿童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从四方面的病情观察,做到积极预防,早发现,早处理。对减少后遗症和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院儿科自2009年8月到2010年6月收治患儿18例,男11例,女7例,早产儿12例,足月儿6例。日龄最小14小时,最大4天,住院天数最短7天,最长20天,平均13天。无死亡病例。随诊12个月,有后遗症者2例。

2.随诊方法:来院复查和电话回访两种方式。

护理

1.病情观察①意识观察,意识改变在新生儿病情中占主要地位。若早期出现过度兴奋,易激惹,脑性尖叫,提示出现量少。若病情持续发展,则出现抑制状态,表现为嗜睡,昏迷;②生命体征观察,定时测体温,注意有无体温不升。出血轻者呼吸可无改变,重者多面色轻紫、苍白;③瞳孔观察,注意瞳孔大小及光反射。④观察面部肌肉有无抽筋,有无斜视、眼球震颤、恶心、呕吐等。

一般先出现兴奋症状,然后转为抑制。产伤引起者多见于足月儿,以兴奋症状为主,而缺氧引起者多见于早产儿,临床表现不典型,常表现为抑制症状,也可缺乏明显症状。注意观察吸吮吞咽及拥抱反射。

2.一般护理:将患儿置于中性温度的环境中,避免体温过低,减少氧耗。低体温可用暖箱、热水袋保暖。体温过高给予物理降温。加强脐部、臀部、口腔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减少感染。

3.保持绝对静卧减少噪声,一切必要的治疗、护理操作要轻、稳、准,尽量减少对患儿移动和刺激,静脉穿刺用留置针保留,减少反复穿刺,避免头皮穿刺,以防止加重颅内出血。将患儿头肩部抬高15-30º,并给仰卧位,避免垂头姿势。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维持有效呼吸。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分泌物吸入,分泌物过多时及时吸痰,给予头侧卧位。避免物品压迫胸部,影响呼吸。

5.合理用氧:根据缺氧程度给予用氧,避免低氧血症所致的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受损和毛细血管破裂。注意用氧的方式和浓度。病情好转及时停用。

6.镇静:患儿有抽搐或持续性惊厥时,应给予镇静剂。同时认真记录用药时间,剂量及效果。仔细耐心观察惊厥发生时间、部位,避免漏诊。

7.降低颅内压:对有脑水肿者可用地塞米松。密切观察瞳孔大小及光反射,囟门紧张度。定期测量头围,及时记录阳性体征并与医生取得联系。

8.加强静脉通道管理保持静脉留置针通畅,使抢救治疗药物迅速有效输入。控制输液量,调整输液速度。

9.合理喂养根据病情选择鼻饲或吮奶喂养,少量多次,由稀到稠,保证热量供给。避免抱起患儿喂奶。喂奶姿势正确,避免不必要的哭闹。

10.做好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病室每天早晚开窗通风各一次,应用空气消毒机空气消毒2次/天。医务人员接触患儿前要洗手或用手消毒液擦手。护理用具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以减少患儿感染机会及住院天数。

11.健康教育向家长讲解颅内出血的严重性,可能出现的后遗症,给予安慰。鼓励坚持治疗和随访,尽早对患儿进行功能训练和智力开发,减少脑损伤。减轻家长的焦虑,增强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朱念琼.《儿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李继坪.《社区护理》.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