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自身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7-17
/ 2

浅谈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自身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郭晶

郭晶(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

摘要:随着高校扩招,适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大大提高,大学毕业生的群体越来越大,大学生就业压力随之增加,随着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也受到很大的影响,使就业形势更为严峻。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自身出现了诸多问题,为此我们在对该问题进行探索与分析的同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自身问题改进措施

0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随着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也受到很大的影响,使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如何帮助大学生在该环境下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调整建议则显得刻不容缓。

1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自身出现的问题

1.1高校毕业生不良就业心理影响就业不少毕业生更多地考虑“我想从事什么职业”、“我愿意干什么工作”,而很少了解社会需求,很少能用“我能干什么”的眼光全面地审视一下自己,因而使自己陷入择业期望值过高的误区,从而产生许多不良就业心理倾向。

1.2高校毕业生自身素质欠缺影响就业职业素质是通向职业生涯的坚实基础。高校毕业生往往自我定位不准确,总是想法很多,行动很少。没有付出,就想收获,总是想领导别人,而不愿意接受别人的领导。没有清醒的自我认知。只关注薪酬,有时候过于频繁的跳槽,只是为了多出几百元的薪酬。缺乏自我的意识。有的人只关注自己的利益,而将个人的利益凌驾于组织之上。

高校毕业生有着较高的就业期望,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综合素质,这也是部分大学生无力应付就业时的激烈竞争、就业艰难的原因。大学生在高校学习过程中,过多关注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各种素质的培养。而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学习成绩与能力之间,权衡之下更倾向于后者。调查显示,素质欠缺是大学生求职时的最大“硬伤”。

1.3高校毕业生就业失去诚信影响就业注水简历、搀假证书、随意违约等诚信问题在大学生就业话题上屡屡被提及,其中缘由就是失信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首先这些失信问题反映了毕业生的道德水平问题,其次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所高校的校风问题。从用人单位看,它增加了用人单位的招聘成本,用人单位是不愿使用这种毕业生的;从高校角度看,它加大了高校的培养成本,高校为了树立自己在就业市场的信誉,增加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信任感,必然加大支出防止出现类似情况;从毕业生看,它加大了学生的就业成本,鱼目混珠必然使“珍珠”在用人单位那里失去了本应得到的岗位,不得不重新寻找就业机会。但是,大学生就业失信问题最严重的后果是导致“用人单位对其所在的学校就会产生一种本能的排斥感”,使高等院校逐渐失去原有的就业接收渠道和接收市场。

1.4高校毕业生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并利用就业信息影响就业目前,大学生就业工作主要由高校负责,高校大多直接面向用人单位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通过举办招聘会等方式对毕业生开展就业服务,信息渠道比较窄,就业信息服务效率比较低,这无疑限制了高校毕业生的流动和就业。实际上,毕业生就业信息发布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但在高校毕业生实际就业过程中,有部分毕业生过分依赖于学校就业中心,不能积极主动地通过其他渠道寻找就业信息,丧失了许多好的就业信息,从而失去了就业机会。

2针对以上问题的改进措施

2.1加强心理引导,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首先,加强对大学毕业生心理关怀,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保持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良好心态。做好毕业生的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工作,有针对性地帮助毕业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求职择业与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具体问题,缓解部分毕业生因就业压力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其次,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科学规划的指导和教育,引导大学生对职业发展的全面认识,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际动手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合作精神、创造能力、创业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最后,加强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正面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导向,扫除社会的偏见与狭隘;同时毕业生应当给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更全面、客观。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从而提高自我心理承受能力,为未来的成功打好坚实的心态基础。

2.2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指导毕业生改变就业观念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国务院办公厅相关文件也提出“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教育部制订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首次对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方式、管理与评估等内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省教育厅也转发了教育部课程教学要求文件,文件要求各高等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教学大纲,组织实施本校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这些政策的出台,无疑对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有效的疏导,为大学生顺利就业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指导。

2.3大学生在加强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注重加强职业素质的培养。

现今用人单位对于求职者能力的需求正在发生着巨大的转变:在仍重视传统的知识技能、学历等方面选拔的同时,往往更加注重对具有高尚的敬业精神、良好的道德素质、超强的合作与创新能力和实践拓展能力人才的选择。因此说,在校大学生应早日融入社会,积极主动地寻求锻炼以上能力的机会,以免影响其最终对宝贵就业机会的把握能力。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加强职业素质要有明确的自我定信,要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只有懂得了自己能够干什么,才能获得社会提供的机会,也才能有选择,才能有行动,将理想变为现实才有可操作的途径。所以说,良好的自身职业素养,将是使人获得职业成功的关键所在。

2.4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更好地回报社会

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看中诚信的品质。大学生在校学习只是一个暂时的阶段性的过程,最终我们还是要走入社会,走入职场。在将来的求职中,诚信将成为用人单位对求职者最基本的素质要求,诚信必将成为大学生的安身立命之本。高校也应当加强学风诚信建设,从端正学风做起,从端正考风做起,给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创造一个良好的诚信环境。

同时,提倡各大院校应该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并开设信用教育课。2003年9月29日,国内首份“大学生信用档案”在沪建立,上海大学成为我国第一所为在校大学生建立信用档案的高校。该校毕业生找工作时除了成绩单和各种资格证书,还能向用人单位出示一份个人信用评估报告。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将信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制意识。

2.5掌握就业信息发布渠道,高校毕业生快速及时地得到就业信息

高校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很多,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所处的环境,有效地利用各种就业信息的渠道,为自己的就业服务。大学生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获取就业信息:如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其他社会就业机构;各地人才市场及就业洽谈会;互联网;新闻媒体;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关系等。

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压力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真诚的希望广大大学生在学习中能认识到自身不足,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在压力中紧握希望,在挑战中把握机遇,顺利实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