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毫刃针针刺上项线部位经棘点治疗偏头痛24例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用毫刃针针刺上项线部位经棘点治疗偏头痛24例的临床观察

张维君

张维君

(湖南省汨罗市第二人民医院414413)

【摘要】目的观察毫刃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3年6月~2014年3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24例。在征得患者的同意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12例,主要采用针刺治疗法;对照组患者12例,主要采用西药治疗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如下表1所示)。结论针刺可松解肌肉的痉挛可调整肌力的平衡;同时可释放五羟色胺类致痛因子,所以能立竿见影。即刻止痛。针刺治疗偏头痛具有痛苦小、操作简单、副作用少、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刺偏头痛非洛地平片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2-0181-01

偏头痛是一种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疾病[1]。通常,偏头痛多发病于儿童和中青年期,女性发病率要大于男性,且常有遗传背景。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发作性偏侧搏动性头痛,并伴有恶心、呕吐、头晕目眩等[2]。同时,该病症在安静或者黑暗的环境内,头痛会有所缓解。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和发病期间会伴有神经障碍和精神功能障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于2013年6月~2014年3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24例。在征得患者的同意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12例,男性8例,女性4例,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48岁,平均年龄34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4年,采用针灸治疗方法。

对照组12例,男性7例,女性5例,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53岁,平均年龄37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4年,采用西药治疗。

两组患者经过诊断,均符合偏头痛的诊断标准,对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主要针刺治疗方法。首先,医师对针具进行严格地消毒,以防止对患者造成感染。其次,医师根据患者的疼痛性质,在上项线寻找经棘点针刺0.3mm0.5mm深,有瘀滞部位进行拔罐。不留针快进快出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往往可立竿见影3至5天可重复一次。

(2)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主要采取西药治疗法。本组患者口服西药非洛地平,每次2.5mg,每日2次,用温开水吞服。1盒为1个疗程,本组患者均服用2个疗程。

1.3统计学分析

患者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如下表1所示)。

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对比(例%)

注:上表表明了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偏头痛临床表现特征分析

临床医学上研究表明,偏头痛的病因还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首先,从内因上,偏头痛患者往往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史。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尤其是在女性月经时期病症较为明显[3]。从外因上,偏头痛疾病可能与患者所处的环境因素有关。比如,患者处于强光环境下,诱发偏头痛的概率较大。同时,服用某些药物也会导致偏头痛病症的出现。如:患者口服避孕药。此外,人们处于睡眠过度、紧张状态下也有可能诱发偏头痛。

偏头痛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往往会出现反复发作的一侧额头疼痛,且疼痛持续期间会伴有颈肌收缩现象。同时,患者还会出现头晕、全身不适、呕吐等症状。该疾病还会出现有先兆偏头痛特征。比如,在发作期患者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以及打哈欠等前驱症状。因此,加强对偏头痛的临床治疗研究,对缓解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2偏头痛治疗的相关注意事项

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治疗偏头痛病症,患者在治疗期间还应该注意下列相关事项:首先,患者在治疗期间要养成科学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保持心情舒畅、忌食辛辣、酗酒等[4]。其次,患者在治疗期间应该合理地卧床休息,尽量少出门或者佩戴墨镜出门,以减少日光的照射。最后,患者还应该及时地观察自身病情的变化。当患者出现先兆症状时,可以适当地选择在安静的环境里休息。此外,患者还应该注意对相关药物的使用,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用药,以促进自身的早日康复。

3.3偏头痛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从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由此可知,针刺在治疗偏头痛病症中具有显著的疗效。非洛地平是一种钙离子拮抗剂,在治疗偏头痛中主要通过阻断细胞膜的钙通道,从而使钙内流不断减少,以增加脑血流量,达到缓解偏头痛的效果。偏头痛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病,属于中医学上“脑风”、“偏头风”范畴[5]。针灸治疗则从中医学角度上,通过对相关穴位进行针刺,从而达到行气活血、疏通经络和调理脏腑的功效。相对于西药治疗,针刺治疗偏头痛具有操作简单、副作用小、费用低等优势,因而适合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薛丽霞.针灸治疗偏头痛32例临床观察实用中医内科杂志[J].2013,12(10):78-80.

[2]司凤琴,董恩荣.川芎茶调散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偏头痛160例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2,10(08):56-58.

[3]李宁.中药内服配合针灸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2,05(10):98-102.

[4]董习林,李瑛,赵凌.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穴位配伍浅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2,07(08):192-2-198.

[5]王小军,谭畅,张自方.针灸治疗偏头痛80例临床观察[J].2010湖南省针灸学术年会资料汇编.2010,11(09):56-58.

6.《黄帝内经》谬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