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及其组织层面的压力管理对策赵欣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浅析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及其组织层面的压力管理对策赵欣辰

赵欣辰

西北政法大学商学院陕西西安710122

摘要:辅导员作为思政教育一线的先锋队,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95后”大学生占领校园,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推进,以及日趋年轻化的辅导员队伍构造,使得辅导员群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这些压力如不能及时得到排解,对于辅导员队伍进一步发展和稳定不利。因此,本文从辅导员实际工作出发,分析辅导员群体实际工作中所面临的压力,以及高校作为组织层面如何辅助辅导员进行压力管理。

关键词:辅导员;压力;高校;压力管理;

一、高校辅导员与压力管理

心理压力是人们对于外部环境和事物的内在心理体验,压力会产生压力反应,根据所体验压力的不同,会产生心理、生理或是行为反应。只要处于社会环境中,人们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压力,一般人们都认为压力是不好的心理体验,会造成不良的生理反应和行为后果,但实则不尽然。虽然压力过大,会带来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现代医学也证明,压力会削弱人体免疫力。但是,压力其实与情绪一样,能够管理,能够主观调节,只要管理适度,调节适当,压力也可以成为行为的动力,陪伴人们健康生活。压力来自压力源,从心理学角度讲,压力源主要分为三个类型,即生物性压力源、精神性压力源和社会环境性压力源。组织或个人有意识的对压力源的进行分析、管理并对压力进行有意识的疏导、排解,就是压力管理的范畴。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和先锋队。他们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面临着多种多样的环境和学生人群,承担着巨大的管理压力,还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成为思想上的指导者,承担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但是,当前辅导员群体普遍年轻化,人生阅历不足,情绪起伏较大,职业竞争激烈,因此,高校辅导员群体急需进行压力管理以及压力管理的相关支持。从高校的角度而言,合理的调控高校辅导员的压力,一方面有利于辅导员更好的开展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和岗位的留职率,从客观上保证了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深化,从主观上也有利于辅导员的身心健康,提升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和职业归属感;另一方面,对学生而言,教师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而辅导员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调试压力的能力,不仅有利于自身发展,也有利于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当下,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支持系统已经在高校得到了广泛重视,但对于辅导员压力的分析大都是宏观角度的,比如:外部环境、组织因素以及自身因素等,鲜少从辅导员工作性质入手进行分类。而个人感受压力的大小,个人的性格、气质、自我效能感等有影响。因此,本文仅分析辅导员现实工作中所承受的压力,提出一些高校作为组织层面应当为辅导员提供的压力管理方法。

二、高校辅导员的压力源分析

1、工作性质引发的压力

很多人说,“当辅导员是个良心活”,这话有一定的道理。高校辅导员,工作范围广,涉及学生心理、就业、生活学习等诸多方面,工作要求多样,不同的工作有着不同的内容、方法和途径,且工作责任大,承担着维护校园稳定,处理突发事件等细节繁琐、事无巨细的工作。因此,大多数负责任的高校辅导员,很多时候都是利用休息时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或者指导、调查研究、心理健康咨询、备课等工作。据调查表明,68%的辅导员每年真正休假的时间不超过4周。因此辅导员很难全面兼顾。而当前,辅导员职业晋升却不是依靠事务性工作做评价体系的,当工作实际与个人发展工作晋升不能全面契合的时候,辅导员的压力就会与日俱增。

加之,辅导员工作是面对学生的工作,突发性事件时常发生,很多突发事件并非辅导员自身心理能够承受,比如:学生自杀、家长闹事、灾情火情、网络媒体曝光等,但这些事件都需要辅导员在第一线处理,责任大,任务重,还可能存在风险。因此,辅导员在工作中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

2、职业生涯发展引发的压力

高校是高知分子的聚集地,辅导员作为高校工作人员的一部分,在外界看来往往“风光无限”,而实则却是高校系统中的最基层,社会认可度不如高校教师,且职业发展方向也不明。一方面,双向晋升虽一直以来都是辅导员这一职业最有吸引的职业设定,然而以往的高校,只重视引进专业人才,对博士生求才若渴,对优秀的硕士毕业生却无人问津,辅导员兼任专业代课老师的例子屈指可数,而在教师序列岗位等级的评定道路上,更是步履艰辛,因此,双向晋升对于大多数辅导员而言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另一方面,辅导员对于学历要求虽然低于教师,但是进入门槛很高,很多高校辅导员岗位聘任,竞争犹在教师序列之上,而且岗位要求很高,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的出台和近年来辅导员技能大赛的举办,都使得辅导员这一职业难度升高,职业能力大幅提升。然而行政管理岗位又十分有限,使得辅导员队伍竞争更甚,有的学校还专门有行政岗位进入口,这对于辅导员职业发展空间无疑又是进一步的挤压。这些现实也给辅导员群体带来了不小的竞争压力。

3、同辈同行竞争引发的压力

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以来,辅导员技能大赛成为了辅导员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提升能力的阶梯。国家举办这样的比赛,旨在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促进辅导员终身学习,引导辅导员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备,从而更好的引领学生发展,培育学生成才。然而,近年来,辅导员技能大赛竞争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重,对于比赛也不再是以提高能力为主,而是以成绩为主,这也使得辅导员之间的工作压力增大,工作任务量增多,工作难度增加。加之,辅导员队伍目前越来越年轻化的特点,对于年龄较大的辅导员群体就会产生思想冲击,导致辅导员个体的压力倍增。

三、高校对于辅导员的压力管理

1、建立合理的薪酬绩效考核机制

要使得辅导员可以做好事务性工作的同时,不用过分担心工作实际与评价体系不符,而造成心理冲突,压力增大。首先,高校对于辅导员岗位应该实行“弹性工作”机制,灵活的安排值班和坐班时间,利于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其次,各个高校人事部门应当对辅导员的各项工作予以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不能单纯的用人头费、学费返点、就业奖励为激励机制,应当平衡考虑辅导员的工作量与工作效果之间的关系;而且,当前的薪酬机制主要与职称、职务相挂钩,而辅导员一般都身陷学生事务性工作中,对于科研、教学这两方面精力投入有限;因此职称、职务评定往往受到限制,导致辅导员工资很难大幅度提高。因此,高校应根据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制定出一系列符合辅导员工作实际的薪酬考核办法,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辅导员对于其本职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使辅导员的劳动得到应有报酬。

2、提供职业发展空间

提供辅导员职业发展空间,完善辅导员晋升体系,是缓解辅导员群体心理压力的重要方法,也是鼓励辅导员在职业化专业化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的最大动力。近年来,很多高校都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开始给辅导员职业发展预留空间,比如:一些高校停止了行政人员序列的招录,所有学校行政干部皆从辅导员队伍中选择提拔,还有一些在双向晋升的路线上给予辅导员特殊政策。这些政策的实行,随着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进一步起步,相信辅导员队伍也会越来越稳定。

3、建立辅导员的心理健康关注体系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都是针对于管理客体学生而言的,对于高校教职工并没有心理健康的相关支持。而辅导员工作,一方面,面对学生的工作,使其本身面临的人际关系复杂,突发事件较多,不确定性较大。另一方面,辅导员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晋升竞争激烈,科研压力较大,而提升能力的时间精力不足,能力恐慌。因此,辅导员群体虽然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依旧需要高校提供其减压机制和相关心理咨询。高校应当对辅导员进行定期的心理健康普查,进行适当的心理调节,建立针对辅导员的心理健康咨询体系,也可定期对辅导员举行心理素质拓展培训,为其提供突发事件后的心理咨询和保健,重视辅导员群体的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其调节压力,身心健康的投入工作中。

综上,当下高校辅导员面临的职业压力,除了自身努力调节之外,高校作为组织层面应当为辅导员群体进行有效的压力管理,通过制度的制定和配套设施的建立,给予高校辅导员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黄文浩.高校辅导员的压力管理[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6):74-78

[2]孙舒平.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应对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30-32

[3]沈晔.高校辅导员工作压力疏导及其职业成长[J].思想理论教育2014,04,101-105

[4]姚天增、沈秀清、李海朋.高校辅导员的压力及压力管理研究[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2010,5,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