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艺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2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艺术

孟竺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孟竺

【摘要】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的导入则是打开艺术之门的“金钥匙”,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好的导入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打动学生的心,产生情感共鸣,而且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正确运用导入艺术,也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关键词】导入情感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教学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安定学生的情绪,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心理学认为:个体的情绪和兴趣,对个体的认知活动有着很大影响,如果学习者情绪放松、精神愉快,那么,他的认知效果就好,学习的动机就会强烈,反之,教学效果就会较差。所以,我们要利用音乐学科的优势,设计有趣有效的导入形式,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让导入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新课。

一、情境导入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这种场景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在此情此景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从而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音乐。如―位老师在执教《粉刷匠》一课时,巧妙地以上课开始用来进行节奏训练的“节奏娃娃的家”还没有粉刷作过渡,创造了一个有趣的劳动情境,引导学生当“小粉刷匠”的角色。当他问学生:“你们想怎样帮节奏娃娃刷房子呢?”小朋友们想出了许多粉刷动作,而音乐的节奏就蕴含在其中。有的小朋友是飞快的刷,有的是很有力的刷,有的则划着圈儿仔细地刷。教师从学生的“粉刷动作”中提炼出相应的节奏,并让他们看着节奏谱用乐器或手将这些节奏表现出来。学生从劳动中感受到了节奏的存在,发现了它与音乐的天然联系,不仅增添了对音乐的一份乐趣,而且也增添了对生活的一份情趣,使整节课因此而放射出艺术的光彩。

二、故事导入

小学生不仅思想单纯,而且富有同情心,对身边的人、事物都很关心。用“故事导入”的方法,能深深吸引学生,打动学生。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点,深入引导,使用恰当的故事,紧紧扣住教材内容,为教学内容服务。

例如,要学习歌曲《摇篮曲》,就需给学生讲一讲舒伯特的生平及《摇篮曲》的创作过程。在学唱之前,为了能唤起学生对作曲家的敬仰和歌唱热情,我给学生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舒伯特十分饥饿,下意识地走进一家饭馆,当服务员向他出示菜单时,他因身无分文而显得很不好意思。他四下张望,希望能遇到一个熟人,但饭馆里坐着的都是陌生人。当他低下头感到失望的时候,忽然看到桌上的一份报纸上刊登的克劳蒂乌斯的短诗,便在菜单的背面将这首诗谱成歌曲,并交给店主,这样才换来一份土豆充饥。可是,在舒伯特死后30年,这首诗的手稿竟以4万法郎的高价售出,《摇篮曲》才得以流行于全世界。学生们听得聚精会神,教室里鸦雀无声,故事刚刚讲完,学生们就急切地喊着说:“老师,快把这首《摇篮曲》弹给我们听吧!”于是我就在全体同学的期盼下弹奏了著名的《摇篮曲》。这节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音乐故事还可以讲述歌曲内容、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表现内容情节及其社会、艺术价值等等。围绕这些内容进行的故事导入,最终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由感性入手,把学生的“心”引入课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谜语导入

问题是培养创造能力的起点。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一个恰当的教学问题,常使学生产生惊奇感和参与性,引起其探究愿望和兴趣。尤其是猜谜活动,这是儿童最喜欢的游戏。在此活动中,他们的思维被充分调动起来,乐于动脑,大胆想象。为此,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或题目设计有趣的谜语作为课堂导入。如《数鸭子》一课的教学中,我设计的谜语“扁扁嘴巴大脚丫。爱到水里去玩耍,走起路来摇啊摇。边走边叫‘嘎嘎嘎’。又如《钟》一课,我设计了“圆圆的脸庞,头顶两个大铃铛,听人指挥铃铃响”的谜语。它赋予启发而难易适度,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轻轻松松开始了一堂课的学习。

四、体态语导入

小学生的又一大特点便是好动、善动、好模仿,尤其喜欢合着节奏鲜明的音乐节拍而动。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把学生的这种积极的自我表现的欲望视为音乐学习的一种动力,尝试着用舞蹈引出整课的教学。我以欣赏《颂祖国》为例:首先,我戴着一顶新疆帽,随着歌曲翩翩起舞,优美的舞姿,欢快的音乐,鲜明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节奏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老师的律动中来,有的同学还会模仿老师的动脖子动作。一曲终了,老师提问:“刚才的这个舞蹈是哪个民族的?”“你对新疆有哪些了解?”顿时,课堂上活跃起来,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这时老师揭题:“这是一首新疆的维吾尔族的歌曲”。从学生的脸上我们不难看到,一开始让学生参与到欢快、有特色的舞蹈中去,实际t-g经调动起了学生的情绪,而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已在学生的欢笑和舞蹈中顺利完成了。

五、趣味导入

“趣味式”的导入可以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用一种轻松愉快的形式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一上课,歌声起了,“123415一l”“5432Il―I”是音乐常规。谁知老师来了变化:“1223445-1”当然,学生也不示弱,“5443221-1”,接着老师由经过几次变化后,说:“从刚才的问答声中,我听出同学们不同的性格,有文静的,有活泼的,也有幽默风趣的。你认为你自己是怎样的性格?”当同学们举手表明了自己的性格之后,老师要求:听到跟你性格相同的问好,你才回答!于是,学生们根据自己性格特点,用音乐与老师进行饶有趣味的问答。

当然,导入设计的内容一定要与主题内容联系紧密,具有关联性,绝不能找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内容导入。在这位老师后来的《闪烁的小星》教学中,学生由于“放开了胆子玩音乐”,思路被打开,所以,在改编、创编音乐活动中表现异常突出。“星星聚会”,不就是音符密集起来吗?“115511665-1”就变成了“1111555566665551”;“星光闪烁”该怎么“闪”呢?有提议用“10105050160605001”表现,有的则提议用“1001500560065001”来表玩;至于“星星舞会”,同学们一致提议把它变成3/4拍子的“1-115-516-615-1”旋律。就这样,一首新的《星星协奏曲》诞生了,由“闪烁的小星”开头,然后“星星聚会”,“星星舞会”,“星光闪烁”,最后是“星星颂歌”……多有趣的音乐课,学生变得如此聪明伶俐,富有创造性,课堂也充满了欢声笑语。

总之,作为音乐课堂的重要教学环节,课前导入承担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任务,又为后面新知识的讲授做着铺垫,音乐课堂的综合性决定了音乐导入的多样性,因此,导入设计既要考虑导入内容的趣味性,也要考虑导入内容的目的性,既要对具体的教学对象有针对性的设计,也要因人而异,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做到课前导入的艺术性。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黄曼青.注重情境导入提高课堂情趣[J].中国科技信息,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