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训练致踝部损伤105例分析

/ 1

军事训练致踝部损伤105例分析

李清福罗勇贾骥

李清福罗勇贾骥

(河南省安阳71336部队卫生队455000)

【关键词】军事训练踝部损伤

【中图分类号】R82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9-0188-01

踝关节是人体最复杂的复合关节之一,也是军事训练伤高发部位;伤后治疗时间较长,恢复慢,严重影响官兵的身体健康和部队战斗力。2009年3月-2012年11月,某部就发生军事训练踝部损伤105例。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本组105例均系男性;年龄17~35岁,平均21.5岁。军龄3个月~17年,其中入伍1年内46例(43.8%),1~2年33例(31.4%),3~5年12例(11.4%),6年以上14例(13.4%)。

1.2诊断标准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伤诊断分类标准》进行诊断,排除非训练伤、感染等。

1.3结果

1.3.1损伤情况(1)骨关节损伤64例(61%),其中创伤性滑膜炎12例,踝部骨折4例(Ⅰ型骨折1例、Ⅱ型骨折2例、Ⅲ型骨折1例),内侧副韧带损伤15例,外侧副韧带损伤19例,下胫腓韧带9例,关节(半)脱位5例。(2)软组织损伤39例(37%),其中软组织挫伤21例,皮肤擦伤18例。(3)跟腱断裂2例(2%)。

1.3.2致伤科目越野长跑(3公里、5公里、100米跑)32例(30.5%),障碍训练26例(24.8%),投弹训练7例(6.7%),组合训练6例(5.7%),立定跳远训练8例(7.6%),器械训练11例(10.4%),抗眩晕训练5例(4.8%),其他训练(战术、队列、球类等)10例(9.5%)。

2讨论

踝部生理结构复杂,其关节主要由胫骨远端、腓骨远端和距骨体构成,胫骨远端内侧突出部分为内踝,腓骨远端突出部分为外踝,它们不在同一冠状面上,内踝略高于外踝1cm左右,在跖屈时,距骨体与踝穴的间隙增大,因而活动度亦增大,使踝关节相对不稳,这是踝关节在跖屈位容易骨折和跟腱断裂的解剖因素;同时,踝关节关节囊纤维层增厚形成三组主要韧带。内侧副韧带,亦称三角韧带是踝关节最坚强的韧带,保护踝关节外翻;外侧副韧带起自外踝,分三束分别止于距骨前外侧、距骨外侧和距骨后方,是踝部最薄弱的韧带,也是外踝容易受伤的原因之一;第三组下胫腓韧带有两条,分别于胫腓骨下端的前方和后方将胫、腓骨紧紧的连接在一起,加深踝穴的前后方,稳定踝关节。由此,在剧烈运动时,或处于高低不平的地面时,踝关节处于跖屈位,遭受内翻或外翻暴力时,踝部过度牵拉,若内侧副韧带损伤,将出现踝关节侧方不稳定;若外侧副韧损伤,将出现踝关节各方向不稳定,导致踝部损伤。本组入伍1年及2年的士兵踝部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入伍3年以上的士官和干部。这可能与目前士兵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比较优越,不注重体育锻炼,体能储备不足,承受能力差,军事训练不注重讲究科学方法,自我保护意识差等有关。从致伤科目上分析,踝部损伤主要集中在长跑、障碍及器械训练近66%,可能与温差变化较大,热身运动不充分,训练强度大,运动剧烈,场地不平整,踝关节平衡稳定能力下降等关系密切。鉴于此,我们建议:(1)训练伤重在预防[1]。各级领导要普遍重视,合理安排训练计划,科学组织实施,加强训练期间的卫生监督和管理,广泛进行安全教育,宣传普及卫生学知识,增强官兵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训练要点,器械训练要合理安装,悉心维护,在训练中做好相应的保护。(2)科学制定训练计划。根据兵员素质与军事训练大纲要求,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要把安全教育、卫生常识、训练防护和应急处置知识的学习贯穿到整个训练中,因时因地因人施训,对多发伤、常见伤进行分析研究,防止和减少训练伤的发生。(3)区分层次,科学组织。对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差者,先进行体能和心理训练,达到要求后再进行技能训练。组织训练前应进行充分热身运动,提高肌肉的兴奋性与机体的协调性,并选择好训练场地,防止发生意外情况。医务人员要根据训练人员的体质情况,有针对性的指导实施合理的训练方案,并进行防止训练伤相关知识教育和心理教育,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训练中既要严格要求、令行禁止,又要科学实施、实行人性化训练。训练后要进行总结讲评,取长补短,从而大幅度提高训练质量。(4)严格卫生监督和心理防护。在训练期间,卫生人员遂行卫勤保障,加强医学监督,提供心理咨询服务,防止伤病员带伤训练,并指导部队合理安排膳食,促进官兵体力恢复[2]。

参考文献

[1]汤先钊,高侨,黄宝真,等.武警官兵军事训练伤危险因素分析[J].人民军医,2011,54(9):763-764.

[2]黄昌林,张莉,薛刚.新兵入伍阶段军事训练伤的流行病特点[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2,27(12):11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