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治疗对糖尿病前期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运动治疗对糖尿病前期的疗效观察

赵岩

顺义区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市101300

摘要:目的:观察适当的中等强度运动对糖尿病前期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本院30-60岁糖尿病前期患者,经过健康知识讲座,饮食治疗3个月,但仍存在空腹血糖受损(IFG)或糖耐量异常(IGT)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在饮食治疗基础上增加每周5次的中等强度运动,对照组仍然只坚持饮食控制,干预6个月后对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腰围,体质指数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IFG、IGT及IGT合并IFG患者糖调节异常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IFG、IGT及IFG合并IGT的血糖变化不明显。结论:适当的中等强度的运动能够有效地控制血糖,阻止或延缓IGT和IFG患者进一步向糖尿病发展,值得在糖尿病高危人群中推广。

关键词:运动;糖尿病前期;治疗

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以葡萄糖代谢和脂肪代谢紊乱,血浆葡萄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内分泌疾病。糖尿病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增加。随着我国国民对健康意识的加强和全民体检的开展,发现有很大一部分患者没有不适症状,精力如同常人,食欲良好,可是已经处于IFG或IGT状态,称为糖尿病前期【1】,糖尿病前人群进展为糖尿病的比例明显高于普通人群,此外,糖尿病前期患者合并心脑和肢体血管病变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多项大规模前瞻性干预研究证实,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可降低IGT人群发生糖尿病及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2】,因此,我院在2015年3月至2015年9月期间对80例饮食治疗后仍然存在IGT和IFG的患者采用运动疗法进行观察,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在2015年3月对体检时发现的糖调节异常(诊断标准参照2013年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患者进行复查,对仍存在糖调节异常的患者开展健康知识讲座,饮食治疗(治疗原则:控制总热量摄入,均衡饮食,提倡高纤维,低脂肪饮食),维持3个月,再次进行复查,对仍然存在糖调节异常的30-60岁患者,随机抽取80例,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生活状态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排除条件:(1)流动人口;(2)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3)妊娠;(4)存在运动系统疾病而不适宜运动的;(5)支气管哮喘,;(6)肝,肾疾病。

1.2方法实验组继续维持饮食干预治疗,在此基础上每周进行至少5次中等强度的运动,每次时间在20-40分钟,规定观察组统一采取步行的方式,运动强度以运动后的心率衡量,运动后的心率=170-年龄(岁),运动后能正常交谈,精力充沛,不易疲劳,心率在运动后十分钟恢复至安静时心率。根据自身条件如果一次不能完成20-40分钟,也可以走十分钟休息5分钟,循序渐进,每周的运动量要求达到150分钟。开始的运动训练由专业人员指导。对照组只继续维持饮食治疗。

1.3数据收集在观察研究开始(0个月),和观察研究结束(6个月)时,收集两组患者的空腹静脉血浆血糖值,餐后2小时静脉血浆血糖值,腰围,体质指数。

1.4统计学处理统计学处理方法应用SPSS15.0软件分析,数据对比采用X2,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对象一般特征80例患者3例失访,实验组2例,对照组1例,实验组1例因不能坚持运动放弃治疗,观察结束时观察组患者37例(IFG9例,IGT15例,IFG合并IGT14例),对照组39例(IFG13例,IGT17例,IFG合并IGT9例)。

2.2实验组糖调节异常有明显改善,IGT和IFG都有减轻,甚至有的患者已经达到正常范围,腰围和体质指数也是正向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糖水平没有明显变化,腰围,和体质指数也没有明显改变,如表1,实验组37例患者,其中33例血糖有所下降,10例患者血糖将至正常水平,运动疗法有效率达到89%,28例体质指数下降,25例腰围减少;对照组变化不大。

2.3实验组除2例失访外,只有1例患者因腰椎间盘突出和骨性关节炎不能坚持运动而终止治疗,其余37例完成随访的患者无一例出现低血糖症状。

3讨论

骨骼肌组织是机体利用葡萄糖的最主要组织,也是代谢综合征发生胰岛素抵抗主要部位之一,运动能够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其主要机制是运动可促进骨骼肌对血液中葡萄糖的直接摄取和利用,提高胰岛素转运血糖的活性,使肌细胞内葡萄糖转运磷酸化作用加强,肌糖原合成成倍增加【3】。有研究报道长期有规律的耐力运动可增加骨骼肌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骨骼肌对葡萄糖的吸收及糖原合成。本次实验没有将糖化血红蛋白作为观察项目,因为在国内测量糖化血红蛋白的仪器多种多样,参考值也不尽相同,标准不够统一,所以没有将它作为观察项目。通过实验观察到,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采取安全的运动方式,可以有效平稳地控制血糖,阻止或延缓向糖尿病的进一步发展,减轻国家和个人的经济负担。运动的方式还有很多种比如跳舞,骑行,太极拳,游泳,等等,个体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掌握好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规避运动的风险,对改善糖调节异常有很好的效果。观察组中有部分患者不但血糖降低了,精神状态明显转好,压力也自觉减轻,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综上,在临床上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在给予饮食控制方案时,也应给予更多的运动指导,既能够避免患者盲目运动引起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又能够有效控制血糖,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实用内科学[M].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976-984

[2]卢艳慧,陆菊明,王淑玉,等.糖尿病前期人群综合强化干预两年后的转归及影响因素[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9,25(1):30-33.

[3]乔玉成.运动干预代谢综合征机制研究进展[J].体育科学,2005,25(11):6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