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在心律失常治疗中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胺碘酮在心律失常治疗中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研究

刘先合

津市市中医医院湖南常德415400

【摘要】目的:探究胺碘酮在心律失常治疗中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82例心律失常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41例,研究组患者予以胺碘酮治疗,参照组患者行盐酸普罗帕酮片治疗。在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选用终点散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hs-CRP含量,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两组hs-CRP血清水平的影响。结果:研究组与参照组在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差异较小,经计算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血清hs-CRP水平有所降低,但研究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降低程度明显低于参照组,经计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治疗中,对心律失常患者行胺碘酮治疗能够明显降低血清hs-CRP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与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胺碘酮;心律失常;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影响

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抗心律失常药物层出不穷,在临床中最为常见的药物有心律平片、盐酸胺碘酮片、盐酸普罗帕酮片、氟卡胺片等,由于临床心律失常患者的发病机理较为浮渣,所以不同的药物在治疗时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所以在选择用药时,一定要做全面考虑、正确掌握药物剂量十分关键[1]。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82例心律失常患者,行不同方法治疗,比较两种药物的临床效果,详情如下文所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82例心律失常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41例,其中研究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在26-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31±6.58)岁;研究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在25-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95±6.43)岁。在本次入选的82例患者中,频发室性早搏患者25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18例,阵发室性心动过速患者19例,房颤患者20例。本次参与研究的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出的心律失常临床诊断标准,具有明显的心绞痛、心悸、气促等并发疾病。患者均在了解本次研究内容后,同意配合医院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计算,p>0.05,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可行比较分析。

1.2治疗方法

参照患者行盐酸普罗帕酮片治疗,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应停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以免对治疗产生一定影响,并由本院医务人员定期为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每日为参照组患者口服盐酸普罗帕酮片(生产厂家:南京白敬宇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32024070,一次100-200mg(2-4片),一日3-4次)本次治疗开始时为患者服用100mg,每日3次,在服用一周后如果治疗效果不明显,则可适当增大药量(200mg),每日4次,达到一定治疗效果后,可以减少剂量(减少到150mg)共治疗4周。

研究组患者行胺碘酮(生产企业: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3254),口服治疗,对心率介于80-100次/min的,心率失常发生频率低于10次患者给予200mg/次,每日两次,每周服用5日即可,患者若是心率低于80次/min,则给予每日200mg,每日一次,同样每周服用5日。行胺碘酮治疗后患者每周都要进行复查心电图一次,密切观察心率失常控制、预后情况等。

血清hs-CRP水平检测: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对患者进行血清hs-CRP水平检测,在检测当天告知患者清晨空腹,并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3ml,分离血清,在当天即可得到检测结果,hs-CRP检测采用终点散射比浊法(检测范围介于0.147-1000.000mg/L),注意在检测过程中均为同一名检验师操作,对检测过程进行严格控制。

1.3观察方法

采取采血方式分别对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进行检测。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对心率失常病患进行胺碘酮与盐酸普罗帕酮片治疗,所得出的具体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n,%)进行表示,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应用T检验,若显示结果P值小于0.05,则说明两组数据差异较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及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经本次研究发现,在未予以患者盐酸普罗帕酮片与胺碘酮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经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均有所降低,但研究组(行胺碘酮治疗)下降程度更为显著,详情如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在服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研究组患者在服用胺碘酮后,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头晕、恶心,1例低血压,在减少药量后患者恢复正常,对照组患者在服用盐酸普罗帕酮片后有1例患者出现呕吐,减少药量后也恢复正常,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无心功能不全、房室传导阻滞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经检查患者的肝肾功能也均为正常。

3讨论

胺碘酮属于三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是β受体阻滞剂,其能够通过阻断钾离子通道延长不应期与复极,能够有效消除折返的激动,有效减轻窦房结自律性。盐酸普罗帕酮片能够对室性与室上性与激时的房室折返性心律过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该药物属于钠通道阻滞剂[2]。两组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由于两种药物的机理不同,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影响也有所差异,胺碘酮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虽然盐酸普罗帕酮片同样也可以降低,但是降低效果却不如胺碘酮,胺碘酮的治疗作用性强,起效快[3]。

在临床心血管疾病中心律失常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疾病能够导致患者心脏血流动力学紊乱,部分患者因心肌缺血、心力衰竭严重而导致死亡。据相关研究表明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与心律失常有着一定的密切关系,所以为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至关重要。

结语:

综上所述,对心律失常患者行胺碘酮治疗能够明显降低血清hs-CRP水平,但在服用过程中应注意用量,以免出现不良反应,临床中予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毓.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差异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4):3797-3798.

[2]李庆军.胺碘酮在心律失常治疗中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7):163-164.

[3]许有凡.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