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宫腔镜施行子宫粘膜下大肌瘤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腹腔镜与宫腔镜施行子宫粘膜下大肌瘤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刘伟聪

河北省平乡县人民医院,妇二科054500

[摘要]目的对子宫黏膜下大肌瘤患者分别应用宫腔镜、腹腔镜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为子宫粘膜下大肌瘤手术的治疗方案奠定基础。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6年1月到2016年12我院收治的92例行子宫粘膜下大肌瘤切除术患者,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宫腔镜治疗组,n=46)和研究组(腹腔镜治疗组,n=46),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评估,同时对患者进行随访并对其进行术后相关情况评估,对其对比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肌瘤直径≥50mm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就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宫腔粘连、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出血情况考虑,宫腔镜手术会随着肌瘤直径的大小而使得出血量增加,相对而言腹腔镜手术的术中风险较小,但腹腔镜手术对于手术人员的手术水平要求更高,但对于手术人员而言也是一种技能的提升,因此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大肌瘤的临床获益更大,更值得临床上普遍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子宫黏膜下大肌瘤;出血量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年轻女性的肌瘤发病率逐渐增加,其中子宫肌瘤已经成为了当今年轻女性的高发肿瘤之一[1]。相关研究表明[2],35岁以下妇女子宫肌瘤的发病率高达70%。子宫肌瘤在一般女性患者中的误诊率与漏诊率较高,因此普通检查难以发现。根据子宫肌瘤的类型分类可知,粘膜下子宫肌瘤的发病率较高,同时由于此类子宫肌瘤的0型与I型不会发生严重的蒂向肌层扩展,因此使得患者难以发现。但也不是完全没有症状,患者白带增加,月经量减少、腹痛等情况均是其发生的症状[3]。当前其主要治疗途径为药物控制和手术切除,宫腔镜是主要的手术治疗方式,但是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4],宫腔镜手术切除时也会增加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从而会进一步造成子宫损伤,甚至是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而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子宫粘膜下肌瘤的治疗中,由于其手术时间段、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取得了新的研究进展。但是去对于与子宫粘膜大肌瘤的治疗仍为空白,鉴于此,本次研究选择2016年1月到2016年12我院收治的92例行子宫粘膜下大肌瘤切除术患者进行不同术式的治疗,对子宫黏膜下大肌瘤患者分别应用宫腔镜、腹腔镜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为子宫粘膜下大肌瘤手术的治疗方案奠定基础。研究内容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2016年1月到2016年12我院收治的92例行子宫粘膜下大肌瘤切除术患者,入选标准:1)所有患者均出现经量过多、子宫出血继发贫血等临床症状;2)患者病理组织检查均为子宫黏膜下肌瘤。排除标准:1)合并有其他妇科肿瘤;2)未分娩女性;3)有既往腹部手术史。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相关部门核准,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宫腔镜治疗组,n=46)和研究组(腹腔镜治疗组,n=46),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统计学不具有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例]

1.2方法

根据患者的生理期结束时间进行手术时间的调整,对于绝经患者,手术时间不做具体要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术前常规检查,重点对患者的手术禁忌进行询问与排查。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宫腔镜手术治疗,即在硬膜外进行连续麻醉后根据患者有无蒂粘膜下肌瘤进行相应的切除,在进行手术的时候,通过B超对切割的深度进行监测,防止子宫穿孔出现以及漏切肌瘤。研究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全麻后进行4点穿刺,并置入器材,将单极电凝钩切开瘤体表面,然后在到达瘤核之时使用大抓钳提拉肌瘤并将其进行分离同时取出后即可缝合。

1.4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宫腔镜术中不同大小肌瘤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比较;2)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比较(术中出血、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3)安全性评估(不良事件、宫腔粘连、复发率)。

1.5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

2结果

2.1宫腔镜术中不同大小肌瘤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比较

我们对患者的肌瘤直径进行分类比较,结果显示肌瘤直径≥50mm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2。

表2宫腔镜术中不同大小肌瘤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比较

2.2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比较

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就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3。

表3宫腔镜与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比较

2.3两组患者安全性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宫腔粘连、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4。

表4两组不良事件、宫腔粘连、复发率比较[n/%]

注:与腹腔镜组比较,*P<0.05。

3讨论

子宫肌瘤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在药物治疗无效后进行手术切除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但手术切除有利有弊。传统医学任务,患者若无生育需求,则可以将病变的子宫进行切除,从而降低复发的风险[5]。但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子宫切除术的深入了解和当代女性对生育的要求后发现,和子宫切除手术对比而言,子宫肌瘤切除手术更安全,既能保存病人的生存能力,同时也避免了骨盆盆底完整性被破坏,同时卵巢的功能也不会受到影响。

从出血情况考虑,宫腔镜手术会随着肌瘤直径的大小而使得出血量增加,相对而言腹腔镜手术的术中风险较小,但腹腔镜手术对于手术人员的手术水平要求更高,但对于手术人员而言也是一种技能的提升,因此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大肌瘤的临床获益更大,更值得临床上普遍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卓,王嘉贤.宫腔镜与腹腔镜在子宫粘膜下肌瘤中治疗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6):2087-2088.

[2]姚秀玲,刘秀云,赵伟,等.腹腔镜与宫腔镜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对卵巢功能、免疫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5).

[3]张文静.宫腔镜与腹腔镜治疗子宫黏膜下大肌瘤疗效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3):2454-2455.

[4]黎先萍,李娟,张敏.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不同治疗模式的对比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7,9(10):60-62.

[5]唐叶茂.宫腔镜电切术治疗不同分型较大黏膜下子宫肌瘤临床效果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7,23(1):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