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黄炜1冯雪2

(1长江大学教育学院湖北荆州434000)长江大学教育学院讲师湖北荆州434000)

【摘要】心理健康是目前高职教学应当注意的问题,学校为培养人才的港湾。社会高速发展背景下,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改变,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为目前需求类型。高职院校为保障所培养的人才符合标准,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应用于高职教学中,使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本文将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R39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3-0349-02

我国高等教育高速发展,高职院校不只是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为高等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国家与社会的关注。教育部相关文献指出,强化及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新时代应当在全党贯彻的方针,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方法,能有效改善大学生心理状态,培养高素质的未来人。目前各级高校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探索,并开展多种心理教育实践。高职院校具有高等院校的普遍性,但也具备特殊性,如何根据高职学生情况开展心理教育,为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1.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1.1学业方面

高职院校学生通过高考后,未能进入本科院校。心理难免存在落差感,在面对高职院校学习生活时,无法正视学习与生活。加之大学教学方式无法与高中相比,教师不再强制监督学生学习。学生一般采取自学的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辅助地位,部分学生由于教学方式改变,表现为无法适应,导致学习进度较慢,多门学科无法达到及格目标,将为学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出现厌学等问题。

1.2就业方面

高等教育招生人数不断增加,使得就业形式更加严峻,大学生毕业后便面临失业。网络信息显示就业现状中多数大学生在毕业后无法找到与之对应的工作。高职教育虽然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但人才培养机制与市场需求严重不符,使得高职学生对未来就业没有明确的方向,存在就业无法找到工作的忧虑感,导致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积极性,甚至出现消极的态度。

1.3生活与人际交往方面

高职学生为90后人群,该群体自小被家长溺爱,使得自理能力不足,在处理事务过程中将自我作为中心,并没有能力与陌生人良好的沟通。大学校园生活中,人际关系较高中更为复杂,部分学生无法做到互相帮助,无法与他人和谐相处,以自己的标准要求他人,使得人际关系较为紧张。校园中存在严重的拜金风,学生之间攀比心理较强,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经济不良,导致生活质量无法与其他同学相比,心理衍生自卑感,使自身内心世界封闭,不愿与他人进行沟通。

2.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

2.1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不够完善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相比其他院校起步较晚,多数学校对此没有高度重视,并未建立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入机制,并未建立政策机制,使得工作无法落实到实处。学校会设立健康教育中心,但只是在校医处或者学工处挂名,部分院校并未在固定场所设置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教育并未形成具体的标准,服务及宣传力度不足,导致学生心理教育工作无法有效开展。

2.2教学内容不够针对

目前部分职业院校通过心理教育课程进行心理指导,课程为选修课,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选修课一般课时较少,教学方法较为老套,导致学生在接受健康教育过程中效果不够理想。除心理教育课程外,学校会通过讲座形式授课,但内容较为单一,内容不够丰富,针对性不足,使得学生心理实际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3.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3.1建设心理教育管理机制

高职院校需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明确其在德育工作中的地位,建设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制,使心理教育工作得以有效开展。学校学工处及宣传制作等应当做好协调,建立健康教育指导小组,具体、全面的讨论心理教育管理制度内容,制定出相关的目的、方法、任务及实施方案,在开展心理健康辅导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并保障工作过程顺利。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并招聘心理类学科教师,能够实现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通过专业的辅导,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学生也应当与辅导员及学生社团展开合作,建立管理路径及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能够有效掌握学生心理状态,将学生心理问题扼杀于摇篮。

3.2改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的目的为,了解患者心理状态,使学生正视自我,学会自我心理状态调节。在课程实际开展过程中,需要对课程进行合理化改进,使其合理纳入高职教育课程中,并转换为必修课,据国家相关标准对课时进行设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当根据高职学生不同心理需求,针对性不同学段开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应用分组讨论及游戏互动等方式,使课程的趣味性增加,保障学生能将身心投入其中。课程上教师应当对内容进行合理设定,除讲解基本知识外,应当加入实际生活案例,通过自身案例或者身边案例讲解的方式,使学生对知识有充分的理解。在课外实践过程中,教师可采取情景交互及角色扮演方式,使学生切实感受。只有将课上内容与课外实践结合,才能使学生感受心理教育课程的实用性及意义,调动学生课程学习积极性,使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3.3打造专业化教师团队

心理健康教育为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从业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学校管理人员应当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选择多元化方式聘任教师,并提升本校专业教师能力,使教师专业技能不断提升。心理辅导专业组组长应当为心理学专家,下属组织为心理学辅导教师及思政教师、辅导员。各个组织应当发挥自身能力,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心理教育。学校需要定期开展专业性素质提升培训,使教师职业修养、教学能力提升,并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学校也可设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心理问题提出,创新工作方式,有效开展心理教育工作。

社会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备受社会瞩目,心理教育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因素。健康心理教育成为高职院校探讨的话题。本次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建设教师团队及改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心理教育管理机制方式,改善学生所面对的生活与人际交往方面、学业及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王静.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浅析与对策研究[J].东方藏品,2018(04):125.

[2]张艳霞.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湖南某职院为例[J].科教导刊(下旬),2016(07):190-192.

[3]穆丽娜.解析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J].现代职业教育,2016(18):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