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胃管置入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2

改良胃管置入的效果观察

许琴

许琴(四川省夹江县人民医院四川夹江614100)

【摘要】目的:观察评价改良置胃管方法的效果。方法:将85例置胃管病人随机分为传统置管组(42例)和改良置管组(43例),分别观察其置管成功率和不良反应率,并评价病人对胃管的依从性。结果:改良置胃管的一次成功率达90.70%,高于传统组(X2=8.54P<0.01);而不良反应率低于传统组(X2=23.18P<0.01);病人对胃管的依从性亦明显高于传统方法(P<0.05)。结论:置管改良措施,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病人对胃管的依从性,在临床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置胃管利多卡因体位心理支持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9-0164-02

2011年4月~2012年12月,我们对85例病人采用了改良胃管置入法,并与传统胃管置入法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1年4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置胃管病人85例。其中男53例,女32例;年龄最小的28岁,年龄最大的72岁,平均年龄54.6±11.5岁;所在病人神志清楚、有沟通交流能力。将病人随机分为传统组42例,采用传统置胃管法[1](简称传统法);改良组43例,采用改良胃管置入法(简称改良法)。

1.2方法

1.2.1传统法:按照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进行置管[1](略)。

1.2.2改良法在传统法基础进行改良:

(1)置管前病人头后仰,向鼻腔内预滴2%利多卡因2~3滴,嘱患者轻吸并轻揉鼻翼;

(2)置管时体位由患者自己选择坐位、半坐卧位或平卧位,保证患者一定的舒适性;

(3)在插管快至咽喉部时,让口干无唾液者饮少量温开水,以助吞咽;

(4)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注重心理支持。耐心解释,认真倾听,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

1.3评价方法

1.3.1用常规方法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胃管在胃内者成功。分别记录一次、二次、三次置管成功例数。

1.3.2记录恶心呕吐、胃管盘曲、鼻出血等不良反应例数;

1.3.3自己设计依从性测试卷,评价病人对留置胃管的依从性[2]。

2结果

2.1传统组与改良组置管成功状况(见表1):

表1两组置管成功次数构成比比较

组别一次性成功二次成功三次成功合计

传统组279642

改良组394043

合计6613685

X2=10.07P<0.01

2.2传统组与改良组置管一次性成功率的比较,(见表2):

表2两组置管一次性成功率的比较

组别例数一次性成功例数率(%)

传统组422764.29

改良组433990.70

X2=8.54P<0.01

2.3传统组与改良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见表3):

表3传统组与改良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组别(例数)恶心呕吐胃管盘曲鼻出血合计率(%)

传统组(42)15742661.90

改良组(43)302511.63

X2=23.18P<0.01

2.4传统组与改良组病人对留置胃管的依从性比较,(见表4)

表4传统组与改良组病人对留置胃管的依从性比较

3讨论

置胃管是一种侵入性操作,这种不良刺激对于病人来说是一种应激源[3],作为护理人员,对刺激因素、病人的适应能力给予积极的干预、控制和调整,达到降低或避免无效适应。

在传统胃管置入法中,胃管插至咽喉部时,刺激迷走神经,易引起病人恶心呕吐等不适,在传统组病人中发生了恶心呕吐的占35.71%。在改良方法中,我们采用鼻腔滴入2%的利多卡因,降低麻醉神经末梢兴奋性和传导性[6],使插管过程中改良组43例发生恶心呕吐仅3例,较传统组显著效果(X2=10.51P<0.01)。

在置胃管时,病人紧张焦虑,易导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出现口干吞咽困难。传统组42例中,置管一次成功率仅64.29%,发生胃管盘曲有7例(16.67%)。改良法在置管至咽部时,给病人喂少量温开水,插管一次成功率提高达90.70%,而无一例胃管盘曲发生。

初次置胃管是易引起病人产生恐惧等不确定感和安全需要。体位由病人自选,既满足了安全需要,又有利于胃管置入的成功,并不断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满足了病人的心理需求。从依从性测试结果来看,在主动配合方面,改良组43例均主动配合,主动配合率高于传统组(X2=4.61,P<0.05);在积极应对方面,改良组亦明显优于传统组(X2=8.54,P<0.01);在病人自控拔管方面,传统组发生自行拔管7例,而改良组中无一例自行拔管。

我们认为,置管改良措施,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病人对胃管的依从性,在临床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吴钟琪主编.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士分册.第三版.长沙:湖南科学出版社,2002,116~117.

[2]黄格,谭冠先,黄金绘.视可尼喉镜在不稳定型颈椎病患者手术气管插管的应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05)

[3]李胜华,王长社,陆铭.视可尼喉镜在困难气管插管的应用[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0(02)

[4]李昆,范立新,张欢敏,吴红,周玉霞.气管插管患者改良式胃管置入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厂矿医学.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