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煤矿风井工业场地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06
/ 2

浅谈煤矿风井工业场地设计

薄珍

关键词:煤矿风井;工业;场地设计

引言

煤矿风井工业场地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规程规范及批准文件,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资源情况,外部运输,供水,供电,协作等条件,结合工业场地的自然地形,自然气象,工程地质等条件,按照矿井开拓、生产工艺的要求,进行工业场地平面布置,竖向布置,场内外运输,排水,环境美化等设计的工作。

1煤矿风井工业场地的选择

1)风井工业场地选择应结合矿井开拓方案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2)应满足必需的用地面积,并应留有发展余地。应满足建设工程需要的地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满足水源、电源及运输设施布置的要求。3)应少占或不占耕地和林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不可避免占用时应征得当地土地管理部门同意,并应取得用地预审文件。4)宜布置在本矿井的井田范围内,应不压或少压煤炭和有开采价值的矿山资源。5)下列地段和地区不应选做风井建设场地。

2煤矿风井工业场地平面布置的基本原则

(1)遵守有关技术规定、规程和设计规范。

(2)平面布置首先要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同时要因地制宜的布置各建、构筑物,并充分考虑与相邻原有建构筑物的关系。

(3)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处理好建、构筑物位置与风向、朝向的关系,并尽可能的减少土石方工程量。

(4)建、构筑物平面布置要在充分满足生产,运输,环保等规程,规范,工艺要求和安全距离的前提下,力求紧凑合理,分区明确,整齐美观。例如,山西新元煤炭有限责任公司阎家庄风井初步设计风井

场地平面布置。

3控制风道质量的建议

3.1设计

由于风道的扰动及相关影响,为了增强风道的耐久性,延长其使用寿命,根据以往工程经验,其地基处理应采取3∶7灰土换填,并分层夯实,换填土压实系数应达到有关规定。风道主体结构形式应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同时要注意壁厚和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禁止使用素混凝土结构。当采用素混凝土结构时,由于没有配筋,故对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抵抗力会大大减弱。若风道受到的拉应力一旦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其外壁很快因开裂而产生脆性断裂破坏,且无明显预兆。另外风道内部为负压(风流的绝对压力小于井外的绝对压力),产生裂缝后会出现漏风,且不断通过裂缝进行回风,导致裂缝的进一步加大,情况严重时会影响整个风道的稳定,对矿井安全生产造成威胁。

目前井筒的施工方法大多采用冻结法施工,井筒解冻后会造成一定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因此还要优化井筒与风道连接处的设计,避免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风道开裂,以致形成不规则裂缝。另外,风道周围应做硬化处理,如设置散水保护,防止积水侵蚀影响风道基础稳定性。在雨水长期浸泡下会造成风道地基与基础不均匀沉降,从而使风道外壁产生裂纹等现象。

3.2施工

现场查看发现,目前大部分矿井风道地基与基础采用煤矸石进行回填,矸石经风化作用后形成碎渣石,密实度降低,造成一定的不均匀沉降,不利于风道的安全稳定。煤矸石作为地基材料,其压缩变形量、抗剪强度指标均优于普通黏土,但空隙率、内聚力却差于普通黏土。并且当降雨积水后,煤矸石中丰富发育的泥岩遇水膨胀软化,产生塑性变形和流变,降低了矸石强度和黏结力,并且回填矸石存在一定空隙,经过风化作用后,煤矸石颗粒会充填空隙,其密实性也会变差,从而降低地基承载力。当矸石地基残余强度低于构筑物施加应力时,即产生基地沉降、失稳乃至破坏。因此,应尽量避免采用煤矸石进行地基基础回填。若确实需要使用煤矸石进行地基基础回填时,应掌握煤矸石的回填工艺。矸石宜选用含硫量小、不自燃、风化程度小的矸石;矸石的含水率一般宜控制在7%~9%;矸石块度粒径一般为20~100mm;矸石填筑前,基底范围内不得有杂草、树根、腐殖土;摊铺分层厚度以350mm为宜,振动压实遍数不应少于6次,采用分层振动压实法。碾压机械宜选用不小于16t振动压路机,碾压时应以边缘向中间或中间向两侧循序行驶,前后2次需套压1/3。回填后的煤矸石地基要保证其密实度大、压缩性小、透水性差。

4煤矿风井工业场地竖向布置

煤矿风井竖向布置是场地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要和平面布置有机结合起来。场地的布局和建(构)筑物的布置是否合理,不仅取决于平面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取决于竖向的标高关系。在地形复杂的山区,场地的合理竖向布置尤为重要。竖向布置形式分为平坡式、台阶式、混合式三种。如场地各部分连接较缓,无显著的高差变化,地形坡度小于4%,一般采用平坡式。场地设计由两个以上高差相对较大的平面连接而成,自然地形坡度大于4%时,一般采用台阶式布置。同时采用平坡式和台阶式两种布置方式为混合式。根据以往经验,山区地形混合式竖向布置运用较为广泛。在进行竖向布置时,需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1)竖向布置要和平面布置同时考虑,满足场区划分、台阶划分、场内运输、建(构)筑物生产功能等各项要求。2)场区内建、构筑物长边应顺地形等高线布置,以减少建、构筑物的基础工程量,可避免基础不均匀沉降。3)结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避免由于竖向布置不当影响山体稳定,引起山体坍塌、地基承载力下降、地下水位升高等不良现象。4)辅助生产系统建筑及井口道路车场应采用平坡式布置,便于道路的形成与运输。

根据本场地自然地形特点,结合防洪排水要求,竖向布置原则为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合理划分平台、确定各平台宽度及场地平整控制标高,在满足消防道路布置及生产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力求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减少建(构)基础处理及挡墙护坡的支护费用,并充分作好场地排水,确保场地不受洪水威胁。

整个场区北高南低,地势起伏不大。为减少土方,节省投资,结合地形条件,场地采用台阶式和平坡结合的的竖向布置方式,沿从西向东分为三个台地,为方便平面联系和雨水排除,每一台地均有一定的坡度。

第一台地平整标高为1191.7m~1192.35m,该平台位于整个风井广场西部、西南部,布置有瓦斯抽采泵站,瓦斯抽采泵站配电室,瓦斯利用场地等。第二台地平整标高为1196.5~1197.0m,该平台位于整个风井广场中西部,布置有通风机房。第三台地平整标高为1200.0~1201.10m,该平台位于整个风井广场东部,布置有35kV变电所,压风机房,值班休息室,净化间泵房,井塔,空气加热机组房,燃气锅炉房,生产消防水池及泵房等。结合自然地形条件,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除场地雨水,整个场面雨水采用明沟截流及漫流式排水相结合的方式排除,在场地边缘,挡墙,护坡坡底设排水明沟将雨水有组织排至场外。

结语

煤矿风井工业场地设计是一项综合性设计,通过平面和竖向布置,从而协调地面与井下,场区与场外,以及各建,构筑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做到符合节能环保,防火,安全,抗震等有关规范,使之有利生产,节约用地,保护环境,服务社会,有效地为煤矿生产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编写组.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黄方意,徐江.煤矸石风化试验研究及风化对煤矸石地基的影响[J].四川建筑,2004,24(1):61-62.

[3]GB50215—2015,煤矿工业矿井设计规范[S].

[4]张志琴.矿井工业场地设计探析[J].山西建筑,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