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3

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姜玉红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阮桥中心学校247100

摘要:教师要想在阅读教学中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就应该将学生放到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上来,以学生为本,明确教学环节和目标,每进行一步,都要让学生有所获。另外,创设一个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也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阅读兴趣遵循教学规律创造性阅读

我们熟知,阅读教学是学生们一堂必不可少的必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是最基本的环节,而且对孩子们的成长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好的阅读技能会让孩子们思维活跃起来,他们所看待事物的观点都有不同的立场,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一样,思维的碰撞会让他们产生不同的火花。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应该学会遵循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能够引导他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使阅读技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可见,让小学生爱上阅读,使阅读成为习惯是多么的重要。不仅仅是小学生需要培养阅读的良好习惯,成人更需要阅读,就像中央卫视董卿主持的“朗读者”这么受大众追捧,我想原因就不用多说了,让阅读美到灵魂深处。阅读就是习惯,简而言之,就是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有些你认为能做的东西,要坚持,而坚持下去,我觉得会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至于如何去做,以下是我的观点:

一、从根源入手,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

1.在活动中发展他们的兴趣。

成功的经验是发展小学生兴趣的关键,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在课堂上开动脑筋、手脑并用,主动地去阅读,引导他们提高阅读的意识。

2.注意激发和保护他们的兴趣。

在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时候,善于把他们的阅读兴趣纳入培养目标,加以正确的发挥与引导。低年级学生具有天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对新奇的事物他们总想看一看、试一试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唤起学生的注意,从他们感兴趣的彩绘版的童话故事入手,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哈利波特》等,阅读时他们可以借助书中的拼音识字,结合精美的彩图,走进美妙绝伦的童话世界。

《安徒生童话》中还设有“星星词典”,对故事中的生词进行适时解释,以便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在每个童话结束后,“智慧加油站”将为小朋友介绍故事写作时的背景或寓意,让孩子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另外,还设有“脑筋转转转”,让孩子在读完故事后进行思考,从小培养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习惯,做到“学习与思考互动”。

《哈利波特》也是小学生们特喜爱的故事,文中的故事新奇,具有强烈的科幻色彩,每个故事情节中的人物的形象都是通过彩图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学生很容易接受。这样,既增加了他们的课外阅读量,又满足了他们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培养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3.注意使用“迁移”。

兴趣的迁移也是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据我以往的经验,一定要根据他们原有的兴趣进行迁移,例如说,小学生对活动的兴趣上可以转移到阅读上,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但是在这迁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活动与阅读之间的共同点,教师循循善诱并加以指导。借助童话故事、成语故事来激励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从而迁移到学习当中。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都需要表扬。故事人人爱听,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等是学生乐此不疲的故事。成语故事是青少年常用、应知和需要掌握的成语,结合丰富多彩且忠实于史实的事件、名人佚事等,便于读者在趣味盎然的阅读过程中理解和记忆。如:爱鹤失众、班门弄斧、草船借箭、初出茅庐等等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使青少年在了解历史、增长见识、提高学习成绩等诸多方面都受益匪浅,老师可先从成语故事或童话故事说起,并告诉学生故事的出处,学生自然会去寻找。

4.鼓励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自制能力不是很强,奥苏泊尔的学业成就动机主要有三个内驱力组成,分别是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那么对于低年级小学生附属内驱力就很管用了,他们通常是为了获得家长老师的赞扬从而把事情做得更好,所以适当鼓励与表扬也是小学生提高阅读兴趣的关键。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而做他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这些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大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朗诵、猜谜语、成语接龙、歇后语对接、讲故事比赛;还可以开展一些名人名言交流会,读书心得、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

其次,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句式整齐,韵律感强,琅琅上口,易读易记,深受人们喜爱。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文字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遵循教学规律,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在教导小学生阅读时,要向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发展阶段,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他们的阅读技能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一、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水平通常是处于前运算阶段,没有什么复杂的逻辑,思维具有的很大的形象性,那么在教导的时候,通常只教导学生读懂一句话,理解一句话的含义是什么。那么三四年级的学生,就可以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建立前段水平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读懂一段话甚至一小篇文章,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脉络结构和关系,从语句当中把握作者的情感。所以从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更是教学关键的所在。学习是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的规律要服从于“学”的规律。一切教学方法和手段都只有顺应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创设课堂教学的最佳情境,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兴趣、原有的情感与生活积累被调动被唤醒、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我们可以遵循以上客观规律,投其所好,有意识地选择教学策略,充分挑逗孩子们读的意识,诱发阅读的欲望。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做到多倾听孩子读书,多表扬喜爱看书的孩子,多向孩子朗读、推荐好书。讲故事活动是诱导学生读书的有效方式。

我每两周安排一次班队课举行“故事会”,每位学生准备1~2个故事,轮流讲,人人必讲,这样学生准备故事,必须搜集素材,有的从别人那里“取经”,但大多要看一些童话、寓言故事方面的书,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学生书包中常可见到《白雪公主》、《格林童话》等书籍,丰富了学生的头脑。还有一个方法被证实是行之有效的,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但不要把故事讲完,在学生急于想知道故事结局时,告诉学生这故事就在哪一本书中,鼓励学生自己去阅读。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任何事都充满了新鲜感,有强烈的表演欲望。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游戏、竞赛、表演等实践活动寓教于乐,使每位同学都能参与,那学生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结果。

三、不可忽视阅读中的朗读作用

“阅读”当然少不了“读”,大声朗读有助于学生更深入了解课文结构,体会作者的真实情感。我们通常熟知,低年级的学生注意的稳定性不是很好,外界无关事物的发生很容易带走他们的有意注意,那如何使小学生稳定集中呢?这里提倡一个简洁有效的方法——大声朗读。大声朗读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书面表达能力,更能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

有句话叫“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低年级小学生形象思维强,在读的过程中,情景就不知不觉地创立起来了,小学生也会投身情景,切身感受作者创作意图,自然就读出了与情境相符合的情调。我想这种一箭双雕的方法,大多数老师应该都是可以接受的。

语文教育的老前辈、学识渊博的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大声朗读可形成良好的语感,背诵又是内化语文材料最有效的方法,它可以把诵读形成的语感积淀下来。

四、课堂与生活相结合,启发阅读思维能力

光是空洞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需要把小学生的生活阅历与文章内容相结合。在语文教学当中,每一篇阅读都是作者的真实写照,汇聚了作者的灵魂与汗水,每一篇文章既基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们的阅读体验与生活体验融为一体,形成丰富多彩的个性差异,在阅读中提升自我,提升生活的美感,并学会创造美。

从小学生心理学来看,当学生第一时间接触文字信息的时候,这时候文字就作为一种刺激,反馈到学生的大脑里,此时他们阅读思维也开始活动了,接收到新刺激,他们会思考,也会产生心理期待以及疑问,那么这时就需要老师引导他们的疑问,提升他们学习的欲望,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此过程之中,小学生阅读思维得到强化,学习的热情也会随之高涨。

五、放眼世界,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当中,学生的阅读不应仅限于课堂上已有的知识,教师更应该学会引导学生拓宽知识视野,丰富他们的阅读量。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的阅读更有助于发展小学生的智力,阅读和审美能力更上层楼。人活在世上,只有不断地了解世界,才能不断地去适应这个世界。教师更要学会教授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明白什么叫会阅读,或许当学生陶醉于无穷奇妙的书海时,他们便感受到生活的魅力。

在阅读教学中我认真研究教材,密切联系生活,假设生活化的教学情节,让学生拓宽思维,敢于创新。如教学《鹿和狼的故事》这一课时,我从丰富的媒体资源中选择在茫茫森林里鹿和狼悠然自得的优美电影片段及环境遭到破坏后动植物惨不忍睹的纪录片,并配上解说,让学生边听边观看,仅仅几分钟时间,学生就沉浸在对地球环境的关注和忧虑之中,接着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内容,有了前面情景的感知,再让学生读文,自然学生就像饥饿的人遇上了面包。这种导入方式绝不是几句抽象的课前导语所能达到的效果,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尽可能多地创设可视化的情景。准确引导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积极思维,萌发学习的兴趣和创新意识。从学生看课件时情不自禁的担忧声中,为学生后面创造性的阅读奠定了基调,营造了一种入情入境的轻松氛围。

教育部所提倡《中小学生必读丛书》,也是我们教师大力支持的,实践证明语文读写能力的获取,就是来源于学生广泛的课外阅读,发现美,感受阅读的乐趣,更深入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展示人民生活的精神面貌的美景,真正的做到“广博”,让小学生的阅读生活不再贫乏。教师要牢牢抓住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会为学生的阅读生涯垫上灵魂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