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孙宁刘庆

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山东省济南市250013

摘要: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下,加之全球化建设进程加快,使环境问题逐渐复杂化,并对人们生活与社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从而面临较大环境压力。因此,为了保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更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结合情况对其进行改革与创新,以发挥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价值。文章首先对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及创新的作用进行阐述,然后对其现存问题予以分析,最后提出几点有效措施,意在促进市场经济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生态环境作为人们生存、生产重要保障,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将环境保护、管理作为关注重点,同时对环境保护予以重视,使其形成相应成熟管理体系。然而,近几年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下,我国资源总消耗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致使生态环境遭受较大破坏,进而增加环境保护的管理工作难度,无法发挥其自身价值。在此基础上,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急需改革与创新,以发挥其重要作用,从而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一、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作用

(一)对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

绿色生态环境往往会向人们营造良好生存环境,避免出现水源污染与环境污染等问题。但当前环境管理体制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如环境执法不足等,导致执法力量过于分散,很难认真做好监管工作,致使环境问题尤为突出,从而对人们生活造成较大影响。例如:近几年雾霾问题的存在,主要是由于环境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处理所导致,因此,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与创新,能够对环境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和处理[1]。

(二)有助于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

目前我国重点强调生态文明的建设,只有正确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理念,才能为生态经济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使其更好融入至经济发展过程,以达到节约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由此可见,环境保护属于经济发展重要前提,而对环境保护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创新,可有效避免不法企业出现违法行为,同时促进生态社会的建设。

(三)以实现经济的转型

良好环境属于社会发展重要前提条件,只有保证环境得到相应保护,才能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并在质量与效益方面起到积极作用[2]。因此,认真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对资源消耗较大设备予以剔除,可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与此同时,对节能环保标准予以提高,同时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均能实现我国经济绿色转型,防止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出现监管未落实等问题。

(四)推动低碳社会的发展

低碳发展特点主要表现为:低排放与低污染等,不仅属于国家发展标准,而且是实现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也是解决气候变换重要措施。目前,我国对于CO2排放量有明确规定,为了达到低碳目标,需要将能源使用率进行提升,并对新能源进行积极开发,逐步实现低排放需求。结合相关实践发现,环保管理体制的改革,则能更好满足以上要求,使其碳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3]。

二、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思路

(一)改革环保部机构设置,创设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就生态环境的发展规律而言,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必须将环境保护工作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工作。为还老百姓一片蓝天,环境管理部门必须建立符合环境要素的目标型环境保护管理手段,同时在环境保护管理转型的过程中,加强现有环境保护机构改革的力度,构建起以环境保护要素为核心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以环境保护要素为基础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规、标准、规划等相关措施,在新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的统一组织与管理下,开展环境保护工作[4]。

(二)强化稽查,加强对地方环保部门监督

执法能力不足、执法不严、执法不到位等因素是导致我国环境污染形势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这一现象在基层环境保护部门表现的尤其突出。所以环境保护部门必须根据现阶段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所面临的问题,建立完善且独立的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措施,扩大基层环境保护部门的执法范围,降低环境保护部门的执法难度,才能促进环境保护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环保督察中心作为环保执法部门如何确保其监管职能的有效落实,充分发挥其在环境保护中的积极作用,是目前环境保护中心必须予以充分重视的问题。另外,环境保护目标必须加强地方基层环保执法的监督力度,将污染源的控制作为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切入点,严格按照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执法工作的力度,才能确保国家相关环保政策、法规、标准的顺利实施,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5]。

(三)加强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职责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规体系、标准体系、检测体系等都是在浓度排放限制的基础上建立的,正是因为浓度排放具有限制性强且易于实现等各方面的特点,所以其在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由于针对浓度排放限制所使用的手段与实际使用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具体措施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建立完善的浓度排放限制手段,促进浓度排放限制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通过加强执法力度的方式,确保浓度排放限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如果浓度排放控制已经符合要求,但是环境质量仍然无法达到标准和要求的话,则必须采取限制排放总量的措施,根据所在地区环境质量的标准和要求实施切实可行的浓度总量排放控制措施;另外,各个地方政府必须加强所在辖区环境质量监督管理的力度,严格按照环境保护的要求,控制浓度排放的总量,才能在满足地方环境保护质量要求的同时,确保地方环境保护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注重环境考核问责机制的建立

中央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其在环境保护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宏观调控职责和能力,加强针对地方政府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力度。严格按照环境要素质量的要求,对地方政府所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行全面的考核与问责,才能在符合环境规律与相关法律规定的基础上,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可操作性。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则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责任主体的明确。也就是说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必须严格按照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负责本地区环境保护的质量;考核主体的明确。环保部门作为代表国家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促进环境保护工作考核效率的有效提升;环境质量监测力度的加强。国家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在制定完善环境监测制定的基础上,加强与相关部门合作的力度,确保环境监测网络建立的顺利进行;监督管理力度的加强。环保部门必须按照要求定期公布环境质量监测的数据,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促进环境保护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6]。

结语

总而言之,相关部门必须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力度,始终坚持以保护促发展、以发展促保护的环境保护原则,加快传统产业生态化升级改造的步伐,加强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的力度,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的多方共赢,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耿峰,张茹松.论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6):283-283.

[2]马广峰,董青,牛风青.论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3):159-159.

[3]陈颖,栾雪菲,吴娜伟,等.农村环保监管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研究初探[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41(3):25-29.

[4]姜颖利.论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J].低碳世界,2015(7):213-213.

[5]郭延飞.基于创新思维背景下的环境保护标准化改革[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5):39-39

[6]许思.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及创新的探讨[J].环境与发展,2017,29(6):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