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瑞昔布钠用于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帕瑞昔布钠用于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

亢忠杰蔡高杰

亢忠杰蔡高杰

(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844000)

【摘要】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用于不同年龄小儿七氟醚全麻后苏醒期躁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七氟醚全麻术后患儿80例,根据年龄分为Ⅰ组(3-5岁)和Ⅱ组(6-12岁),每个年龄段组再随机分为2组:帕瑞希普钠组(MⅠ组、MⅡ组,n=20)和对照组(CⅠ组、CⅡ组,n=20)。气管插管后M组静脉注帕瑞昔布钠1mg/kg,C组静脉注等容积生理盐水。观察给药前5min(T0)、给药5min(T1)、给药后5min(T2),15min(T3),30min(T4),60min(T5)及拔管前停七氟醚时(T6)血流动力学、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和呼出七氟醚浓度变化,记录麻醉复苏室(PACU)躁动发生率和躁动程度、苏醒延迟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2h及4h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呼吸抑制、嗜睡、恶心呕吐、寒战、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M组T1时点SBP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躁动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各时点MAC和呼出七氟醚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hRamsay镇静评分增加(P<0.01);术后发生嗜睡明显较多(P<0.05)。与C组相比,M组苏醒时间延长(P<0.05),PACU停留时间显著延长(P<0.01)。结论:帕瑞昔布钠(1mg/kg)能安全、有效地治疗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同时能减少术中麻醉药用量。

【关键词】帕瑞昔布钠小儿全麻苏星期躁动

【中图分类号】R6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3-0059-0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住于我院,择期行肾结石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输尿管结石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膀胱结石经尿道碎石术等80例,ASAⅠ、Ⅱ级,年龄3-12岁,体重11—51.6kg,根据年龄分为Ⅰ组(3-5岁)和Ⅱ组(6-12岁),每个年龄段组再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MⅠ组、MⅡ组,m=20)和对照组(CⅠ组、CⅡ组,n=20)。所有患儿均无心肺疾患、无上呼吸道感染与咳嗽、无麻醉手术史。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和患儿监护人书面同意。

1.2麻醉方法所有患儿按年龄要求术前常规禁食禁饮3-8h,均未用术前药.进入手术室后常规检测连续无创血压、心电图及SPO2检测并开放静脉通道,予静安2-3mg/kg、芬太尼2ug/kg、顺苯磺阿曲库铵0.2mg/kg静脉麻醉诱导,2min后完成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后M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1mg/kg,C组静脉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行PCV通气,控制Paw10-15cmH2O柱根据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35-45mmHg调整呼吸频率;麻醉维持BIS值在40-50手术结束前5min停止吸入麻醉气体,手术结束常规拮抗肌松并待患儿清醒后拔出气管导管,送入PACU。入室即刻连续监测血压、脉搏、SpO2、呼吸,每5min记录1次,出PACU标准为:患儿评分达9-10分、停吸氧5min以上且SpO2>95%。所有患儿术后均未使用镇痛泵。

1.3观察指标(1)4组患儿的年龄、ASA分级、性别、体重、手术时间;(2)监测给药前5min(T0)、给药5min(T1)、给药后5min(T2),15min(T3),30min(T4),60min(T5)及停七氟醚时(T6)各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MAC和呼出七氟醚浓度变化;(3)术后躁动评分、躁动发生率及发生程度:采用五点的分级法评分,即:0分—嗜睡、呼之不醒;1分—清醒、安静、合作;2分—哭闹,需要安抚;3分—烦躁、哭闹严重、不能安抚,但不需要制动;4分—烦躁不安,定向力丧失,需要按压制动。其中≥2分为躁动阳性,2分为轻度躁动,3分为中度躁动,4分为重度躁动。(4)记录苏醒时间(患儿从停药到呼唤其睁眼的时间(min)及PACU停留时间(min);(5)术后2h、4h、记录Ramsay镇静评分:1分—患儿清醒、焦虑而躁动不安;2分—患儿配合,有定向力、安静;3分—患儿嗜睡,对指令有反应;4分—患儿嗜睡,对轻叩眉间或大声听觉刺激反应敏捷;5分—患儿嗜睡,对轻叩眉间或大声听觉刺激反应迟钝;6分—患儿嗜睡,无任何反应。其中2-4分镇静满意,5-6分为镇静过度。(6)术后随访有无嗜睡、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寒颤、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

1.4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组患儿ASA分级、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血流动力学:与CⅠ组相比,MⅠ组T1点SBP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CⅡ组相比,MⅡ组T1点SBP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2)术后躁动:C组术后躁动总发生率为24例(60.0%),M组为9例(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组术后躁动发生率较C组显著下降。MⅠ组术后发生躁动为6例(30.0%),CⅠ组为16例(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麻醉药用量:与C组相比,M组各时点的MAC和呼出七氟醚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各时点的MAC和呼出七氟醚浓度低于C组;(4)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MⅠ组与CⅠ组相比(22.8+7.1VS17.8+6.3min)、MⅡ组与CⅡ组(24.2+4.4VS15.6+4.0min)相比,前者苏醒时间显著延长(P<0.05),MⅡ组较CⅡ组相比PACU停留时间显著延长(20.0+7.3VS12.8+5.7min,P<0.01).与C组(2.10+0.31)相比,M组(2.6+0.5)术后4hRamsay镇静评分增加(P<0.01),M组术后发生嗜睡较C组相比明显较多(27.5%vs5.0%,P<0.05)。

3讨论

全麻患者术后躁动与多种因素有关[1],躁动大多在麻醉苏醒期突然出现,尤多见于拔管期。其机制目前还不明确,可能是全麻药物对中枢神经的抑制程度不同,患者意识恢复但觉醒激活系统高级中枢的功能未全部恢复。这种功能完整性的缺失加上不良刺激就可能引起躁动。本研究应用单纯吸入麻醉,每当患儿苏醒时体内吸入麻醉药大部分已排出体外,在手术结束前未采用药物干预,术后患者马上又疼痛反应,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出现烦躁不安等不良反应,因此,采用有效措施预防全麻患儿术后躁动是必要的。国外学者多采用麻醉前、口服咪唑安定减少0.5mg/kg,但七氟醚麻醉后躁动仍有争议。传统的阿片类镇痛药如哌替啶、芬太尼等,因有过度镇静、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应用受到限制,也有学者研究得出麻醉前口度可乐定4ug/kg的患儿七氟醚麻醉后躁动明显减少,但患儿离开术后恢复室的时间延长,且可乐定为降血压药,可能加重七氟醚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帕瑞昔布钠为一种新型选择性COX-2抑制药,是伐地昔布的水溶性非活性前体,具有外周、中枢双重镇痛的优点,可抑制外周COX-2表达,较少外周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镇痛抗炎作用,同时可抑制中枢COX-2表达,抑制疼痛超敏。帕瑞昔布钠对COX-2选择性抑制强度较COX-1强2.8万倍[2],因而在发挥镇痛及抗炎作用的同时,不影响胃粘膜、血小板及肾脏的功能,不会像其他NSAIDS会产生严重的胃肠道药物不良反应[3].单次静注帕瑞昔布钠1mg/kg后7-13min出现镇痛作用,达峰时间为30min,镇痛效果优,无明显呼吸抑制作用,可有效预防全麻患儿苏醒期的躁动。

参考文献

[1]鲍杨,史东平,封卫征,等.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研究进展[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138-184

[2]郭立志,任进民.常用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药的临床研究进展[J].实用疼痛徐杂志,2008,4:445-450

[3]石双平,王薇,徐祝红,等.帕瑞昔布用于腹腔镜手术七氟醚全麻苏醒期躁动及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J].现代医院,2010,10(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