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和排解办法

/ 1

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和排解办法

李静

李静(沈河区人民医院110011)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4-0217-02

目前,服务性行业从业人员普遍抱怨工作压力大,因为在工作中难免遇到各类人群、产生各种问题,由此引发多种工作压力。医疗服务行业人员表现尤为突出,在现今的环境下,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不断增加的繁杂工作因素,都将导致并加大这种压力,最终表现为情绪低迷、情感疏远和工作效率降低。在工作重压下,由于工作和精神的过度紧张个体产生的身心疲劳和耗竭。

分析导致压力的因素并研究有效缓解和减少医务人员工作压力的干预策略和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水平,提高其应对工作的能力,更好地为广大群众和患者服务。

1医务人员压力状况

由于工作需要,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既要熟练掌握与患者进行沟通的技巧,又要具备精益求精的业务技术,这样就要求医务人员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辛苦才能获得。更为主要的是,医务人员的工作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及生命。这就无形中赋予医务人员很沉重的精神负担和工作压力。医务人员肩负着治病救人的职责,导班、加班、甚至随叫随到,加之上级的考核与检查使医务人员承受了更大的压力。总而言之,导致医务人员职业压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2压力的影响因素

影响医务人员工作压力的因素可概括为以下三类:①个体原因:表现为个体强迫性、自尊和职业期望等;②职业因素:包括工作超负荷、职业角色模糊等;③组织环境原因:包括奖惩制度、管理体制、生活保障的支持等。

2.1个体原因由于工作的责任,医务人员常表现出对所做的工作要求严格,自尊心强,不断强迫自己把工作趋向完美化,从而加班加点或长期超负荷工作而忽视自身健康和心理需求,导致身心疲倦,由于工作的需要,医务人员的工作角色与家庭角色冲突,而导致两者的不和谐。当两个角色不能很好融合时,就会造成内心矛盾和纠结。有关研究指出:工作角色、家庭角色之间的不协调会使两方面都受到影响。特别是当医务人员,尤其是女性医务人员经常面对家中有未成年子女需要照顾,配偶经常加班无法按时参与家庭活动,或者其它来自家庭的压力时更易产生压力。

2.2工作和职业特征因素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大小与工作时间长短、工作负荷轻重、风险系数大小成正比。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经常要面对紧急抢救、生离死别、传染威胁等特殊情况;还要能在危急时刻迅速采取正确措施,工作中要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各种合理要求,严格尊重患者的各种权利、避免发生医疗差错或事故。这些职业特点都会导致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加重。

2.3组织、社会因素从业人员的社会价值期望与其所在组织的等级结构、规章制度、资源保障、工作环境等不符时,就会导致失望、情绪低落。社会对医疗行业的偏见和频发事件等社会压力导致群体的工作压力表现更为严重。

3减压办法

3.1减轻工作负荷:医务人员日常工作繁重,辖区居民数量庞大,在进行疾病预防、医疗、日常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卫生服务工作时要全面合理的安排、科学分工、合理计划、有序进行,避免无用功和重复工作的出现,保障充分的休息时间,加强技术能力和责任意识,降低风险系数。

3.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搞好工作、增强心理健康的重要措施。除了与家庭成员、患者交往外,与领导和同事保持民主平等关系是形成融洽、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保证。作为工作人员,有什么问题要及时和领导交流,也应设身处地进行换位思考,凡事要从多个角度考虑,这样这心理就平衡了。

3.3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培养多种兴趣爱好不但能丰富医务人员的业余生活,提高自身修养,改善心理状态,而且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和自信心的增强。

3.4保持平和心态:在调整心理状态方面要学会解脱,暂时避矛盾不失为一种减轻压力的有效方法。

另外,由于一些无良媒体的报道严重损害了医务人员的社会形象。舆论媒体应对医务人员这一群体的主流进行客观、公正评价。其次,对于医务人员来讲,繁重的工作、偏低的薪资待遇和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会使其积极性降低,失去工作热情,压力加重;对于这一情况,应大力改善社区医务人员的工作和各项待遇,使工作量、工作风险与各种保障水平相适应,是医务人员轻松上岗、免除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冯磊、王艳玲、沈博.针对社区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教育方式的研究.《中国民康医学》-2013年4期11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