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现状及防治方法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现状及防治方法浅析

李国辉

安徽华谊化工有限公司质量环安部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化工行业在众多行业中是员工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范围最广、最易造成人身伤害的行业之一。化工企业需要从思想教育、文化建设、心理建设、防护设施建设、员工健康监护、医疗保健、危害因素全面监测、应急救援等方面着手进行职业健康管理全面建设,同时加强与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多进行沟通,学习其他企业的经验做法。

关键词: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预防

1化工企业普遍存在的职业卫生现象

1.1职业卫生管理“新”问题

劳务用工问题。各化工企业在使用劳务工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体检由谁做?PPE由谁发?各类保险由谁买?大多数劳务公司为了能够从中获取更多的利益降低劳务工PPE等级、不买保险不体检等现象较为严重。

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带来的新危害。新事物带来的危害难以一时研究清楚,尤其是职业病的潜伏性比较强,从接触职业危害因素到发病需要一段时间,最长的甚至需要十几年的潜伏期才能暴露出来,而用人单位从意识上会对新产品新工艺或新设备带来的职业危害产生不重视的态度,因此也会给职业病防治带来管理上的疏忽。

心理健康隐患。有些使用新工艺优设备的企业虽然接触有毒有害的职业危害因素的机会较少,但工作量较大留给员工的压力也较大,造成部分员工心理焦虑、对立,甚至由此引起身体不适、抑郁或幻想症,而这些心理卫生问题也逐渐成为职业危害的一种。

1.2职业危害检测与防治应对情况

目前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大体可概括为粉尘类、生产性毒物及物理危害因素,据某市调查研究表明,1998年到2008年十年检测数据统计显示,此三类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分别为84.0%、93.1%、60%,而其中又以噪声检测合格率最低。

在各类危害因素造成职业危害方面,粉尘类致病多属于慢性病,潜伏期长,企业多采取除尘设施和个人PPE相结合的防治方式,也有个别中小型企业采取一个棉布口罩抵挡一切的“措施”;生产性毒物类化学危害因素造成的急性中毒或致死发生率最高,是职业危害防治的重点和难点,而其中H2S中毒造成的死亡人数约占总化学危害因素致死人数的62.5%,为最高比例,总的中毒死亡人数中有29.7%的人主要致死原因是未佩戴劳防用品;物理危害因素一般不会导致重大的中毒危害事故,容易被企业忽视,但其造成的危害最普遍且不容忽视,是一些其它生理疾病的催发因素,如心脏病、高血压等,物理危害因素防治困难,经济投入高效果却不明显,大多数企业在噪声危害等方面均没有足够的重视和防治对策。

1.3职业卫生“硬件设施”水平参差不齐

全国各大城市在建设过程中也将化工企业或规划或搬迁至化工园区内进行统一管理,但一些中小型化工企业内常常会出现防护设施只安装、不使用或仅限检查时使用的现象,一些在线检测仪器变成“一次性”设备,故障后不及时维修或更换,甚至部分大型化工企业也会出现上述现象。同时,地方政府安监部门及职业卫生服务(OHS)机构与企业关系“良好”,对职业病防护设计、施工不规范的情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OHS机构为争取业务出具符合“要求”的评价报告,如此一来更加剧了上述现象的发生频率。

1.4职业卫生“软件设施”漏洞百出

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化工行业操作员工普遍存在素质偏低的现象,工作之余缺乏自我学习的意识,知识面相对较窄,也缺少自我保护意识,而24小时的连续生产机制决定了职业健康教育培训无法全面开展。部分企业职业卫生培训教育流于形式或只针对企业管理人员,而操作人员对本工作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了解不全面。据调查,只有47.9%的一线员工了解本公司的职业危害因素,并能说出简单的应对方法。

职业健康监护。目前,全国范围内化工企业只有25.87%的企业每年按计划组织员工在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并保留体检档案,对离岗员工要求体检并执行的企业几乎为零。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受利益驱动,在对员工进行检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检查不规范、服务质量低下、在企业的要求下瞒报或少报职业病人数等行为使职业健康检查流于形式,或仅仅成为一张职业健康体检“报告单”。部分企业对存在职业禁忌症员工工作安排上出现疏忽或对职业健康异常员工未及时处理并复查等情况也时有出现。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留存情况不容乐观,多数企业直接将员工健康监护档案往角落里随意一堆,需要时却出现找不到或已丢失等各种情况。

2防治职业危害的方法

2.1规范职业卫生“三同时”建设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对职业卫生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要求严格执行,选取优化工艺、新型设备以及无毒或低毒原辅材料。同时委托信誉好的OHS机构进行每年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和三年一次的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并根据检测数据和评价要求进行整改。

2.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模式

企业在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机构,制定职业卫生相关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的前提下采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对发现的问题采取PDCA的循环模式进行闭环管理。鼓励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参与现场管理、学习职业危害急救医疗知识,以提高职业卫生管理能力以及应急救援能力。对外来劳务人员按照本企业员工的职业卫生要求进行管理,不应当出现职业健康检查或PPE配置、职业健康培训教育等方面的缺失,努力做到一视同仁。

2.3创新职业卫生培训教育方式

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培训课件尽量做到内容丰富、图片多样化,选取事故案例讲解视频或flash等方式进行教学。重点岗位职业危害知识重点宣讲并组织考核,同时考核成绩与奖金挂钩。讲解人员可选择语言组织能力强,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案例讲解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的员工或外聘人员担任。

2.4责任关怀

增强企业对周边社区、群众及内部员工的责任心,可定期对外组织“社会开放日”或“企业职业健康安全讲座”等活动,向周边群众阐述本企业生产情况、可能带来的健康危害、采取的防治措施、未来展望等,降低周边群众的恐慌心理。同时积极关注内部员工工作状况及效率,是否存在精神压力并及时帮组有困难的员工进行解决。

2.5发挥工会及OHS机构作用

工会应当增加劳动保护工作内容和形式,并扩大范围,组织趣味的职业健康宣讲、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请经验人员或专家讲解工作特点以及工作经验。推荐责任心强、敢为员工说话、了解生产一线状况的人员从事劳动保护工作。同时多与员工沟通,听取其意见,尤其是特殊岗位员工意见。

2.6创建企业职业健康文化

鼓励企业负责人及领导层人员参加各类职业健康工作讲座,拓宽眼界,大力支持本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努力形成企业内部的职业健康理念,并要求每位员工学习并遵守,让员工的思想由“要我做”到“我要做,并愉悦的做”进行转变。

2.7正确选用个人劳防用品

在外界防护设施无法起到防治作用时,个人劳防用品(PPE)是人体的最后一道防线,化工企业应根据自身岗位工作要求订购相对应符合国家及行业要求的PPE,并检查确定其有效性。使用过程中采取督促、考核等机制确保员工正确佩戴,听取员工意见,及时替换不使用的防护用品。

2.8完善职业健康监护管理

规定相应部门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组织工作,由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进行督促检查,强制要求所有员工进行岗前、岗中及离岗职业健康检查,检查结果告知本人,对异常情况进行及时处理并跟踪调查。建立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做到妥善保管,不随意外借或丢弃。

2.9重视应急与救援工作

制定实用的职业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全面配备应急救援物资、器材、应急救援药品。与医疗机构多做交流沟通,报备本企业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防止出现急性中毒事故时应急救援慌乱的情况。