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活动能力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活动能力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陈丽云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人民医院浙江湖州313100)

【摘要】目的:对脑卒中偏瘫病患给予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我院9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内科护理,而研究组则加行早期康复护理,记录两组病患的预后状况。结果:护理前,两组肢体运动积分、Barthe指数以及SS-QOL总分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但护理后3个月,研究组的Fugl-Meyer(72.19±5.65)分、Barthel(77.87±6.17)分、SS-QOL总分(75.56±5.00)分,均较对照组有显著的改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能、生活能力,进而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提升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脑卒中;偏瘫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3-0301-02

脑卒中是临床较为多见的一种脑血管病,具有起病急、变化迅速等特征,若得不到及时的救治,极易造成患者脑神经不可逆性受损。其中,偏瘫为脑卒中发病后最多见的一种功能障碍,可严重阻碍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进行,使其生活质量下降。本研究于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集93例患者作分组研究,以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9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其中男女比例53:40,年龄43~83岁,平均(63.21±12.69)岁,所以病患均经颅脑CT及体格检查证实,病程3个月以内,存有单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及家属签订同意书;并排除了四肢瘫痪、认知功能障碍、伴精神类疾病史患者。利用抽签法把93例患者分为研究组46例、对照组47例,两组基本状况无明显性的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神经内科护理,即用药、饮食、常规功能锻炼指导。而研究组除了给予上述护理措施外,还加行早期康复护理,(1)心理干预:脑卒中偏瘫患者往往会因为肢体功能异常、言语不利或康复周期较长等因素而产生焦躁、恐惧等不良心理。为此,护理人员要留意观察患者情绪,尊重并理解患者,针对性地进行沟通、疏导。同时向患者介绍脑卒中偏瘫后的康复锻炼方法以及同类病情治愈的案例,消除其不良情绪,并使其认识到康复锻炼对预后改善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康复治疗。(2)康复锻炼:先对患者进行肢体功能、生活自理功能的评估,再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早期康复计划,即:①卧床期训练:主要从良肢位摆放、定时变换体位(每隔2~3h换1次)、上下肢关节被动运动、早期坐位等方面进行训练。其中,良肢位摆放是指患者以40~60°侧卧于床,健侧上肢置于枕头上,健侧下肢呈踏步姿势并在其下方放置枕头,裸关节与膝关节微微弯曲,而患侧上肢与身体保持90°,手臂放于床边台子上尽量前伸,手背保持向上,患侧下肢,膝关节微屈。②离床期训练:包括坐位平衡、床上移位、站立训练、重心转移、进餐、排泄等。③步行期训练:包括跨步、借助手杖步行或上下楼梯等。在锻炼过程中,护理人员均应协助教导、扶持患者,并依照循序渐进原则,每项训练先从几秒钟逐步延长到数分钟,嘱患者反复练习,并予以鼓励和表扬。(3)作业疗法:在开展康复训练中,应加强患者手部协调、控制能力的训练,如:指导患者完成手指相互对指、食指快速指鼻、拍手或翻纸牌等精细动作。

1.3观察指标

3个月后,(1)观察护理前后两组的Fugl-Meyer、Barthel评估情况。其中,Fugl-Meyer量表用于肢体运动功能的评价,该量表中上肢运动总得分66分,下肢34分。得分越高,说明了患者肢体运动能力越强[1];而Barthel评分表则用于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分数与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呈正比。(2)应用脑卒中的生存质量表(SS-QOL)测评两组病患的生活质量变化状况,该量表包括家庭角色、言语能力、情绪、工作能力等12项内容,总100分,其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佳[2]。

1.4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24.0软件,计数数据以%表示,经卡方检验;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经t检验。P<0.05代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病患的Fugl-Meyer评分、Barthe以及SS-QOL总评分均无明显性的差异(P>0.05);但护理后3个月,研究组Fugl-Meyer(72.19±5.65)分、Barthel(77.87±6.17)分、SS-QOL总分(75.56±5.00)分,均较对照组有显著的改善(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脑卒中病患的病死率不断下降,但部分存活者存在偏瘫、失语等功能缺失症状,严重影响其预后。相关临床研究报道[3],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发病4周内,恢复进展最快,8~12周时瘫痪的肢体功能可获得最大程度的康复,因此对各项生命体征稳定且正常脑卒中偏瘫患者,要尽早采取康复护理与治疗。

近几年,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被逐步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工作中,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受到广大医患的青睐[4]。本研究结果也揭示,与对照组相比,加行早期康复护理的研究组其患者肢体运动、生活自理能力都取得显著的改善,且患者的生活质量更佳,分析其原因为早期给予卧床期训练能够有效预防患者肌肉萎缩或关节僵硬,还可加速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和神经营养,为后期康复提供保障;而离床期、步行期训练以及作业疗法则能够促进脑侧枝循环重建,使病灶周围及健侧脑细胞重组、代偿,同时还可显著改善病患的协调性,利于肢体功能康复。此外,护理人员还通过给予患者心理干预以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提高其康复治疗依从性。

综上,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病患的肢体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而促进患者预后改善,提升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卢寨瑶.Fugl-Meyer量表在脑卒中康复评定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6,3(11):2032,2034.

[2]张彩平,杨萍.早期综合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20):65-66.

[3]许孝梅,耿利琼.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功能早期康复护理进展[J].全科护理,2014,12(11):979-981.

[4]林雅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5):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