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性实验在病理实验教学中的效果和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1

设计性实验在病理实验教学中的效果和体会

赵雅兰(本溪市卫生学校辽宁本溪117022)

【关键词】设计性实验病理实验教学江泽民主席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知识经济的浪潮即将到来,而知识经济的核心就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中最重要的是心理品质和能力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创新精神,二是创造性思维,三是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一切创新都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创造能力是和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相伴、相辅和相长的。当学生想到的事情要准备付诸行动和实施时,会有一种冲动、一种激情,因此勇于实践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保证。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自觉地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

病理实验教学是病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课的学习,学生应逐步达到熟练操作的能力,正确分辨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传统的病理实验教学习惯于教师先将每一张切片的病变告之学生,详细讲述病变的镜下形态特点后,学生对号入座,逐一进行镜下观察,这种形式对多数学生来说,效果较好,而有少数学生不会辨认病变组织,不能描述病理变化,从而未达到实验目的,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欲望。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培养创新人才,至关重要。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下面就如何在病理实验教学中增加设计性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1培养学生的设计兴趣

每一门实验课的开始,学生都会有很强的好奇心,对于他们不了解的事物感兴趣,教师要善于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给他们提出一些具体的范围,指导他们设计实验内容及实验过程,对有些对实验课不感兴趣的同学,教师要给学生讲一些有趣的故事,介绍一些与实验有关的知识,从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还可以通过组织一些丰富有趣的观察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2培养学生观察方法

观察首先要有目的,只有有了明确的目的,才能使人的思维活动产生一种进取的意念,从而对人的思维活动起到激励和促进作用。让学生直接面对未知的病理切片,学生主动投入,积极性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培养。实验技能有了较大提高。观察要有重点,要有比较、有联想,没有联想和想象就没有创造。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清楚地区别正常组织和异常病变,才能抓住病变组织的特征。而只有比较、联想和想象结合起来,才能对所观察的组织切片从现象到本质加以分析,从而比较正确地、客观地描述所观察组织切片的病理改变。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设计性实验的效果和体会

3.1加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设计性实验结束后,我们在学生中进行了病理学实验课的问卷调查,我们高兴地发现,学生对开设设计性实验教学很满意,并且建议我们以后多开设设计性实验。通过设计性实验的实施,学生们普遍反映对于他们来说是挑战又是尝试,给了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从想方设法查阅资料、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和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到每个实验操作、每次实验结果观察,这一系列过程都表现出学生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3.2提高了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自身素质

进行设计性实验,对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几十份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实验设计方案,要求教师不但要对本专业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而且还要查阅文献资料,对自己的“知识库”不断更新和拓宽,掌握相关的知识,同时还要求具有一定的科研素质。设计性实验的开展,对实验准备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明确的认识。设计性实验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实验准备的充分与完善,而实验准备的准确无误、有创意性的实验准备工作,要求实验技术人员具备理论与技术相结合的高素质[4]。这就要求实验技术人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劳动,投入更多的精力,及时了解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充实自己,根据本教研室所具备的条件,积极协助教师做好实验准备,才会对设计性实验实施的每个环节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使开设的设计性实验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

3.3加强巡视和指导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不成熟、实验经验不足、有些实验方法学生在过去的实验中不曾做过等原因,学生不能完全独立地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某些问题,这些都将给实验带来困难,对此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要勤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使学生少走弯路,顺利克服困难,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并且要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实验操作,以免实验失败或重做。总之,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日趋成熟,病理学设计性实验的开展是改进实验课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措施及手段,是对高素质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来源期刊

健康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