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安全生产预警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港口安全生产预警管理研究

王纯

天津临港佳悦粮油码头有限公司300452

摘要:港口生产是一种涉及到多个工种以及多个环节的联合性作业,具有作业面广、线长、分散和较易受自然因素影响的特点,再加上港口生产的连续性与复杂性较强,从而导致了港口生产中无形存在着更大的危险性。当前,港口生产中由于安全管理不到位而导致的各种安全事故所带来的损失严重地影响到了港口生产的正常运行,进而降低了港口效益。基于此,文中对港口安全生产预警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港口;安全生产;预警管理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港口作为连接水陆经贸和文化的纽带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入WTO之后,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不仅为港口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货源,而且也使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港口企业基于港口安全生产预警管理理论,从港口企业安全生产的现状出发,提出了一种可以监测、诊断和防控安全事故的港口安全生产预警管理系统。

1.港口安全生产的特点

港口安全管理作为港口企业管理中的一个主要构成部分同港口生产作业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港口安全事故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1.1安全操作工艺的多样性

港口安全生产是由人、机、货、船和环境等要素构成的比较复杂的母系统,各个子系统均构建了一套独立完善的安全操作流程和制度,因此,所形成的操作工艺呈现出了比较复杂的多样性。

1.2安全事故的多发性

由于港口装卸生产流程非常复杂,因此,加大了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从而造成了港口装卸生产的多发性、随意性以及严重性的特点。相关调查数据表明,港口生产作业不仅具有较大的危险性,而且发生事故的频率也较高。

1.3安全管理方法的动态性

港口装卸生产具有的特点直接决定了港口安全管理方法的动态性。港口安全管理必须是一种可以随着内、外部条件的变化而不断进行改善的动态系统。

1.4安全管理组织的复杂性

港口安全管理所涉及到的层面比较多,既包括各部门的全方位管理,同时也包括系统管理。各个安全组织机构和职能部门之间的职责权能关系十分错综复杂。基于此,安全管理机构在运作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各种形式的矛盾和冲突。因此,为了尽量避免由于组织机构产生冲突而导致的人力、财力和物质方面的损失,并且使港口安全组织机构得到优化,各个组织机构应该构建完善的协调机制[1]。

2.港口安全生产预警管理模型的建立

2.1安全预警分析

安全预警分析就是监测、识别、诊断和评价港口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而开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安全预警分析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找出事故形成的早期迹象,明确港口生产所具有的安全状态,从而有利于为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安全预警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2.1.1监测

安全预警活动开展的基础和监测目标既是港口生产中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同时也是重要环节。监测任务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过程监测,也就是全面监测港口安全生产中的薄弱环节与重要环节;另一方面是指处理监测信息。也就是通过整理和分析历史数据来构建预警管理信息档案,并且及时准确地把监测信息传送到下一预警环节[2]。

2.1.2识别

通过分析监测信息能够明确港口生产活动所处的实时安全状态。也就是确定港口生产究竟处于各个状态的哪个阶段。从整体上看,识别事故发展的过程属于港口安全生产预警机制的重要环节,在事故诊断方面可以为其提供真实可靠的量化依据。

2.1.3诊断

分析已经明确的非安全状态的成因过程,并且预测其发展趋势的目的就是为了确定主要事故以及附属事故。这也是事故诊断的重点任务。另外,事故诊断的主要任务还包括正确描述重点事故的成因背景、发展阶段和发展趋势。

2.1.4评价

为了确定港口生产在安全事故状态下可能遭受的破坏程度,应该评价已经得以确认的危机状态下的港口生产情况的损失。事故评价的任务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评价港口生产的损失。既包括直接损失,同时也包括事故所导致的港口生产秩序破坏的间接损失;另外一种是评价社会损失,也就是由于事故造成的其它有关行业与企业的损失评价。

2.1.5监测、识别、诊断和评价的关系

这四个安全预警分析环节之间起着前后承接的作用。监测活动是开展整个预警管理活动的基础,如果监测信息不具有明确性与精准性,就会导致整个系统的活动失去了实际意义。识别活动的开展有利于预警管理活动在繁琐的致错因素中将预警工作的重点内容得以明确;诊断以及评价活动就是分析事故的成因并评价事故带来的损失,从而可以使港口安全生产预警管理活动将关键问题抓住[3]。

2.2安全预防控制措施

2.2.1组织准备

组织准备主要指开展港口安全生产预防控制行动的具有组织性的保障活动。既包括措施的构建,同时也包括落实活动的规定标准。组织准备的主要任务体现如下:首先是明确港口安全生产预警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与运作形式,其次是为港口生产处在危机情形之下的危机管理提供组织训练。

2.2.2日常监控

日常监控主要指针对预警分析活动而明确的港口生产过程中的事故状态开展的监控管理活动。主要任务包括日常措施和危机模拟。日常措施就是改正和控制导致港口安全事故的不利因素,避免不利因素的拓展和延伸,让港口生产逐渐由事故状态向安全状态恢复。危机模拟就是指在开展日常对策活动的过程中发现事故状态无法有效控制,因此,针对会出现的危机而开展的假设和模拟活动,并且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进而为步入危机管理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2.2.3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主要指日常监视和控制难以改变港口生产所在的危机状态,港口生产面临危机时所开展的一种特殊的管理活动。危机管理属于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管理方式,也就是只有在情况比较特殊时才采用的管理方式。通常是在港口生产所处的安全状态已经十分严重,仅凭港口既存的安全管理机构已经难以对局面进行把控的情况下,而采取特别的解决措施对港口生产进行管理的过程。

2.2.4组织准备、日常监控和危机管理之间的关系

组织准备和日常监视控制活动是实施预防控制对策任务的主体,危机管理活动属于在特殊情况下对日常监视控制活动进行的延伸。组织准备活动不仅是连接预警分析和预防控制对策活动的纽带,而且也可以为整个港口安全生产预警管理体系提供组织运行规范。

2.3港口安全生产预警系统的实用功能

2.3.1警报职能

警报职能就是针对港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及薄弱环节进行监测、识别、诊断和预报的一种职能。通过监测各种不安全因素,确定事故出现的早期迹象,并且作出反应,从根本上遏制住安全事故的发生[4]。

2.3.2矫正职能

矫正职能就是指在港口安全事故即将发生、安全隐患比较严重或者是安全事故处在初始阶段的状态下,对造成上述情况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纠正和预防控制的功能。依靠港口安全生产预警系统建立的信息库来事先预控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产生的初期事故,从而有利于避免安全事故的进一步恶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港口安全管理始终是港口企业管理中的难点内容。据统计,由于港口安全管理不到位而导致的各种安全事故及事故引发的损失,不仅对既有港口生产的平稳运行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且也阻碍了港口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应该针对港口企业构建一种具有预警功能,并可以同外部条件变化相适应的港口安全生产预警管理系统。港口安全生产预警管理研究就是将企业预警管理理论应用在港口安全管理工作过程中的一种研究,此项研究的开展有利于港口安全生产预警管理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刘凯.港口安全生产预警管理新模式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13(04):73-74.[2017-08-20].

[2]肖云杰.港口安全生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7,(05):191-192.[2017-08-20].

[3]彭浩,唐俊雄.港口安全生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水运,2016,(11):34.[2017-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